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经济监管滞后亟待法律法规跟进

 时宝官 2017-05-01

出行有网约车、共享单车,甚至还有共享汽车;吃饭有众多外卖;甚至还有随叫随到的上门美甲、上门按摩……毋庸置疑,凭借互联网打破传统行业限制的共享经济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新业态也带来了新问题:骑共享单车发生意外找谁赔偿?共享服务从业者的资质和服务的质量谁来保证?进入共享平台的相关资金如何保障……

大数据带动新产业,为创新开拓了空间。分享经济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生活方式,更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分享经济”在助力供给侧改革、扩大消费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未来5年中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分享经济互联网平台出现的治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保护平台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两方参与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是如何对平台进行有效监管。针对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茜建议,加强分享经济互联网平台治理,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制定适用分享经济的法规条款,出台法律加强对从事分享经济的网络平台和中介公司的约束,特别是针对房屋、家政、企业服务等发展较快,且和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领域,要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分享经济中部分问题可由现行的民法典和消费法典予以规范。但目前可以适用于分享经济的法律规范远远不足以应对迅速发展的共享平台。鉴于这一新兴模式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备,存在着政策滞后于发展的情况,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往往比较困难,一方面,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创新型经济模式,相关政策规范很难及时跟上,监管体系也需要重新构建,行业目前主要依靠市场和信任约束;另一方面,部分平台企业过于依赖资本“跑马圈地”,忽视了企业售后服务体系的落实,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个别唯利是图,谋取不当利益,严重破坏了行业信誉和形象。

互联网内容的长期积累、公众消费升级需求提高等因素成为分享经济爆发的主要驱动力。据消费者网在线投诉平台统计,去年共接到网络约车、分类信息网站、在线旅游等有关分享经济方面的消费者投诉736件,其中成功协调解决的只有211件。因此,如何在分享过程中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快速发展分享经济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有一定前瞻性、敏感性和主动性,及时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利用企业平台的网络经验、技术与数据支撑,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的监管体系,同时积极推动行业信誉机制建设与落实;另一方面,平台企业作为分享中介枢纽,要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严格制定和执行服务标准,对交易成员进行背景审查,诚信守法经营,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到侵害;此外,消费者也应积极了解相关消费知识,树立证据保留意识,一旦权益受到侵害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国内分享经济未来发展可能更快,业内预计今后可能会有大量类似的知识付费型产品涌现,而形式也可能扩展到各行各业的垂直领域,出现企业级、机构级等的分享,分享经济将会出现“火爆跟风”的局面。因此,有关部门应在这个分享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善于兼容并包,汲取以前的经验,在从法律法规和规范化管理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或者政策和一套系统的协调机制,促进分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