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的经验方介绍

 空i3yp25qoayz9 2017-04-30

导读:本文选摘自甘肃名医杨作楳先生的《临证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杨先生毫无保留地为我们留下了他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癣的经验方及剂量,并引经据典,阐述组方理由,足以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先贤如此,实为我等后辈之大幸哉!



口腔粘膜扁平苔癣,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粘膜炎症疾患。


它的特征是:有特有的小丘疹,以及由此形成的灰白色网状或花边状线纹;触诊病变粘膜表面,仍柔软有弹性,而无粗涩感。好发于颊面、舌面、唇内、牙龈等处。


病区的粘膜出现糜烂后,有明显的疼痛,影响饮食、说话,往往经久不愈。


对于本病的治疗我曾试拟了“升麻银翘汤”中一方,屡经使用,效果尚好,特别在制止疼痛方面,疗效尤为显著。



1

 古代文献的记载



《灵枢·脉度篇》:“脾气通于口”。


《素问·金匮真言论》:“脾开窍于口”。


祖国医学认为口腔多种疾病,主要与脾经关系密切,并涉及其他有关经脉。


从本病症征观察,属于口舌生疮等一类疾患范畴。在病因、治则和用药等方面,古人早已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


如明代缪希雍曾指出:“口疮者,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热极故也,散三经之火,则证愈矣”。


唐代孙思邈通过治疗实践,更早地报导了疮出烦疼、热毒盛者,用升麻治疗的经验。


至于《本事方》的治口舌生疮方(升麻30克、黄连0.9克为末,绵裹含咽),则更具体了。


从历代医家逐渐积累的经验看,大都认为升麻是治疗口舌生疮的有效主药而升麻之所以有效,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解热毒的作用。


关于这一点,《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升麻主解百毒之说。


周岩《本草思辨录》:升麻,入阳明经,味苦能发,主气,升阳气而解毒,……热盛则有毒,升麻能解毒而升阳亦无所妨。


黄官绣《本草求真》:升麻……以升其阳,而散其热,俾邪尽从外解,而浊自克下降,故曰能以解毒。


杜文燮《药鉴》:惟升麻能解脾胃肌肉间热,故能散手足阳明经邪等等,更从性味、归经以至药理等方面说明它的效能和作用。



2

经验方介绍



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疗效,在《本事方》治口舌生疮的基础上,用既能清热又能疗疮疡、消肿毒、散诸经血凝气聚之银花、连翘,易去黄连,而组成“升麻银翘汤”。


其处方为:升麻15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


用法:轻症,一日一剂,水煎二次,含漱及内服各半剂;重症,一日二剂,各水煎二次,含漱及内服各一剂;久虚者,酌用。


疗效:连服二日,几乎全部病人病区粘膜糜烂面的疼痛都能消失。糜烂面的愈合,较晚一些。


禁忌:凡阴虚火炎、上实下虚者,禁用升麻。若久虚者,连翘不可重用。



3

病例介绍



XXX,女,约40岁,干部。


1971年7月间初诊:二年多前以口舌疼痛,曾往XX医院诊治,经检查诊为双侧性颊粘膜扁平苔癣。


来诊时,颊沟、颌线部位仍有大小不等的环状癣及糜烂面多处,说话时呈疼痛面容,病区有微热感,并述平素吃饭时,常以冷热之物入口引起疼痛而致未饱中止,大便较干,脉弦数,因伸舌不利,仅察及边尖色红。


审无阴虚、下虚之症,而现口疮,脉数,舌边尖红等上焦热象,亟应清热解毒,处以升麻银翘汤。


药用:升麻15克、银花24克、连翘24克。


嘱取三剂,一日煎服一剂,二日共服二剂;另以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日含漱之用。


复诊:药后痛疼即失,说话饮食均无痛感,病灶颜色基本正常,但糜烂面仍存。仍给三剂,嘱日煎一剂,含漱内服各半。


三诊:病情同上,仍给三剂,用法同上。1973年冬来诊感冒,谈及前病,方知后因我有病住院,又自续服数剂,糜烂面才愈,迄今再未复发。


1977年6月写


注: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