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 周芷岩刻、张鹏翀题黄花梨雕竹石图大笔筒 | 中贸圣佳2017春拍

 alayavijnana 2017-04-29


清  周芷岩刻、张鹏翀题黄花梨雕竹石图大笔筒
H:22.5




此件笔筒取黄花梨大木为之,材料难得。黄花梨色泽沉敛红润,文理美观,包浆厚重。刻竹石图于其上,山石稳磐于地,竹叶似飒飒而动,构图简练,刀法老辣,气韵天成。侧行书刻诗文两首,一:文苏妙墨继者谁,五百年来见周子。短幅长笺信手成,渭川千亩风烟起张鹏翀款。二为:胸有成竹,目无全牛,戏呼此君,放出一头。古人画马,坠入马腹,我今有愿,身化修竹,脱红尘世,作绿骨仙,逌然长啸,孰知其天芷岩并镌款。诗文平地深雕,类似刻碑,而以阴刻技法所雕剔之竹石,似不用稿本,一气呵成,竹叶迎风摇曳,似可闻沙沙之声,连无形的风都似乎跃然图上。此件笔筒为目前所见周芷岩所制题跋最长、体量最大、品质最精之作。其无论从布局能力,雕刻技巧,还是文化内涵都是一件无可挑剔的杰作,当为周芷岩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极富南宗画意和文人气质。



周灏,字晋瞻,号雪樵,又号芷岩,是与吴之璠齐名的嘉定竹人。他在朱氏画法刻竹的基础上,更出新意,一变前法,通常以浅浮雕及平刻为主,不借画稿,以刀代笔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这种技法即后世所称的“平地花纹刻法”,后来仿刻者极少。他采用的阴刻法,功力很深,所刻纹饰、轮廓、皴擦大多是以刀剜出。无论竹根、竹节,还是雕刻中的宽窄深浅、长短斜正、勾勒烘染等都是“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其中画笔不能到之处,他都能以寸刀写之。因此他刻的山水树石、茂林丛竹,刀法变化多端,极富笔情墨趣。这种以南宗画法直接刻竹的途径,在当时竹刻界首屈一指。《竹人录》中以汉唐诗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认为他是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诗文落款中的张鹏翀,嘉定人,号“南华散仙”。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授检讨。累升至侍讲、右庶子、少詹事、詹事。以诗名天下,又擅山水画,书法亦苍劲,人称诗书画“三绝”。乾隆皇帝十分欣赏张南华诗咏之才,曾赐御画《松竹图》、御书“双清阁”匾额等等。李调元《淡墨录》卷十记,乾隆二年(1737),皇帝“御试乾清宫,是日众词臣见日未亭午,有投卷者,曰必南华也。”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九亦记此事:“张南华詹事,今之谪仙也。天才敏捷,于韵语具宿慧,兴到成篇,脱口而出,妥帖停当。尝试保和殿,未停午,众方舐笔着想,闻有投卷者,众曰:‘必南华也’。”南华才思敏捷,往往张口成诗,“泾南携一汉制玉羊,南华曰:‘咏此可乎?’即口吟四十字。语未毕,殿角湱然声震,众惊顾,乃四奄举一大冰,绳断,冰堕地碎且迸。南华曰:‘咏此可乎?’即复吟四十字,众惊叹叫绝,泾南作诗序记其事。”若真如这样的描述,此人之才堪比曹子建七步成诗了!



《淡墨录》卷十二:乾隆七年(1742)二月二十七日,张鹏翀以所画《春林淡霭图》向乾隆皇帝进呈,并题六诗于上。末句用“头”字韵,云:珍秘琅函特许求,他年拟结赐书楼。天公定遣云霞护,长有龙光在上头。不料想,乾隆皇帝竟以君位,屈尊而就这个臣子的诗韵为诗相和,云:吟诗不用锦囊求,好句还多赵倚楼。此日金莲为谁撤,他年佳话纪池头。”(张岱《夜航船》卷五·伦类部载:“苏轼任翰林,宣仁高太后召见便殿曰:“先帝每见卿奏疏,必曰:‘奇才,奇才!’”因命坐赐茶,撤金莲宝炬送院”,故而“撤金莲”语代皇室给予才能之士的尊荣。)乾隆皇帝以东坡金莲之事比之张鹏翀,说明张鹏翀受到他最高规格的隆宠:“金莲荣遇”。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于当天赐南华松花石砚,上有御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八字。



乾隆十年(1745)张南华告假返乡省墓,乾隆赐白金百两,御制五律一章,以宠其行,大意希望张早日归来。然张途中至山东临清不幸染病而逝。差官只得将这一纸御笔诗笺送到嘉定。这首诗后来在嘉定刻成碑石,其诗为:“烟花迟令节,三月仲春如。诗句天公赋,归帆风力舒。门无新署凤,家有旧藏书。香案需供奉,休耽五柳居。”此碑现仍存嘉兴安亭。据称张鹏翀死后,乾隆帝久不能忘,曾对群臣感叹:“张鹏翀可惜!”著有《双清阁集》、《南华诗钞》等。



安徽某收藏家藏有清端砚一方,上有铭文曰:“芷岩周子镌之,鹏翀自识。”显而易见,此砚系周颢为张鹏翀所制。周颢好友,清人张锡爵诗钞中有《上元节芷洲招同晋瞻、机又、道营、以载集西林庵小饮,晚过南华简讨静寄东轩看灯》七绝组诗五首,可知,除张锡爵外,与周颢相过从者,有芷洲、机又、道营、以载、南华检讨、唐志霄。其中南华检讨,即张鹏翀。此件笔筒,亦是二人友情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