分享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q1338 2017-04-29

北魏一朝,在中国北方的版图上兴盛发展了近两个世纪(171年)。这个帝国,是由今天的黑龙江、嫩江流域的游牧民族、鲜卑族拓跋部建立起来的。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这个帝国的崛起堪称神奇:在曹魏、西晋时期鲜卑族还处于氏族的松散联盟阶段,人口稀少,以游牧为生。在这个部族联盟的周边诸强环饲:五胡,匈奴、柔然、南北燕、前后秦、西凉、夏。但是北魏的几任首领和皇帝皆是雄才大略的领袖,拓跋珪、拓跋焘英武善战、治国有方,在他们的带领下,北魏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灵活战略,在一众列强中纵横捭阖,最终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甚至将北方和中原地区原来的齐国军民硬生生的逼退到了南方。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淝水之战后,一片混乱。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后定都牛川(内蒙境内),为了让自己率领的鲜卑向拥有先进文明的中原腹地挺近,拓跋珪放弃了偏远的牛川,迁往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旁)。在拓跋珪的心目中,迁都和改革是对游牧民族进行“汉化”的唯一途径。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398年,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更便捷的学习中原文明,在距离第一次迁都仅仅12年后,拓跋珪又下令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山西大同)。第二次迁都后,拓跋珪力排众议,大量招纳汉人进入朝廷和军队的高层,借用汉人带动朝廷中鲜卑部族的全盘汉化。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近100年过去,到了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为了摆脱鲜卑旧势力对改革强国的羁绊和阻挠,打着南下伐齐的名义,组织了二十万大军从平城开拔挥师南下,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阻碍就占领了洛阳。在洛阳休整时,拓跋宏放出风声,宣称补充粮草和兵员后,将继续向南进发。拓跋宏知道,那些居安不思危的鲜卑贵族们,肯定不愿意放弃过惯了的好日子,会跳出来陈情阻挠。果然,鲜卑贵族阶级得知后,纷纷声泪俱下的劝阻拓跋宏,拓跋宏便顺水推舟卖了个“人情”,假意和王公贵族们妥协了:不再南下,但也不回平城了。于是,北魏第三次迁都,定都洛阳。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经过三次具有战略眼光和长久谋划的迁都,北魏逐渐摆脱了鲜卑部族旧势力的影响, 延续了改革的一惯性,摒弃了游牧民族松散的治国思维和生活方式,全面向汉文化靠拢。北魏逐渐吸纳了汉文化的管理架构和制度:从推行班禄制、三长制、均田制,到穿汉服、讲汉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改汉姓(皇族改姓元)。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拓跋宏还亲自安排鲜卑皇族与汉族通婚,自己的六个弟弟中,五个都娶了汉族大士族的妻子。可以说,北魏的改革是十分彻底的,皇帝还下诏让所有随迁的臣民修改籍贯,一律改为所在地洛阳,死后就地埋葬,不得回旧都归葬。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孝文帝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学习汉文化,《魏书·高祖纪》中记载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读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北魏几任皇帝都是改革派,但是“孝文帝改革”最为彻底和坚决,北魏与宋南北对峙的过程,实际上也成为了两朝互相融合的过程。这种大融合,让北魏彻底摆脱了游牧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统治理念。在历史上,这场改革与“商鞅变法”一道位列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改革之列。

这个朝代的崛起堪称奇迹,曾三次迁都,为后世中华大统打下了基础

汉胡混血和南北融合的延续,为其后的隋朝、唐朝建立一统南北的中国大帝国筑牢了根基,南北混同甚至重新定义了中国南北的基线。有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北魏和齐南北分治的“奇观”,就不会有隋唐大帝国建立过程中水到渠成的文化认同。

奇迹般的北魏,造就了日后中华帝国上千年的大一统格局。

(敬请关注头条号:青芜,历史视角每天都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