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学者刘梦溪文化巨著《学术与传统》出版

 田园牧韵 2017-04-30

2017年4月26日,北京时代华文书局联袂中国文化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在京举办“学术典范与文化传承:《学术与传统》商略雅集”活动,著名民国史专家杨天石、文史学者刘梦溪、现代文学学者陈平原、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等2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刘梦溪先生新著《学术与传统》(三卷本)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并认为其出版恰逢其时,是对两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积极落实,也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嘉宾合照

刘梦溪先生是著名的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学术与传统》是刘先生近三十年的学术论文精要选编,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通论,及马一浮、钱锺书、熊十力、张舜徽等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第三卷专论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等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与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活动现场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差异,文化虽然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出现很多新的东西,但文化价值的流失和文化精神的俗世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甚至失去了一些道德的基本底线,变得好坏不分、美丑不分、真假混淆。不仅是道德,有些方面人性的基准也在丢失。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价值、精神的价值、道德的价值如何重塑?这本书给予我们诸多的启示和答案。如刘先生在文章中认为,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的价值理念都在“六经”,并抽绎出包括诚信、爱敬、忠恕、知耻、和同等五组概念,这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

学者们还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作为学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并构建中国学术经典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学术与传统》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活动现场

《学术与传统》旨在警醒我们,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当代社会的价值重构,需要补充、吸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体”国家,总有一些没有成为过去而在今天能够继续发用的精神价值,这是我们得以立足的文化根基。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传统价值理念被赋予更多的现代意义,指导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书籍信息】

书名:学术与传统

作者:刘梦溪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定价:368.00元

容简介:

《学术与传统》是著名学者刘梦溪的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第一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刘梦溪,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中国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