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60家无人驾驶核心公司竞争力排行和解读(图表)

 刘真合 2017-04-30

摘要无人驾驶高速发展,正在改变人类出行方式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无人驾驶高速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进而会大规模改变相关行业格局。基于这样的认识,产业大鳄、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将无人驾驶技术视为变革的钥匙,聚集庞大的资金和聪明的人才,试图突破技术障碍,占据行业制高点。


在多年以前,也许谷歌一家公司即可代表整个无人驾驶行业,还有就是一些Level不高且工业化应用不广的ADAS技术。时间进入2017年后,整个行业格局已发生巨变。

这种变化在拉斯维加斯的2017年的CES上一览无余。这个全球最知名的消费电子展挤进去了将近500家与汽车相关的公司。他们从全球各地聚集于此,试图告诉世人自己对无人驾驶的理解。


在过去的几个月,无人驾驶行业发生了很多疯狂的事情。比如福特,付出了10亿美金购买一家什么都没有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Argo.ai。Uber在此之前给他做出了榜样,2016年它以6.8亿美金收购了前谷歌无人驾驶创始员工安东尼·莱万多斯基创立仅3个月的公司OTTO。


现在Uber陷入了一场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诉讼,后者正在起诉他和莱万多斯基剽窃了谷歌无人驾驶的知识产权。


无人驾驶工程师的工资也高的吓人。据谷歌在诉讼中公布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若干年时间内,他们一共支付了莱万多斯基1.2亿美金的薪水。谷歌无人车创始人建立的培训公司优达学城发了大财,最终他们也按捺不住分拆出去了一家初创公司。


另外一个发生在中国的相同版本的故事是,百度无人驾驶部门的两位技术骨干:首席架构师彭军和T10工程师楼天城离职创立了一家叫作pony.ai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ppt阶段的估值超过1亿美元。


中国最大的独角兽公司滴滴打车,在加州设立了一个AI办公室,然而他的窘境是挖不到好的无人驾驶工程师。


行业充满了泡沫和浮躁。在如此的喧嚣中,车评君对产业进行梳理,找出有价值和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从业者及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鉴于行业的初期,车评君尽力扩大上榜者的范围。因此,本期入选的企业有60家。毫无疑问,水底下还有很多企业在埋头耕耘,未能被发现或入选。在后续的发布中,我们会修补这个问题。(相关企业也可加车评君的微信,文中有。)


这60家企业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中国以及日本及其他国家。


在这些研发无人驾驶的公司中,美国有19家公司入围,中国有21家公司入围,欧洲有13家公司入围,日本及其他地区共7家公司入围。


需额外解释的是,因为英特尔收购了Mobileye之后,具备了全案的能力,将其列为科技公司。雷诺-日产集团的研发是集团层面在推进,被视为一家,区域上归于欧洲。


事实上大硅谷地区至少聚集了几十家无人驾驶企业,上榜企业中,总部在湾区的企业超过20家,无疑是无人驾驶的圣城“麦珈”。中国的北京聚集了11家上榜企业,仅次于硅谷,遥遥领先世界上的其他城市。



这些企业将通过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和排名,分别是:综合竞争力排行榜TOP10,整车制造企业竞争力排行榜,初创企业竞争力排行榜和科技及供应商竞争力排行榜。


排名的维度主要是已经取得的成果,技术团队实力,企业资源和潜力。由于是第一期,车评君务求准确,但难免会有疏漏。望包涵。


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从整体竞争力而言,谷歌和百度两家依然实力最强。同时,这两家也是被挖人最多、员工离职创业最多的企业。目前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美国以谷歌系为主,中国以百度系为主。


通用进度很快,最新的消息是在下个月将会投放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无人驾驶测试车队,数量达到300辆,是其他所有29家在硅谷参与测试的车队数量之和。苹果也取得无人驾驶的测试牌照,这些改装过的雷克萨斯SUV将持续出行的硅谷的马路上。


丰田汽车有着很好的技术研发领军人物,然而日本车企的保守会限制他们的进步。英特尔对Mobileye的收购是成功的,这极大地提升了这家公司在无人驾驶竞赛中的竞争力。

交流无人驾驶请加主编微信

注明'无人驾驶'


整车制造商竞争力排行榜

无人驾驶技术的决定力量还是整车制造商,车评君选了全球范围内23家制造商进入榜单,目前看来这些车企在无人驾驶上具备不错的竞争力,并是这个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从竞争力的角度而言,美系车企实力非常强劲,他们的每一家制造商都能够进入综合榜的top10。中国有大量的整车制造商在做无人驾驶,但在研发费用上的真金白银的投入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噱头。




初创企业竞争力排行

初创企业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的推进力量,创业者精神能够加快技术的进步。在很多时候,初创公司的技术会比大企业好,他们的短板是资源欠缺。


初创企业主要集中于美国和中国,欧洲和日本非常少,可见这些地方阶层的固化和创新精神稀缺。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创业环境,涌现出了大量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百度系是最大的主力,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有所贡献。


从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来看,依托知名高校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为无人驾驶贡献做大的高校为MIT,卡耐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清华大学和牛津大学。


无人驾驶的技术大战表明,未来世界的竞争,科学技术将变得日趋重要。具备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将变得极其关键一方面,能够在基础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同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中国人有了钱之前,一定要大力投资教育。


交流无人驾驶请加主编微信

注明'无人驾驶'


科技公司和供应商排行榜

事实上,这波无人驾驶浪潮的源动力是科技公司,汽车企业还是被动跟随者。汽车行业的优势在于硬件有着极高的门槛,同时有着强劲的财务平衡表。然而车企必须颠覆自己,否则恐怕会被别人颠覆。


幸运的是,中国有着越来越多卓越的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有着成为全球领袖的雄心壮志。无人驾驶产业的竞争是各个国家之间:企业家、人才、科技、教育、资金以及政府执行力的全方位竞争。



无人驾驶核心供应商

无人驾驶产业会诞生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供应商,尤其是芯片和激光雷达领域,车评君简要加以梳理。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这些核心供应商全部都在美国。


芯片领域进入门槛非常高,初创公司在里面几乎不会有机会。但是,谷歌也推出了自己专门支持人工智能运算的芯片TPU,声称性能比英伟达的GPU能力更强,引发英伟达CEO黄仁勋的震怒。


另外,苹果iphone的芯片均自己设计,更可怕的是,该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GPU,导致其GPU供应商股价腰斩。芯片行业还有一个巨头,是TI,这家公司拟以164亿美元收购AMD,AMD的GPU可与英伟达一拼。


Lidar看起来威力登的领先优势不会持续太久,一方面谷歌已经将Lidar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了90%。同时,德系零部件三强几乎已全部进入Lidar制造领域,而新晋独角兽Quanergy已经获得了欧美日韩主流车商的青睐。


最后,给大家奉献一张总表。



精品推介阅读: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无人驾驶技术是现在最火的汽车概念之一。

一些汽车公司很早就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并且积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新一代汽车产品。与此同时,监管政策、使用环境和产品成本等非技术方面的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或阻碍新一代汽车大规模普及的“拦路石”。


有声音说 “无人驾驶” 让人联想到机器超越人类、人工智能统治世界。其实围绕“奇点到来”的争论,虽然仍在继续,但对于讨论“无人驾驶”,并无太多助益,反倒会陷入过于主观的技术论调当中。也有人说,“无人驾驶”听起来很美,但是要落地,尤其在中国推进,难度太多、太复杂,时间太久。显然这是一种对问题的抱怨,所有的新技术在早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发展阻力,但是技术发展趋势一旦逐步确立,需要的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设性观点和思考智慧,对于困难棘手的反复强调,并无太大助益。


那么,面对“无人驾驶”这样一个复杂又庞大的概念,当我们谈论它时,从何谈起,又在谈些什么呢?本文旨在通过分享上汽集团对“无人驾驶”技术的介绍,做简单探讨。


如下是该公司前瞻技术研究部的“5级分级”图,据该公司智能驾驶项目总工程师刘奋先生介绍,可以使用两个维度来思考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技术:一个是 TFC (见图左侧纵轴),即 Time For Collision,也就是汽车距离 (假设会) 发生碰撞需要的时间,和在发生碰撞前这一段时间的安全措施;另一个就是碰撞之后的安全措施,最简单的例子是安全带。现在业界的研究方向是“主动安全”,也就是在 TFC 这个阶段。




5级分级是这样区别的:如果一辆车在行驶中只有纵向或侧向某一方面控制,为自动一级。如果同时具有纵向和侧向的自动控制,为自动二级。在此基础上,如果汽车对所有环境的感知,是由汽车视觉来完成,则是三级。在前三级的基础上,如果整个驾驶能够形成一个“闭环”,则是四级。而四级和五级的区别就在于,四级是局部路况 (高速公路,城郊或城区),五级是全工况全天候。


级别越高,系统的 TFC 时间越长,车辆系统的集成和融合度越高,软件控制的重要性越大。


从这张图描述的分级概念来看,Google 的自动驾驶系统是四级,因为 Google 的自动驾驶无法适应所有路况。虽然刘工程师认为 Google 的自动驾驶已经是业界做得最好的,但仍然只是四级。顺便说一句,EPS (自动防抱死) 属于这个分级划分的一级,“全自动泊车”与“车道保持”属于三级。基本上,用这个分级划分可以把业界有挑战性的思路都描述了。


至于从哪一级开始入手,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的观点是从三级开始,刘奋认为“Google 的四级系统现在还是太早了”。实现最终的五级系统,该公司给出的时间表是在 2030 年,实现全环境 (全工况、全天候) 下的自动驾驶。


据外媒报道,去年8月份硅谷自动驾驶车传感器初创公司Quanergy Systems获得最新一轮融资,金额达到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7亿元),这让硅谷技术公司Quanergy的估价达到了15.9亿美元。Quanergy获得的融资证明了投资者对自动驾驶技术日益增长的兴趣。


Quanergy Systems公司是一家硅谷初创公司,专门制造生产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传感器,2015年因其基于激光雷达的革命性智能传感解决方案,被洛杉矶车展的联网汽车展评为汽车初创公司十强。该方案主要用于实时3D地图测绘和目标侦测、跟踪和分类。


  该轮融资由研发传感和控制器的森萨塔科技公司(Sensata Technologies)主导,汽车零部件产商德尔福汽车公司、三星风投(Samsung Ventures)等多家公司都有参与。Quanergy总裁Louay Eldada表示融资后公司资产估值15.9亿美元。目前为止,该公司总计获得融资1.5亿美元。

  自动驾驶汽车结合传感器、摄像机和GPS技术来探测周围环境完成在城市街道和高速路上安全行驶的任务。目前许多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也运用光敏雷达,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发射出短脉冲激光帮助无人车软件形成实时、高清的3D环境图景。传感器一秒内能发射出上百万条短脉冲探测周围物体,以此来决定最佳路线。
  

  激光雷达在没有车道标识的道路中十分有用,谷歌和福特自动驾驶测试都运用了激光雷达。但是激光雷达传感器十分昂贵。例如Velodyne研发的第一款激光雷达系统价格高达8万美元,不过Velodyne最新的原型价格就已经降到8000美元了。

  激光雷达的高价格位同时为探索制造出便宜、可靠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公司创造了机会。上周福特汽车百度向Velodynet投资了1.5亿美元帮助Velodyne研发出价格更实惠的激光雷达,至2018年目标价格低于100美元。

  Quanergy公司同样在研发更便宜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一月份,该公司引入了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S3,预计达到量产时价格250美元甚至更低。该公司同时研发了小版、简易版的传感器S3-Qi价格约100美元左右,专为无人机设计。

           和Quanergy创始人Louay Eldada合影


  Elada表示Quanergy将与其两家合作伙伴森萨塔科技公司和Flex公司合作利用新融资的9000万美元增大产量。两家公司目前在建设Quanergy S3激光雷达传感器生产线,计划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工,预计在2017年前三月两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目前有五家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汽车制造厂商采用Quanergy的激光雷达感应器,最早搭载Quanergy激光雷达感应器的车辆将在2018年面市,Elada未透露合作的汽车厂商。


宝杰投资&布局全球顶级新晋独角兽

某硅谷无人驾驶LiDAR系统龙头独角兽于2017年CES荣获金奖,惊艳世界!其有望在未来3-5年成为达到数百亿美金估值的巨型独角兽,宝杰全球捕捉(布局)顶级新晋独角兽!

投资方向:某硅谷无人驾驶LiDAR系统龙头项目超低估值稀缺份额

推荐指数:五颗星+

推荐理由:突破历史,目前技术世界第一,惊艳世界!

投资亮点:

1、最强技术: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技术能力目前全球领先!

2、最强股东:世界级战略股东背景保驾护航,全球资源整合!

3、最佳管理:高管团队配置及专业的管理能力目前全球领先!

4、最佳市场:无人驾驶万亿美金蓝海市场,无人驾驶技术体系之核心技术系统,全球订单供不应求!

5、最佳政策:各国巨头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全世界的市场必将催生一批千亿市值以上的跨国企业!

6、最佳预期:上市规划清晰,投资收益预期明确强烈!

7、最佳方式:加微信longjing6786,回复'1',获取独家私密项目资料!


THANK YOU

玩PE的黄金8年,一个值得每日一读的公众号


 欢迎一起玩PE,宝杰投资服务于金融资产超过300万以上或近三年从事投资管理行业或年均收入超过50万元的高净值投资客!5年内跟紧此号,参与私募股权投资,身家必定涨超10倍!相信趋势!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