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代的刀

 秦岭之尖 2017-04-30

秦代的武器形制与战国时期没有太大区别,秦军大量装备剑,不装备刀。

进入汉代后,随着骑兵的发展,环首刀开始兴起。

环首刀由刀刃、刀茎、刀环三部分组成,汉代环首刀(本文汉代篇中均简称其为“环首刀”)刀刃与刀茎的宽度基本相当,刀环位于刀茎末端,刀刃、刀茎、刀环三者为一体打造而成。

环首刀的刀刃狭长平直,部分刀的刀刃会有微微内凹,有人认为这种内凹是受北方游牧民族或中亚地区民族影响所致;环首刀刀背厚实,适于劈砍。

多数环首刀没有护格,个别环首刀会装有护格;环首刀一般为铁制,铜制的很少。

中国汉代的刀

嘉兴博物馆藏汉代青铜环首刀

环首刀常见的装柄方法是用两根木条夹住刀茎,然后缠绕丝绳,如果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不使用木条,直接缠绕丝绳。

中国汉代的刀

使用环首刀作战的骑兵通常会随身携带一条绳索,接敌前,骑兵会将绳索的一端缠绕在手腕上,另一端系住刀环,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环首刀在骑战时从手中脱落。

西汉早期的墓葬中,如临淄窝托村齐王墓、巨野红土山昌邑哀王墓、安徽阜阳双古堆汝阴侯墓等墓葬,均未发现环首刀出土,这说明在西汉早期,环首刀还不是很流行。

目前最早的环首刀发现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刘胜墓开启时,墓主刘胜身着金缕玉衣,左侧腰部顺置环首铁刀一把。该刀刀尖残断,刀身残长46.8cm,宽4.2cm;茎部稍窄,宽3.7cm;总体残长62.7cm。

中国汉代的刀

中山靖王刘胜下葬时身穿的金缕玉衣

该刀刀茎断面与刀刃相同,均为楔形,茎外包夹木片,木片外缠有麻绳,麻绳外为褐色漆层,漆层外缠丝绳,丝绳直径0.3cm。

该刀刀柄末端为环形刀首,直径6.4cm,环首上包缠有长条形金片,宽0.4cm。

该刀出土时,刀刃外套残尾刀鞘,刀鞘为两片木条挖槽合拢而成,鞘外缠麻,麻外缠丝绸,丝绸外髹朱红漆。

中国汉代的刀

出土位置位于刘胜身侧的环首刀

该刀佩带方式为带扣佩带法,带扣为金质,安装于凸起的长方形底座上,底座距鞘口11.5cm。

除此刀外,刘胜墓还出土多件其他武器,其中有九件铁剑,三件铜剑,从刀剑比例来看,当时环首刀还不是主流武器。

晁错曾说过,汉军步兵有四种标配装备,分别是长矛、长戟、弓弩、剑盾,可见在西汉早期,剑盾才是步兵的主要装备。

中国汉代的刀

汉画像石:放有环首刀的兵器架

1993年,盗墓者在连云港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发现一处汉墓群,并打开了其中的一座墓葬,当地政府获得消息后,及时制止了盗墓者的行为。由于被掘墓葬的棺盖已经被打开,当地文物保护机关决定对此墓群中的六座墓葬进行保护性发掘。

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23枚木椟,133枚竹简,其中名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的竹简上记载了汉代东海郡武库的库存装备种类和数量。竹简上写道,东海郡武库储存有99901件长剑和99901件盾牌,这说明直到西汉末年,剑盾还是步兵的标配装备之一。

但整体来说,从西汉早期到末期,环首刀的装备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这段时间里,环首刀逐渐代替长剑,成为士兵的主要装备之一。

环首刀的出现对汉代的舆服制度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环首刀出现前,官员和贵族习惯随身佩带长剑;环首刀出现后,虽然朝廷仍然要求官员必须佩剑上朝,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开始改佩剑为佩刀。

中国汉代的刀

不同尺寸的环首刀

前119年,汉朝再次出兵讨伐匈奴,进攻的汉军被分为两路,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

汉军著名将领李广当时已经年老,因此原本不需要参战,但李广立功心切,多次恳求武帝准许他上阵,武帝不忍拒绝,令其随卫青部队出征。

汉军抵达大漠后,很快便侦查到了匈奴的行迹,卫青命李广和赵食其从东路出击,同时自领精兵正面迎击匈奴。

由于缺乏向导,李广和赵食其所率军队在沙漠中迷路。战役结束后,卫青派人调查迷路事件的细节,李广不愿意再接受审判,引刀自刎。

苏武出使匈奴时,昆邪王的外甥缑王和长水人虞常正在谋划一次叛乱,二人试图劫持单于的阈氏投奔汉朝。见到苏武一行,虞常向苏武的副手张胜述说了自己的计划,张胜对他们的行动表示赞同,并送给虞常不少财物

一个多月后,匈奴单于外出打猎,缑王和虞常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准备举事。行动前,参与密谋的一人向匈奴人举报了他们的计划,留守的匈奴贵族得知消息后,率军来捉拿缑王和虞常,交战中,缑王战死,虞常被活捉。

虞常被俘后,向匈奴人坦白了张胜和此事的关系,匈奴单于便派人喊苏武前去问话。苏武认为,自己如果前去的话,会给国家造成耻辱,于是拔佩刀自刺,未死,被匈奴囚禁。

匈奴人扣押苏武后,多次劝其归降,苏武拒不投降,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牧羊,19年后方被允许返回汉朝。

中国汉代的刀

苏武牧羊图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在西汉中前期,文武官员已经普遍佩刀了。

西汉时期,铜制兵器逐渐为铁制兵器所替代。

在当时,铁器的制造方法有如下五种。

块炼铁制造法:以块炼法得到的熟铁直接锻打成器。块炼铁制造法是人类加工铁器的传统方法,由于块炼铁质地较软,因此块炼法制成的铁器性能较差

块炼渗碳钢法:先将块炼铁渗碳成钢,然后锻打成型,最后淬火。块炼渗碳钢法最早见于战国,西汉时仍然很常见。

生铁铸造法:将生铁熔化成液态,铸成器件后,再行退火。生铁铸造法一般用于制造兵器的附件,汉代不少兵器的附件都采用生铁铸造法制成。

铸铁脱碳钢法:先以生铁铸件,再对表面进行脱碳,使生铁变成钢。

炒钢法:将生铁融化后,通过搅拌的方式使铁水中的碳充分氧化,成为熟铁或低碳钢,再行锻造淬火。

铸铁脱碳钢法和炒钢法是汉代最常用的两种铁器制造方法,铸铁脱碳钢法多用于制造民用器具,兵器制造一般使用炒钢法。

中国汉代的刀

环首刀,徐州博物馆藏

1957~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洛阳西郊的汉代墓葬进行了清理。这批墓葬中,有155座处于西汉中晚期。

清理工作结束后,经过统计,有23座墓出土了环首刀,这些环首刀的长度均在85~114cm之间,出土时多数放置于死者的两侧。

这批环首刀出土时全部插在刀鞘内,刀鞘结构相似,均为两片木条合制而成,刀鞘的外面缠绕有丝线和纺织品,最外层髹漆,刀鞘末端装有铜质的鞞。

此外,这次还发现了31把铁剑,长度在80~114cm之间,分别来自于28座不同的墓葬,多数处于王莽时期以前。

中国汉代的刀

汉代画像石,右上角横置一把环首刀

在《汉代的刀(中)》一文中,笔者曾经提到:“环首刀出现后,虽然朝廷仍然要求官员必须佩剑上朝,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开始改佩剑为佩刀。”

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经过【寒叶飞转一时秋】先生提醒,特此更正。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作为一种礼仪,官员在正规场合需要佩剑,官员去上朝时,会穿戴整齐,佩带长剑,但在进入朝堂前,必须把佩剑解下,只有获得皇帝特许的大臣才可以带剑上殿。

西汉早期时,礼法未曾制定完备,官员可以带剑见君,后来经过改革,官员便不能在上殿的时候带剑了。

因此这段文字应当改为:

“环首刀出现后,虽然朝廷仍然要求官员在正规场合佩带长剑,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开始改佩剑为佩刀。

两汉时期,不少新型工艺被应用于钢铁武器的制造,这些工艺包括局部淬火技术、表面渗碳技术、贴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等。

这四种工艺中,局部淬火、表面渗碳、贴钢三种工艺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证武器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的硬度和韧性,使武器的性能达到最优。

刘胜墓曾经出土过两把钢剑和一把错金书刀,三件器物的表面都经过渗碳处理,刃部均有单独淬火。

中国汉代的刀

成都天回山出土东汉:错金铁书刀

吉林榆树老河深西汉末至东汉初鲜卑墓葬中曾出土环首刀一把,编号M115:10,本体以低碳钢为原料,刃部采用高碳钢,刃部与本体之间锻焊的十分紧密。

经过多次折叠锻打的钢材被称为百炼钢,反复锻打可以去除钢铁中的杂质,同时提高钢铁的密度。

1974年,山东苍山东汉墓出土一把环首刀,通长111.5cm,刃宽为刀背厚度的三倍,刀身有错金火焰纹,铭刻“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冻大刀宜羊宜子孙”字样,铭文亦为错金。

五月丙午是端午节,按照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此日为阳日,适合冶炼金属。当时的不少工匠经常会在器物上铭刻类似于“五月丙午”或“五月五日”的字样,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吉利,与器物的实际打造时间无关。

鲁迅所著《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一文中也曾提到古人的这种习惯,据鲁迅所言,这种习惯直到唐朝都还存在。

中国汉代的刀

中国汉代的刀

山东苍山东汉墓出土的环首刀,藏于国家博物馆

在当时,“冻”字与“练”字可以互换,因此铭文中的卅冻就是三十练,有人认为这说明该刀在打造时,曾经反复折叠锻打三十次。经测量,该刀刀刃淬火,刀中硅酸盐夹杂物大约有30层,与铭文中数字大致相仿。

日本藏有打造于灵帝中平年间的铁刀,错金刀铭中也有“百练清刚”字样。

东汉末期,环首刀已经取代长剑,成为步兵的标配武器之一,步兵使用环首刀时,一般会配备盾牌。

中国汉代的刀

汉画像石拓片,图中的骑兵和步兵均持环首刀

长沙地区的东汉墓葬中出土过较多数量的环首刀,长度都在100cm以上。其中长沙金盆岭汉墓曾出土一把环首刀,长128.5cm,为这批环首刀中最长者。

河南陕县刘家渠东汉墓出土过一把环首刀,出土时配有漆木鞘,刀柄两侧夹木片,外缠粗绳,刀的环首上也缠有绢布。

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曾出土过一把环首刀,刀长105cm,刀身饰有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

东汉时期,佩刀已经成为各级官僚的制式礼仪用具之一。《后汉书·舆服志》中对王侯公卿和各级官僚的佩刀形制有详细的规定,其中提到,诸侯王所用佩刀的刀身应当错以黄金。

刘畅墓出土环首刀符合舆服志中的叙述,因此学者认为此刀应该是刘畅的随身佩刀。

2011年,国家博物馆征集到一把错金环首铁刀,该刀长79.8cm,宽3cm,厚0.7cm,刀脊有铭文54字,为“永寿二年二月濯龙造廿灌百辟长三尺四寸把刀堂工刘满锻工虞广削厉待诏王甫金错待诏灌宜领濯龙别监堂衡监作口妙北主”字样,刀柄有铭文6字,为“濯龙持作百辟”字样,此刀为现存汉代钢铁刀剑中铭文最多的一件。

铭文中的濯龙即濯龙宫,濯龙宫所造刀剑专供皇帝使用,因此此刀应为汉桓帝随身佩刀,现存汉代刀剑中,以此刀的使用者地位最高。

中国汉代的刀

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铁刀

中国汉代的刀

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铁刀细节欣赏

中国汉代的刀

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铁刀刀身错金花纹

中国汉代的刀

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铁刀刀身错金花纹

中国汉代的刀

永寿二年错金环首铁刀刀身残存的髹漆

古人对上级的行动抱有异议时,会将其马鞅割断,以此表示自己的反对。左传中记载,襄公18年,诸侯进攻齐国,齐灵公在平阴抵抗诸侯的进攻,后见诸侯势大,试图逃往邮裳,齐侯的大儿子为了劝阻齐侯,“抽剑断鞅”。

春秋战国时期,官员一般佩带长剑,因此在下属需要阻止上司行动时,会使用佩剑砍断马鞅;东汉时期,随着环首刀的流行,有记载的类似事件中,主人公砍断马鞅的工具均为佩刀。

后汉书中记载,建武八年,刘秀试图讨伐割据陇右的隗嚣,光禄勋郭宪认为刘秀身为君主,不宜亲身涉险,出言劝阻未果,便拔刀砍断刘秀的马鞅。

刘秀不听郭言,执意亲征。起初战事十分顺利,隗嚣部下纷纷归降,隗嚣本人及其核心军队也被汉军围住。正在刘秀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时候,汉军后方生变,颍川地区有盗匪作乱,河内郡守军也发生哗变,刘秀被迫回师。

窦宪是汉章帝皇后的哥哥,章帝死后,和帝登基,窦宪作为太后的兄长,曾任大将军,手握重权,永元四年,窦宪的党羽试图政变,和帝提前得知了消息,将参与政变谋划的人尽数逮捕,窦宪本人剥夺军权,改封冠军侯。

南阳太守路过冠军时,想去谒见窦宪,属下功曹周章进言反对,但南阳太守不听周章劝告,执意前往,周章“拔刀绝鞅”,最终阻止了这次拜见。

后来窦宪被逼自杀,和他有来往的官员不少受到牵连,南阳太守由于没有去拜见窦宪,最终置身事外,周章遂受重用。

谢谢转载 分享 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自丑橘先生)

公司微信号 jianshe____wuyue

作者私人微信号 zy8796h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