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黐脷筋”,都要剪一刀?不妨学下唱歌

 怡園書香 2017-04-30

广州日报健康管家 依托广州日报和各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您带来健康资讯、求医指南、名医面对面、讲座义诊信息等,欢迎点上方蓝字关注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请转发给亲朋好友,媒体转载请标明出处。


管家说:

孩子进入学语阶段,一些家长会发现孩子说话含混不清,伸舌头时显得有点费劲,也就是粤语所说的“黐脷筋”,医学上的说法就是舌系带过短。“要去医院剪开脷筋,否则会影响孩子发音!”这种说法在家长中颇有市场,口腔外科专家却认为不可一概而论。

“我们接诊的舌系带短的孩子主要集中在1~3岁,其中90%的孩子不需要做手术。”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廖贵清教授指出,家长在对待孩子舌系带短的问题上,普遍表现得“过度担忧”。他指出,宝宝“大舌头”,不能都怪舌系带短,而轻度甚至部分中度舌系带过短患者完全没必要做手术,经过科学语音训练,例如学学唱歌,他们也能做到吐字清楚、表达无碍。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廖贵清教授


1案例: 出租车→嘟嘟车 干什么→干横吗


三岁半的成成最近在幼儿园遭遇了“社交危机”。小朋友说听不懂他的话,不乐意跟他玩。老师告诉成成妈妈,孩子说话时好像故意藏着舌头,他会把出租车说成“嘟嘟车”,“干什么”说成“干横吗”,影响了准确表达。

“这是‘大舌头’。跟我家孙子一样,舌系带有点短,最好去医院做个手术。如果不把舌系带剪开,以后话都说不清楚。”懂行的邻居奶奶指给成成妈看,成成伸舌时,“舌筋”绷得紧紧的,受其牵扯,舌头只能刚刚伸出下嘴唇。

“很多家长对舌系带短有误解。但孩子说不清楚话,不能都怪舌系带短。”廖贵清指出,舌系带短在人群中相当常见,也长期遭到人们的误解。 正常的舌系带可以让舌头活动自如,舌尖能轻松地伸到口外,或向上舔到上牙龈,舌尖呈尖尖的“V”形

舌系带短的人们伸舌时,舌尖由于受到系带牵拉,伸舌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且舌尖呈现W”形凹陷


2诊断: 新生儿衔乳困难 小心舌系带短


“从临床症状上看,舌系带短可分为轻、中、重三类。轻度被称为‘小W’,孩子伸舌可到下嘴唇和下巴之间的位置,但舌尖受舌系带轻微拉扯。中度则被称为‘中W’,患者的舌头可以伸出嘴唇,但舌尖呈现较明显的W型。”廖贵清说,这两类患儿比较常见,一般不需要手术干预。

需要重视的是重度舌系带短患者。这类患者在刚出生时往往就会被助产士发现,因为一哭,舌尖被舌系带拉扯,呈现明显的W型。出生时舌尖表现得不是特别明显的新生儿,则多因衔乳困难而被发现。

“新生儿吞咽奶头时,要用舌头将奶头裹起来,从而在口腔形成负压,顺利吮吸到乳汁。”廖贵清说,舌系带太短的新生儿无法完成这个动作,也就喝不到奶。

近几年,广州处于建国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产房床位紧张,一些医院甚至要求顺产的产妇住院一天后即出院。一些哭泣时舌尖W形状不明显的新生儿很可能在产房来不及被发现,需要家长在家认真观察。

妇产科专家提醒,衔乳困难的小宝宝哭泣时,家长除了要观察舌头是否受舌系带过度牵扯,舌尖形状呈W形,还应注意听哭声有无异常。舌系带短的宝宝哭泣声跟正常宝宝略有不同,前者近似“哀哀”、“恩恩”声,而正常宝宝的哭声更似“啊啊”、“哇哇”声。


3治疗: 轻中度患儿 手术不是必选项


“大‘W’患者需要尽快手术,越早越好,否则长大后,会导致语言障碍。”廖贵清指出,大“W”患者的手术最佳时机当然是新生儿期。出生一周内的孩子舌系带薄得像纸片,剪断后出血少,对孩子的影响最小。男婴咚咚出生三天时,就因舌系带太短、无法正常喝奶,而在产房挨了一剪。术后半小时,他就能正常喝奶了。

年纪越大,舌系带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越大。年纪大的孩子做手术时需要采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切开舌根系带,然后在舌底进行缝合。术中出血不多,但有痛感,除了麻醉有一定风险,手术本身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

“做不做手术,目前最纠结的群体是小‘W’和中‘W’患儿的家长。”廖贵清指出,门诊遇到最多的是1~3岁的学语期儿童,仅仅从病情考虑,这些孩子并不需要做手术。受发音器官的肌肉力量不足、协调性不强以及发音“业务不熟练”等因素的影响,学语期儿童都会经历从说话不清楚到准确表达的过程。因此,1~3岁的轻度患儿口齿不清,往往并非舌系带短的错,不需手术。对中“W”患儿来说,手术也非必选项,今后可以通过有效的语音训练实现语言代偿,避免成为“大舌头”

然而,许多家长并不这么想。对舌系带短的不理解和对孩子的担忧,常令他们更愿意选择手术。“家长的焦虑和不安写在脸上,这种心理会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暗示。”廖贵清说,如果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舌系带问题,总是耿耿于怀,孩子们善于察言观色,也会受到沉重的心理打击,为自己舌系带短而自卑,甚至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以后真的变成“大舌头”。


4提醒: 经科学训练 “大舌头”也能口齿清楚


廖贵清强调,导致口齿不清的因素有很多,舌系带过短只是其中一个小因素,不能把“大舌头”的罪名都扣在它上面。“在发音原因中,舌头扮演的是近似小喇叭的作用。”他说,牙齿、舌头、口腔构造、鼻窦等与发音有关的器官发育不良,都可能诱发口齿不清。发音技巧错误、听力障碍、某些智力疾病,也是可能的原因。

口齿不清也可能与主管发音的肌肉运动不协调有关。当孩子出现“大舌头”症状时,除了排查器质性病变,家长不妨带孩子去做“语图仪”检查,检测是哪一块肌肉出了问题。

靠谱的语音训练可改善发音问题。廖贵清建议,舌系带短的孩子不妨去学唱歌。不少患儿通过向专业发音老师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能改善发音问题,也能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无碍。




广州日报健康管家

gzrbjkgj

当班管家:伍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