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概念|回归怪兽电影的原点

 天道酬勤YXJ1 2017-04-30

概念|回归怪兽电影的原点 - 关于《新·哥吉拉》之前田真宏谈印象设计

作者:LIAR第2形态/Anitama 封面来源:前田真宏绘制的新·哥吉拉

前田真宏,在《新·哥吉拉》中担当了最多的设计工作,除了印象设计之外,也负责了本作一部分的分镜工作。身兼设计师、动画师、演出家的前田,在世界范围内也早已声名大噪,不仅是动画、漫画作品,还负责了华纳兄弟电影《疯狂的麦克斯 狂暴之路》的概念美术设计,而他参与设计的《帕瓦特奥特曼》、平成《加美拉》系列,也更是让怪兽、特摄迷们叹为观止。正是这位天才级的设计师创作出了新·哥吉拉的印象画,令怪兽的原点“哥吉拉”在2016年复苏。

概念|回归怪兽电影的原点 - 关于《新·哥吉拉》之前田真宏谈印象设计

前田真宏与《哥吉拉》的相遇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当时前田住在北九州,家里的电视还是黑白的。某日午后,独自一人在家,唯一发出声音的只有那台黑白电视机,电视里放的是最早于1954年上映的初代《哥吉拉》,家里有些灰暗,与电视里的画面相映成趣,虽然画面里的一些不过是电视那个小盒子里映出的异世界,但事后前田回想时候还有些后怕,这就是他的哥吉拉“恐怖”原体验。

前田真宏现在所属于Khara,在2014年之前就多少有听到点《新·哥吉拉》的风声。但毕竟是机密项目,关于内容以及进展这些都不了解,实际参加的时间是在同年8月。庵野向他递出橄榄枝的时候,还是遮遮掩掩的。“我接下来要做一部《G作品》,有兴趣没?要不要做?”为了说服东宝方面,如果只有“4只脚行走的哥吉拉“的文字肯定不行,得有张印象稿。“谁也不敢修改哥吉拉的设计,那只好我来,于是我就选了你。”前田本身就是Khara的一员,没有拒绝的理由。更何况还是庵野想做的大企划,岂有不做之理!前田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庵野给他看了最新的故事大纲,接下来前田要做的事就是完全按照庵野的要求来画。那会儿前田已经知道“G就是哥吉拉”,前田听着庵野的说明,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要重新设计的话,初代哥吉拉必然是首选”的想法。帕瓦特奥特曼与平成加美拉都是两部作品初代的重设计,只是对角色的爱还不够,必须是更进一步的升级,这是当时前田的设计理念。不过哥吉拉不同,只是这样不行,它是日本怪兽电影的原点,是名作。哥吉拉的造型更是无懈可击。以往设计出了这么多个版本,无论在它身上加多少要素,始终无法抛开最初的造型,这就是哥吉拉的魅力,果然重新设计还得回到它的原点。

初代《哥吉拉》不仅是系列原点,更是前田真宏自身“恐怖”的原体验。小时候可能不能理解,长大后回想起初代的内容,初代之所以“恐怖”,正是因为当时上映的时间在1954年,对于太平洋战争及其之后的原子弹实验,对人类而言最恐怖的莫过于战争。哥吉拉的设定源于《古事记》上记载的海神传说,是众多因南方的海神而沉没无法救赎的灵魂所聚在一起的生命体,对于南洋的异国文化有着憧憬之情,对于“根之国”则心存恐惧。将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哥吉拉。

新·哥吉拉诞生于东日本大震灾之后,这一事件也是对当代日本人来说最恐怖的一件事。虽然没有明说,但显然本作是有受到极大影响的。前田真宏把哥吉拉比作“会走路的核反应堆”,经由人类之手而诞生的“核”毁坏了大自然,结果导致人类自己遭到了猛烈的报复,虽然《新·哥吉拉》相比恐怖的程度不同,但恐怖的具体形式如出一辙。

庵野最初给前田进行说明的时候,拿起了素描本,完全就是初代哥吉拉的印象。和恐龙不同,脖子又长又直,笔直站立。手非常小,但下半身非常稳定。边说着边拿出了比利肯商会的个人收藏品。前田的想法也是重新设计初代,尽可能忠实、不破坏庵野的印象来画。初代哥吉拉最初登场的形象,是从山的一端半露出眼睛的头上半部,前田非常喜欢那里。像握拳头一样的蘑菇云,后脑勺稍微有些隆起的地方,是哥吉拉给前田最初的印象。

概念|回归怪兽电影的原点 - 关于《新·哥吉拉》之前田真宏谈印象设计

怪兽虽然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在前田的设计理念中,他认为怪兽与现实中的动物一样拥有通常生物的构造。然而这次不同,前田打消了以往的设计理念。只是像以往恐龙那样的身型不足以构成恐惧,得有更加狰狞疯狂的表现。人们只是看到它就会感到害怕、逃窜,然后开始展开反击,哥吉拉自己则一副与我无关的态度,也不主动攻击人类。它的举动实际上跟它肉体发生突变相关联,被相当大的疼痛所支配着,因此只是意识朦胧地徘徊。纯粹只是一个生物,但看上去却是超越了常规生物的存在。

庵野跟前田真宏做这些说明的时候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初代哥吉拉并没有特别意识到手,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不需要在意。”前田则认为这恐怕是当时的技术问题,不能很好控制手的行动,反而给人一种削弱了手的攻击行为的印象。前田联想到的是日本风的幽灵形象,说到代表日本的幽灵,通常能想到的就是能乐里的幽灵故事,灵回归与生者对话,之后又再次离去,某种意义上来说,哥吉拉的行为与其一致。因为要绝对守住哥吉拉的这个要素,本次的设计概念便融入了象征意义上的“死”这个印象。在这之上,由于哥吉拉是会走路的核反应堆,因此让它的背脊发光之后放出猛烈的放射线,有种“见光死”的感觉。而哥吉拉的光,则象征着生者向它祭出的灵魂,当人死去之后灵魂就会被它给吸收。然而这个想法被庵野强烈否决了,偏离了庵野想要的表现。

前田看过一篇关于名为“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的微生物的文章,这是个以放射性重金属为媒介以电力为食的微生物。前田心想,如果这家伙在哥吉拉的体内,哥吉拉吸收各种放射能在转换成自己的生命能量也是可以的嘛。因为哥吉拉的体内拥有各种放射性物质,如果是一般的生物的话早就无法维持自己的形态而化为肉块,能形成这种形态靠的不就是这种体内强力的备用系统吗。当然这只是前田真宏在设计前的一个想法,总之在脑海里要有一个最基础的概念,然后再加上一些理论,合理也好不合理也罢,用尽办法将它形成一套独有的概念。

关于哥吉拉进化增殖的这个设定,则是在初期阶段就想好的。因为是核反应堆,所以哥吉拉的体内会发生核裂变和核聚变,之后哥吉拉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谁都无法猜测,也可能是哥吉拉的体内生出另一个哥吉拉,又或者生出多个头出来。

不过这次在设计考虑到的是受到放射线的影响而进化,诞生出新的生物。即使是新的生物,在设计的时候也不能损坏到哥吉拉原本的形象,在画的时候尤为小心,虽说如此在尾巴的尖端部分还是画了个头出来。

这也是体内发生变化的一种形式,发生了异变,却没能成为哥吉拉的一部分,实际上表面可能看不出,头盖骨也有发生破损,很多看不出的地方其实都有做些相应的设定。尾巴实际上是庵野特别执着的部分。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最显眼的部分应该是脚和尾巴,因此希望在尾巴上花点功夫,演出上也尽可能把尾巴的特征给表现出来,同时凸显哥吉拉的个性。因此这是来自庵野的提议,“在尾巴上加个头吧”。

在剧中,原本是生活在水中的哥吉拉,突然上岸,之后巨大化。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第4形态的变化与行为正是有了前3个形态的基础才形成的。第1形态虽然存在着设计稿,但在剧中却没有被表现出来。前田表示,当时有个提案,第1形态是在船上就可以目击到的未确认生物,也就是水中形态。以稚鱼和蝌蚪为印象,混入姥鲨、巨口鲨那样的要素。外层像是鲑鱼的稚鱼那样,腹部裹一层脐囊,只能吸收脐囊中的营养,依靠这些能量进行长距离的游泳。当能量耗尽了,就上陆,当从海上到陆地时,就开始进化。

第2形态的鱼眼来自樋口真嗣的想法,像来自深海的鲨鱼刚上岸一样死掉的眼睛为印象。之后到了双脚站立的第3形态。实际上在设计阶段还没第3形态,第3形态的设计是由之后立体造型原型设计的竹谷隆之负责的,而且当时设计的时候只是把四脚落地的第2形态拆开重组,让它站起来。

上文有提到人类对它的攻击,那这些攻击对哥吉拉的进化是否有造成影响呢。前田对哥吉拉的外观进行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了哥吉拉细胞的内部构造、类似几何学的分裂结构、核反应堆的屏蔽层中的核物质、伸向核心的纤维、放射出的电子、线粒体以及电容器的机械结构等。但这样的话,增殖的概念会变得更加复杂化,有可能变成细胞从体内飞出形成哥吉拉身体的某个部分等。庵野的提议是“眼球”,从哥吉拉体内飞出的细胞变成了无数个眼球,这样在画面上会变得相当冲击,而且恐怖。当是这个意见并没有马上决定下来,因为印象稿最终还要上色,起初用上鲜艳的颜色,但怎么都和哥吉拉不搭调,反而像苍白一样的感觉。最终这个想法也被废除了。

概念|回归怪兽电影的原点 - 关于《新·哥吉拉》之前田真宏谈印象设计

在愤怒时会向历代的哥吉拉那样喷射出火焰进行攻击,前田也考虑过当它痛苦到极端的时候也会呕吐。吐出的是被溶解的重金属和气体化的金属粒子化成的浓密的烟与熔岩,这时周围着火点较低的物体会爆炸,火势蔓延。吐泻物的温度上升之后变成蓝白色的热线。热线贯通大楼,其高热令混凝土中的水分膨胀而爆炸四散。

但这样的想法对于以往的利用大量爆炸的特摄拍摄难度还是太大,光是素材的挑选与合成就费劲儿。但用3D来做的话,在前田看来和在纸上做动画没什么区别,说的更极端一点,不如写小说就好了。在制作前期,对于执着影像真实性的前田来说很迷茫,如果要用CG来做光热特效的话,果然还是不太能接受。比起用CG表现出来的光,不如用光学作画要来的靠谱。

最后的场景,从哥吉拉诞生出的人型生物(设定是第5形态,但电影没有明说),这是庵野的提议。哥吉拉资深从海到陆上,最终进化成人一样的地球生物,这是庵野的设计意图。初期的构思则是从背脊群生的人型,像女性一样美丽,但又超越人类的存在。根据这个想法,前田脑海浮现出的是单纯的天使。但如果代替背脊的是鸟类的羽毛又未免显得过于平凡。或者是透过电子显微镜可看到的冰晶一样的人型生物,为了体现诞生的喜悦,带着不自然的微笑,看不出真实的情感,只是嘴角弯曲。其他还有,3、4个月大的婴儿头盖骨之类的构思,只有嘴是正常的眼睛像是螺丝孔一样黑洞的面具覆盖着的人型生物等想法。最终采用的是庵野的提案,像罗丹的雕塑《地狱之门》那样,从竹谷隆之做好的第4形态尾巴那里派生出来,要有痛苦的感觉,人的身体扭曲的形象。

※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找图或者请把电影最后一幕再看一遍,这里就不放图了。

前田真宏毕竟只是一个画师,如果只是画,只是印象和概念,不足以让人感受到特摄的魅力,因此搭上了顶级的造型家竹谷隆之负责最终立体造型的设计。竹谷隆之的实力,谁都能看得出,不佩服不行。第4形态脖子与胸口部分的鳃来自于竹谷的提案,只是这个意见就让前田佩服得五体投地。

前田与竹谷之间的交流主要靠庵野发给他的照片,前田确认之后再通过庵野把意见传给竹谷,偶尔会有机会见面,前田就会带上自己的素描本,把想到的需要修改的部分都给画下来,例如后脑勺的处理,蘑菇云变得有点包子了之类的,竹谷隆之也会当场进行修正,两人的配合就像棒球里的投手与捕手一样。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疯狂的麦克斯》有过动画版的企划,当时前田就表明自己最想与竹谷隆之合作,结果动画的企划中止了,前田有点失望。直到《巨神兵现身东京》的时候,终于两人能一起共事,更没想到还能在一起做《新·哥吉拉》这个大牌子,前田表示十分荣幸。

回顾本次《新·哥吉拉》的工作,前田表示,自己不过是在庵野秀明监督的指示下,将他的意图通过画来表现出来,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做翻译的工作。能在庵野的大领导下,分工做着各分野最精通的工作同时能与这么多精英合作,前田感到无上光荣。自己画的不过是80张的印象稿和分镜,最终完成的是其他的能人,对于完成品是自己想像中的也好,差距很大也罢,作为为了最终决断而起草的“原案”,能为庵野总监督与其他人提供帮助就是他获得的最大满足。

概念|回归怪兽电影的原点 - 关于《新·哥吉拉》之前田真宏谈印象设计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http://www.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众号: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

原文: m./article/478850ea4b5eb97e?utm_source=touti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