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看失分,不看得分 ▏清华本硕博连读的女孩父亲分享的经验

 小妖20 2017-04-30

▏失分原因:“记”“忆”差距  ▏


很少有学生能够按层次,全面、准确、详细地说出自己全部的失分“现象”。所以要按层次,就是以能力、方法、理解、记忆、习惯这五大方面为基础,进行细化。


例如拿语文来说,孩子有的时候会说失分原因是由于“忘了”。但实际上,记忆方面的差距又可为两种——


一种是没记住——是“记”的方面出现差距;


一种是调不出——是“忆”的方面出现差距。


再往下细分,又可分为:


记的差距:现代文字词句段未有效记忆、文言文字词句段未有效记忆;


忆的差距:现代文字词句段遗忘、文言文字词句段遗忘、文学常识遗忘。


有的忘了,不是真忘——是从第一环节就没真正记住。至于怎样记住,不是我本次所讲的重点。有很多记忆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即可。分清了记和忆,就知道该找哪个环节。


记,往往重在课上,理解了才好记忆,做成“思维导图”便于记忆。


忆,往往在课后,按照自己的遗忘周期,及时复习。


只有分析到这样细,才能准确地找到遗忘的原因,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以前的记忆差距不“二犯”。


所以说在这一个多月中,让孩子在做大量卷子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字,每一张卷子都是在从不同角度,查找自己存在的差距。



▏只看失分,不看得分  ▏


送给各位八个字,让各位送给自己的孩子,并牢牢记住——只看失分,不看得分。


你们现在好多了,是考完了以后才报志愿。我姑娘当年是考前报志愿,所以模拟考试的分数很重要。是一个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但也容易成为一个重要的误导。因为模拟考试的出题范围,覆盖面毕竟有限,不等于高考,所以把模拟考试,最好当成一次大检查。


我为什么说不看得分?


因为在大考之前的任何考试得分,对于中考高考都没有用。平时考得再高,到大考时失手了,判卷老师也不会因你平时成绩好、而给你加一分。


但是平时,每次做卷子,上面的失分,都是检查结果,都要牢牢记住,避免重蹈覆辙。


可不少家长和学生,忽视了这些失分,认为这些卷子都不是大考,丢些分没关系。


平时丢分是不决定命运,但它体现了你存在的差距,如同我们在体检中查出不合格的项目。有些小病还能自愈,但任何失分绝不可能自行弥补,它会在大考时和我们算总账。



▏答题规范,边学边查  ▏


举一个我亲身的例子,我姑娘数学非常好。中考数学满分,在全国大赛中也多次获奖。因此她在高考之前喊出口号:不管题多难,我数学都保证拿满。但就在高考时,她答的一道题,少写了七个字——根据数学归纳法。


大家猜猜,少写这七个字,扣了多少分?答案绝对出乎你们的意料,扣了10分。因为这七个字,是解题中的一个步骤,判卷老师会这样认为:你缺少一个步骤,可以认定下面所有步骤都是“虚假”的,因为缺少连接性。


我姑娘为什么犯这种低级错误?就是因为她平时打比赛太多,因此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比赛思维比较强烈。什么叫比赛思维?比赛思维是只管结果、不重视过程。


于是在大考前,很多次的模拟考试,出题老师根本没把“答题规范”这个问题当回事。但在我姑娘这里,就成了一个“事儿”,成为一个老师没检查出来、自己忽视的一个大事儿。


作为前车之鉴,今天特别地提出来——望大家警醒。家长只想找一些高招,希望在考前帮助孩子提升分数。应该是边学边“查”——时刻知道自己的分数是怎么丢的。


理论上就是这样的,你把所有的失分都弥补了,你考试的时候就是满分。



▏分解目标,弥补差距  ▏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我的观点:


1、把一定要“考好”,这一个“大而虚”的目标,分解成为多个“有效弥补以往考试失分”这样的小目标;


2、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考场上“发挥”,而是把力量用在平时的弥补差距上。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目标,孩子心里就不会有“莫名”的恐惧——甚至能够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


这样到了考试之前,自己的心就“安”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知道“自己是多少分的学生”了。这样在考试的时候,自己也就不会贪心了——应得的分数,就能全拿到手。


所谓复习不进去,就是因为一遍遍盲目的“学”,而不是有针对性的“查”和“补”。


来源:编辑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