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太极在朝鲜树了一块碑,曾先后几次被推倒,如今被韩国视为国耻

 方远图书馆 2017-04-30

相信去过韩国首尔(汉城)旅游人,大概都能听到一块石碑的故事,这块石碑韩国人称其“三田渡碑”,但真正的名字的应该是“大清皇帝功德碑”。石碑的样子很普通,一个龟趺驮着一通方碑,与清东陵、西陵里随处可见的皇帝功德碑并无什么区别,只不过雕工的精细程度有所不及,而驮碑的龟趺螭首很粗糙。那么清朝皇帝的功德碑怎么会竖立在韩国首都首尔呢?

这要从清太宗皇太极说起。1636年,皇太极为了彻底解决来自后方的威胁,他趁着明朝皇室衰微发动了征服朝鲜的战争,这次的战争要比九年前的“丁卯胡乱”要猛烈的多,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结果朝鲜国王李倧在皇太极的进攻下,最后被迫逃离王宫在三田渡渡口渡过汉江,逃到汉城东南一个叫“南汉山城”的堡垒中。但是即便如此,最后还是被清军围困在南汉山城长达四十五天之久,迫使李倧出降,这就是“丙子虏乱”。

朝鲜经过“丙子虏乱”之后,从此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皇帝的册封。虽然朝鲜屈从清朝的武力,但是对清朝很是反感,称其是没有文化的“胡虏”。1637年2月,清军接受朝鲜的受降仪式在田渡渡口汉江东南岸一侧举行,皇太极赦免了李倧,而朝鲜则答应改奉大清国为正朔宗主国。为了表示恭顺,朝鲜方面在皇太极驻跸的三田渡地方,树立“大清皇帝功德碑”为清朝皇帝的此次出征歌功颂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三田渡碑。

其实这块石碑表面上是朝鲜方面树立的,其实也是皇太极被迫下的结果,自从石碑树立之后,朝鲜一直视其为耻辱,持续到今天的韩国。石碑也因此多次被推倒,不过康熙皇帝却认为石碑意义重大,“此等地方,太宗文皇帝定朝鲜之役,我兵无处不到。以已破之国,我朝为之重加营建,俾安堵如故。是以其国人于太宗文皇帝驻军之地树立石碑,备书更生之德。”

1640年,全罗、庆尚两道的儒生因反对朝鲜送舟师助清伐明而不受采纳,便扬言要捣毁三田渡碑。1895年,甲午战争中清朝惨败,在《马关条约》中清朝承认朝鲜与清朝脱离藩主关系。此后,朝鲜开化党掌权者拆毁了迎恩门,并推倒了三田渡碑,此碑埋入地下,不过1931年掘出。1956年,韩国方面认为此碑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再次将其埋入地下。

但是谁也没想到七年后因洪水原因,这块石碑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2007年,这年“丙子胡乱”发生370周年,三田渡碑的“正面和背面被人用红色喷漆喷上了韩国‘撤370,去丙子’字样”。不过目前的三田渡碑已经被搬迁到首尔乐天世界大楼后面、松坡区蚕室洞47号石村湖水西湖东北方向的绿地上,并且在原石碑基座下修建了描绘朝鲜仁祖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的铜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