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世纪的文明

 落木不逐丶 2017-05-01
【中世纪的文明】
封建社会的建立奠定了中世纪文明的基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成和创造了中世纪文明的各项伟大成就。自然经济与奴隶相比,中世纪的农奴或农民生命基本上有了保障,有较独立的经济,有自己的家庭,这使他们有了比奴隶高得多的生产兴趣,包括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的兴趣,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面积都有很大增加。在封建社会盛期,英国一个土地充足的农奴,每年能生产4080—5865斤麦。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也具有类似的能力。这在奴隶社会或原始社会里是不可想象的。封建社会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正是这种生产力的提高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上有一系列重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造船航海技术、采矿、冶炼技术的提高,畜力、风力的应用,农具制造、套马和骑马方法、耕作方法的改进,自然科学上如“零”的应用、十进位制、历法的精密化等,都标明中世纪文明达到了新的高度。文明区域的扩大一系列大帝国的形成,各民族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古代文明主要出现在大河流域和地中海周围,欧亚大陆上尚有极其辽阔的地区未进入文明社会。只是到了中世纪、欧亚大陆的中部、北部及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南亚等地的许多后进民族才真正卷入文明社会的行列,形成一个个封建王国,出现跨越几大洲,又包括广阔的内陆土地的帝国。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交界于中亚,双方的另一边,一个包括欧亚大陆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另一个伸入东端的东海。蒙古帝国曾一度包括朝鲜、中国、整个中亚、俄国和中东许多地区。古代帝国的周围总是大片的“蛮族”聚居地,如在加洛林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唐帝国紧密相邻,其间间杂着一大批封建王国。各民族、各文明中心的交流达到了更大规模。中世纪各民族间的交流,一是通过通商等和平手段,二是靠战争。造纸术是由751年怛逻斯战场上的中国俘虏带到中东去的,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火器和制造火器技术是侵入叙利亚的蒙古军队传到那里去的。阿拉伯帝国的中心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它在中世纪世界文化交流中作用很大,指南针、来自印度的阿拉伯数字、十进位制都经过它而传入西方。西方人从事地理大发现的远航船,也是阿拉伯人的三角帆船与西方人在地中海上常用的横帆帆船相结合的产物。文明区域的扩大和各民族交往的频繁,还使东西方开始互相了解,人们的眼界大大扩大。许多西方人接触了高度发达的东方文明,燃起了到印度、中国去的欲望。马可·波罗的游记“使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范围突然扩大了一倍”(斯塔夫里阿诺斯语)。热那亚人从亚速海沿顿河而上,经伏尔加河,进入里海和波斯,并进而到达印度等地,发现西方极其昂贵的香料在原产地非常便宜,萌发了开辟直达航线,不受阿拉伯人、威尼斯人沉重的中介剥削而取得香料的思想。这些对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探险家的信念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此外,各民族交往的增加既加强或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又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互相竞争。14世纪以来近代火器的发展,是与军事竞争,特别是西欧一个个民族君主国之间残酷的军事竞争分不开的。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力学、化学、冶炼和制造工艺等等的发展。封建经济繁荣海陆商路开辟和工商业中心到处出现。古代的工商业中心像古代文明一样限于某些地区。而中世纪时,工商业中心已比较均匀地在欧亚大陆及其主要岛屿和北非分布开来,说明封建社会的经济到处都取得了很大成功。西欧的自治的城市像一朵奇葩预示了它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水路、陆路相连接。从中国到印度、锡兰、波斯湾、东非的航线,从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北海的航线先后开通。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显示了中国造船航海上的雄厚实力。15世纪末达·伽马从东非到达印度,是借用了阿拉伯人的航海成果。宗教出现了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有中国的儒家学说(不少人称为儒教)都是世界性的。佛教在古代就已产生,但真正取得世界性意义,则是在中世纪。宗教有其消极有害的一面,但世界性的宗教,作为文化的一种结晶,适应了各族人民加强了解、互相学习的需要,为劳动、生活和历史文化传统很不相同的各民族人民提供了共同语言。古代社会形形式式的地方性的部落神,被改造成了几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神,形成了几种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世界化的某种准备。

——《中国小百科全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