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西洋汉语语法学术规范是怎样形成的(1)

 3gzylon 2017-04-30

近代西洋汉语语法学术规范是怎样形成的

2017-04-29 09:26 来源:文汇报 
2017-04-29 09:26:54来源:文汇报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作者:姚小平

  经过傅尔蒙语法事件,以及雷慕沙的批评和被批评,征引举例的规范也就逐渐成熟了起来。在《汉文经纬》上,甲柏连孜对引用的所有例句都注明了出处,可以说无一例外。有些例句不是直接引自中国典籍,而是取自他人的语法著述,碰到这种情况他就会说明转引自某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批评和改进,到了甲柏连孜,西方汉语语法研究的著述规范已告成熟。

  摆在诸位面前的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汉文经纬》(Die chinesische Grammatik,1881)中译本,有两个附录:“论汉语新语法”(1882)和“《汉文经纬》续论:庄子的语言”(1888)。前一篇很短,是甲柏连孜对《经纬》所做的自评;后一篇较长,从标题可知这是他的一项后续探索。收入这两篇作品,是想让中国读者看到:在完成这部古汉语语法之际,著者在思考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跟这部语法有关的研究,他还做了些什么?

  本文则打算把考察的视线往前推移,到甲柏连孜开始构思《汉文经纬》的时候。像这样一本大部头的语法,系统性如此之强,想必著者早早就有所谋划,提出若干相关的理念和方法,构想一个可操作的框架。当然,在准备阶段他还得做一件事情,即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加以清理,比较各种旧著的短长,看看哪些须摈弃,哪些尚可供汲取。于是我们要回到1878 年,那一年甲柏连孜撰成一篇长文《论汉语语法学史和汉语语法研究理论》,刊发于《德国东方学会杂志》第32卷(Gabelentz 1878)。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史论,标题为“文献史”(Literaturgeschichte),评析了之前两个世纪里18位研究者的20余部语法著作;第二部分题作“汉语语法研究的任务”(Aufgabe der grammatischen Behandlung des Chinesischen),可以视为一篇规划书,提出了未来几年研究和著述的设想。

  这里我们只来看此文的史评部分,并且只讨论其中谈及的一个方面,即举例征引的问题。这个问题跟汉语语法研究本身并没有多少关系,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说,也不那么重要,因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今人撰写论文、专著,引用例证时随手标明文献的出处,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两三个世纪以前人们还做不到,或者刚刚开始这样做,所以甲柏连孜当年回顾汉语语法研究史,把这一问题看得很严重,对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提出严厉的批评;而等到他自己撰著《汉文经纬》,在处理例证、说明出处时便格外小心。从雷慕沙指认傅尔蒙(Stephanus Fourmont,1683—1745)暗中剿袭,到甲柏连孜批评雷慕沙公开袭取——正是通过这样不断的批判、评析、改良、修正,语法家们举例征引的方式才得以逐渐规范起来。

[责任编辑:李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