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郝堂村:留住传统的乡村之美

 老樟xy67896789 2017-04-29

河南郝堂村:留住传统的乡村之美

郝堂村村民们用最自然、最环保的方式来建设美丽村庄,用本地的材料修建了村道,对道路两边进行绿化,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豫南的狗头门楼、清水墙,用木头垛起的柴扉,依水的小桥,精心修葺的土坯房翠竹掩映,溪水环绕,被外界称为“画家画出来的村庄”。

地处豫南的郝堂本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这里曾经贫穷落后,然而在没有大拆大建的情况下,经过向传统农耕文明寻求智慧,激发村庄内生动力,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郝堂村入选了“住建部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村庄。

郝堂村

村里人说,郝堂很好找: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带路,冬天最醒目的是那些百年老树……

这些醒目的路标并不全是为了观赏。每年稻谷收获之前,村民们撒下大把的紫云英,这是千百年沿袭的绿肥种植,意在修复土壤,为发展有机农业做准备;上百亩的荷塘则是全村水系改造的重要一环,是生活污水最终分解消化之地,这也是中国乡村污水循环的传统方式。

然而几年前,风景如画的郝堂却难称“美丽”。因为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这个2000多人的小村几近空心,土地撂荒严重,全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

2009年,郝堂在信阳市平桥区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开启了可持续发展实验村的建设。动工伊始,从上至下便达成共识: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杜绝劳民伤财。

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狗头门楼、清水墙和瓦坡屋顶,这是典型的豫南民居特征。村民沈文勤告诉记者,以前建房都爱贴瓷砖,成本高还不实用,政府鼓励大家进行房屋改造,同时开展改水改厕,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大家住得也更加舒心了。

村主任胡静介绍,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以改造房屋为例,政府所做的是通过每平方米补贴130元进行政策引导,至于改不改还是村民说了算。“对于一些无法改造的土坯房,就进行安全加固和内部整修,没有一拆了之。”

平桥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主任禹明善告诉记者,如果只是止于清理垃圾、整治房屋,郝堂的探索难免流于形式。“要把乡村激活,最根本的是找到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郝堂通过建立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给农村的闲散资金找出路,帮助要创业的农民解决贷款难。”

经过多方筹措,郝堂的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最终成立,发起资金约30万元。其中最显眼的,是首批入股的15位老人,每人2000元股金。一年下来,村里年轻人利用合作社贷款发展的养猪项目小有成效,每位老人也拿到了300多元的分红。74岁的社员张启荣感慨地说:“做梦都想不到,这把年纪了还能有收入。”

在从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的过程中,郝堂原有的农村资源被盘活,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郝堂村人均年收入约7000元,比建设之初增长了75%。

信阳市委农办副主任王军表示,在不少地方的乡村建设发展中,没钱、没人、没抓手,堪称“三大难”。郝堂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这样的做法投入小、不折腾,又能让农民不出村享受到和城市相近的现代文明。”

长期关注乡村改造与建设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梁鸿认为,在当前加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容易以城市思维改造农村,动辄进行拆村并居。郝堂的成功探索实践,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农耕文明和村落文化的再发现,再认识,对于类似村庄的建设,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