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幽兰操》做例子,一定要根据汉代《琴操》所说明的,是孔子见兰在幽谷与杂草同生,意识到黑暗时代好人被遗弃的悲伤(原文“时人暗蔽,不知贤者”),而不是说“喜时写兰,怒时写竹”的兰,因而这一琴曲的旋律才会是充满着悲愤的主题,而不是“乐逸”的表现。 因此古琴曲的标题和内容是非常严肃而正确的,不像昆曲那样鲁智深酒渴发闷也用《点降唇》的旋律,林冲怕祸夜奔却高唱《乐》,也不像唐、宋大曲有时用伊州、凉州的地名做乐曲的名称;这些都不能算标题音乐的标题,它们正和京剧中称为“二簧”“西皮”的性质一样,只是一些用来辨别各种不同旋律的记号。而表达一定内容的标题,它是符合于标题音乐中所称“标题”的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