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用8种类型辨证“上感”治疗有方

 茂林之家 2017-05-01

中医用8种类型辨证“上感”治疗有方急 性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属 于 中 医 “ 感 冒 " 范 畴 , 前 人 对 本 病 有 较 详 细 的 论 述 。

本 病 四 季 均 可 发 生 , 尤 以 冬 春 两 季 为 多 。 病 情 轻 者 多 为 感 受 当 令 之 气 , 称 为 伤 风 、 冒 风 、 冒 寒 ; 病 情 重 者 多 为 感 受 非 时 之 邪 , 称 为 重 伤 风 。 在 一 个 时 期 内 广 泛 流 行 、 病 情 类 似 者 , 称 为 时 行 感 冒 。

早 在 《 内 经 》 中 即 有 外 感 风 邪 引 起 感 冒 的 论 述 , 如 《 素 问 · 骨 空 论 》 中 说 : “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风论》中也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该书在“伤风方论”中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豁”。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寒二》中提出:“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确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应分辛温、辛凉两大法则。及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并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至于时行感冒,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即已提示其属“时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其所说:“时行病者,春时应暖而反寒,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即与时行感冒密切相关。

至清代,不少医家进一步认识到本病之发生与感受时行之气相关,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伤风》中明确提出了“时行感冒”之名。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中说:“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指出感冒乃属触冒时气所致。

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由于四时六气的不同,以及体质的差异,故感冒的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三证。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一般而言,感冒预后多良好,病程较短而易愈,如因感冒诱发其他宿疾而使病情恶化者,其预后又当别论。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以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他疾病。

中医是如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呢?首先是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

辨证要点:①辨证依据。感冒初起一般多见鼻塞声重,喷嚏流涕,恶风,急则恶寒发热,头痛身楚,咳嗽咽痛,肢节酸痛等。病程1一2周。由于感邪有轻有重,正气强弱不同,四时六气有别,故症状既有微甚,脉象亦各有差异。②辨不同兼夹。感冒多见兼夹之症,须详加辨认。夹湿者多见于长夏季节,以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痛重,胸闷,口淡或甜等为特征;夹燥者多见于秋季,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等为特征;夹食者多见于儿童,以身热,胸院胀闷,纳呆泛恶,腹泻苔腻等为特征。③辨虚实寒热。本病为邪犯肺卫,故有表寒、表热、表实、表虚的不同。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为表寒、表实证;若恶寒轻,发热重,少汗或有汗,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为表热证;若发热,头痛,恶风,汗自出多者为表虚证。

由于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本病邪在肺卫,属表实证,因感受四时六气及人体桌赋素质的不同,故临床表现的证候有风寒、风热以及夹湿、夹暑、夹燥、夹虚的差异。在病程中可见寒热转化或寒热错杂。一般常分为以下八大类型。

1.风寒束表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声重,喷嚏,咳嗽,肢节酸痛,痰稀薄色白,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表

主症: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黄稠,鼻塞,流稠涕,口渴欲饮,咽喉红肿疼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

主症:见于夏季,身热,微恶风,汗少,头昏胀痛,肢体酸痛.咳嗽痰载,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豁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舌苔薄黄腻,脉濡数。

4.燥邪犯表

主症:恶寒微热,咳嗽无痰,头身疼痛,鼻燥少涕,口燥咽干,喉痒,舌苔薄白或薄黄,少津,脉浮。

5.气虚外感

卞症:恶寒发热,身楚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6.血虚外感

主症:头痛身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

7.阴虚外感

主症: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身热,头晕心烦,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丝,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剥脱,或无苔,脉细数。

8.阳虚外感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甚则蜷缩寒战,头身疼痛.面色淡白无华,语言低微,鼻塞流涕,四肢不温,咳嗽,咳吐稀薄痰涎,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一般而言,感冒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地治疗,可以较快痊愈。

但对老人、婴幼、体弱患者及时感重症者,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夹杂其他疾病。此外,病情之长短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的强弱有关。风寒易随汗解;风热得汗,未必即愈,须热清方解;暑湿感冒较为缠绵:而虚体感冒则可迁延或易复感。

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感冒病在卫表,一般无传变,但老人、婴幼儿、体弱或感受时邪较重者,可见化热人里犯肺,逆传心包(如并发肺炎,流感的肺炎型、中毒型)的传变过程,当以温病辨治原则处理。

原有宿疾,再加新感,当据其标本主次,适当兼顾。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夹惊者酌配钩藤、薄荷、蝉衣、僵蚕、石决明等熄风止痉;夹食者加神曲、山碴、莱旅子、谷芽、麦芽等消导之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