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撕裂的六月:资金面可能会比你想象的更紧张

 mingdon 2017-04-30

本文作者是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原文标题是《李奇霖:撕裂的六月》。

六月的资金面会比想象中的紧张。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资金需求端。银行对跨季的资金渴求仍然很高,因为还是需要资金去为仍然有高浮亏的一对一委外续命。

尽管在过去的两周内,市场出现了大量赎回委外的谣言。但最终一一被辟谣。赎回的部分很可能是有刚兑传统的集合类产品,以及具有收益或到期的部分债基,大头的浮亏的一对一委外仍然维持着,毕竟高浮亏集中兑现对中小银行来说是很难承受的。

这些一对一的委外大部分是2015年下半年股灾后爆发形成的。

当时央行为救市,连续降准,把CD的发行利率打到很低的水平,3MCD当时在3.1%上下,银行能够以低成本大规模的扩张负债端,所以我们能看到同业存单的净融资额在2015年二季度后开始井喷。

而资产端,在实体融资需求不行、信贷类信贷资产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同业理财收益率相对高,封闭的预期型在2015年大约是4.11%,中间存在着近100BP的利差。所以当时银行用存单的钱买了较多同业理财,使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开始快速增长。

一个数据是,同业理财在2015年增长了2.5万亿,占理财比重从3.25%飙升至12.2%。


但是发同业理财拿到钱的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自身管理能力有限、风控过严等限制,会以购买非银机构资管产品的形式来进行委外处理。

这些委外资管产品期限基本在1-1.5年左右。也就是说2015年下半年后集中爆发的委外产品将大部分在2017年的二三季度到期。

对于二季度内到期的委外,银行在监管压力下可能会回收不再续作,及时止损,后期再重新选择委外人。

但对于在二季度之后到期的,一来银行要提前赎回难度比较大,可能存在着委外协议的制约;二来从目前的公众预期看,大部分机构是对三季度市场是抱有期望的,银行可能会继续维持以期获得收益来降低浮亏。

所以这部分一对一委外,银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但如果银行资产端的委外不动,那当二季度负债端的同业理财到期需要偿付时,银行就只能选择继续借钱来补上了。

那银行怎么借钱呢?

三种办法。要么再发新的同业理财补上,要么发同业存单,要么拆借期限接近的中长期同业资金。

但要借的可是跨季的钱。跨季的资金一向紧张,常规制约因素就是MPA的考核压力。

在MPA考核中,主要有三项对需要借钱续命的银行不利:广义信贷、LCR与资本占用。

先看广义信贷。在《全年最强季末流动性冲击即将来袭》一文中,我们曾说过广义信贷主要受到资本充足率考核的限制,它隐性地给出了一个较低的广义信贷增速上限。

在一季度考核时,央行其实有所放松,保留了大部分银行4%资本充足率的容忍度。但从二季度开始,央行提高了考核要求,所有银行一律没有了4%的缓冲地带。这意味着有更多的银行面临着MPA考核不达标的压力。

那么这肯定会对跨季的非保本同业理财(即表外理财)的买盘受到影响。因为表外理财现在已经纳入了广义信贷考核中,买得多了,考核时的广义信贷增速上去了,在资本充足率考核变严的情况下,达标的概率就相对小了。

再看LCR,即流动性覆盖比例。LCR=合格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的现金净流出。其中分子包括现金、大部分利率债以及部分非金融公司债,但不包括同业存单;分母是未来30天现金流出-未来30天现金流入。

这时情况比较复杂了。我们在这只看拆借,将其分为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与同业拆借三种,分别来考虑出钱的银行的LCR变动情况。

质押式回购:如果银行去拆借30天以内的资金,那么拆出银行的LCR变动不明确,因为虽然分母小了(因为30天以内会有现金流入),但由于借出了现金,分子也会相对变小;如果拆借时间大于30天,那么LCR会恶化,因为分母没有变化,但现在借出了现金,分子变小了。

买断式回购:如果银行去拆借30天以内的资金,那么由于买断式回购的抵押品所有权划给拆出银行,那么拆出银行的LCR变动也会不明确,因为分母小了,但分子一样会发生变动;如果拆出时间大于30天,那么LCR一样不明确,取决于现金与收到抵押品的价值的大小。

同业拆借:如果银行利用同业拆借,无需抵押品,那情况与质押式回购基本一致,对拆出银行而言,30天以内LCR变化不明确,30天以上,LCR会恶化。

总结来看,这三种情况下,出30天以上资金基本上都会使LCR恶化,30天以内相对短期的资金则取决于银行自身情况了。所以LCR对银行跨季也会构成一定的障碍。

当然,这是银行同业之间。有人可能会说,能不能向非银机构借呢?

可以,但同样存在弊端。一来作为同业兄弟的银行出的钱成本会相对低,非银机构对收益要求高,在资金紧张情况下,可能会趁火打劫,要求更高的资金利率;二来非银机构借钱纳入同业负债,有三分之一的比例限制,也不能太过火。

所以靠拆借这一条路,银行没太多办法。

最后是资本占用。在当前的监管压力下,银监局要求贯彻检查对同业资产的穿透,这会对同业理财的买盘造成压制。

以前虽然银行也会要求同业理财发行方出一个底层清单,按照底层清单来计提风险资本。不过清单可以造假,买理财的银行出于节省资本的考虑,也不会过多去管发行方最终的投资去向。但现在要求按资金来源负责,要检查穿透的情况。

那么一来过去的存量同业理财可能会出问题,现在要占用资本金了;二来银行买同业理财会更加谨慎,即使要买,也可能会选择在季内到期的,不会选择跨季的,毕竟跨季还会加大MPA考核的压力。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一个现象是,跨季3M同业理财发行报价,一直处在触顶的状态,最高甚至达到了5.2%,但即使这样,很多银行还是反映发不出来,拿不到跨季的钱;而不跨季的1M同业理财发行报价,3月中旬后一直在下滑,目前已经降至4.2%。

除了MPA考核这项常规因素外,当前非常规的严监管措施也进一步增加了银行跨季的压力。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现在银监局有管制发行同业存单套利同业理财的倾向,这直接对新发同业理财的买盘构成打击。

还有一个是银监会在“四不当”文件中,提出要银行自查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后比例是否超过三分之一,会对银行发存单续命造成冲击。

因为尽管只是要求自查,但银行仍然心有余悸,毕竟真纳入后如果超出三分之一的比例过高,自查报告不好看,一来给银监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后可能会受到重点关注,业务展开可能会受到束缚;二来后续监管措施、惩戒等究竟有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以,银行现在也不敢随便用同业存单冲量,这一点可以从4月监管举措出来后,同业存单的发行与净融资量都显著下滑看出来。

所以,在以上种种限制下,具有同业理财续接压力的银行在6月份的日子会相当难过。届时,资金面可能又会是一场血雨腥风。

不过,这场血雨腥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在这场风暴下,发生了流动性风险,银行实在受不了,强行赎回未到期委外,带来抛压,使市场发生剧烈的调整,收益率大幅走高。那么机构正好可以趁机拾起带血的筹码,开始加仓做多。

因为在二季度过后,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会明显减弱,利好债市的基本面因素会逐渐显现占据主动,年内最好的一波行情即将出现。

一是在从二季度开始,此前一对一的委外就开始陆陆续续到期,委外协议的制约减弱,在监管要求下,银行可能会选择不续作,杠杆自然就降解了,银行借新还旧的压力下来了。

二是在经过了二季度的调整,金融杠杆慢慢消解后,来自监管层的监管压力会逐渐减弱。三季度的MPA考核压力相比二季度也会边际减弱,一来在2017年监管压力下,银行过往高速扩张模式玩不转了,规模增量下来了;二来MPA考核属存量概念,在今年增量相对偏低的情况下,去年的高基数反而会使同比增速下来。

三是融资需求在三季度会比较确定的下来,这一点我们在《为什么我们看好债市》一文中有过详细的表述,在此不再赘述。这一点本身对债市构成利好,对于银行负债端也是极大的利好。

因为从会计角度看,银行资产负债两端需要平衡。在过去银行大量发同业存单,一是有套利的想法;二来也有用低成本资金补资产过快扩张使负债端出现缺口的考虑。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以中小银行为例,用信贷收支表中的资金运用端(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减去资金来源端(各项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来代表资产负债之间的缺口。

从图表6中,可以很明显看出,银行的负债端的缺口与同业存单的发行在这几年都快速增长,中小银行确实比较依赖同业负债来填上负债端的缺口。

所以当三季度融资需求下滑时,银行信贷增速放缓,再加上打击空转套利下,银行同业资产也会放缓增速,到时用同业负债补缺口的压力会减弱,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可能会下来。

因此,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三季度银行表内会有较强的配置需求,存单会成为稀缺品,那时利率债和存单会成为较好的投资选择。但在监管压力下,此前扩张的理财与委外受到冲击,信用债的买盘减弱,可能会表现相对较差。

当然就目前的市场形势来说,监管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基本面的颓势的进一步演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可以抓住监管带来的超调机会,快进快出,做点波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