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伤寒与伤风如何鉴别?上篇我们讲了寒邪...

 西域苍鹄 2019-07-22
外感伤寒与伤风如何鉴别?
上篇我们讲了寒邪的性质跟致病特点,之前一篇又讲了风邪,现在我们可以结合这两篇内容,比较一下,看看伤寒跟伤风有什么不同?
 
伤寒,就是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
它的基本表现是,恶寒,发热,头项强痛,骨节疼痛(这些疼痛都容易遇寒加剧),无汗,咳喘,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脉浮紧。
我们分析一下这组表现,寒为阴邪,所以容易出现恶寒;
寒性收引,毛孔关闭,所以容易出现无汗;
明明是寒证,为什么又可以发热呢?别忘了,寒性收引,腠理、毛孔关闭,人体的汗出不去了,人体出汗是干嘛的呢?是散热的,现在毛孔关闭,人体的热憋在体内出不去,所以容易发热,这个就是上面提到过的,伤寒,是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卫阳被郁的表现就是发热;而这种发热你要注意,不要直接用清热药,而该用发汗散寒药,因为寒发出去了,憋住的阳气往外一泄,热就退了。
下来,头项强痛,骨节疼痛:这是寒邪侵袭肌表,寒性收引,经脉拉紧了,或者关节拘挛了;又或者是寒性凝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导致的。而且这些疼痛都有个特征,就是容易遇寒加剧。
还有,为什么容易表现在头项部,因为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过,膀胱经主要走在项部跟背部,膀胱经是人生的樊篱,有护卫肌表的作用,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感冒的时候,假如有怕冷,这种怕冷的感觉,是不是经常就出现在项部跟背部为多?
这个就是膀胱经受寒了,所以,这个证,在中医的六经辨证之中,又叫做太阳伤寒证?表达的是太阳经被寒邪所伤了。
下来再进一步的症状,寒邪犯肺,肺失宣发肃降,就容易出现咳喘,这种咳喘有个特征,咽喉多半是痒的,而且晚上加重的比较多,因为晚上属阴,更增加了阴寒。
寒邪犯肺,肺失宣发肃降,肺不能行水,水停为痰,就出现痰白清稀。
寒邪犯肺,肺失宣发,肺气不能通达到鼻孔,所以容易鼻塞;由于肺气不能通达到鼻子,起不到固摄鼻涕的作用,所以容易流涕;流涕清稀,说明是寒。
所以太阳伤寒证,也基本可以表达为脏腑辨证的寒邪犯肺证,或者八纲辨证的表寒证。
 
伤风,又叫太阳中风证,指的是太阳经被风邪所中。
我们看看太阳中风证的表现:发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遇风加剧,咳喘,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脉浮缓。
 
我们看看伤寒与伤风两者的共同点在哪里?
大家都可见发热,从这症状不容易区别两者的不同;
 
太阳伤寒证是恶寒,症状遇寒加剧;太阳中风证是恶风,症状是遇风加剧;
这样看上去好像有区别,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感冒恶风寒的时候,到底是怕风还是怕冷?有时能感觉分明,有时感觉确没那么分明,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鉴别要点。
 
下来,咳喘,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这一组,伤寒也好,中风也好,都可以有,所以也不是鉴别要点。
 
那么完全不一样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太阳伤寒证是无汗的,因为寒性收引,腠理关闭;而太阳中风证是有汗,因为风性开泄。
还有一个是,太阳伤寒证是脉浮紧,因为寒性收引,经脉拉紧了;太阳中风证是脉浮缓,因为风性开泄,腠理是松弛的,所以经脉也是松弛的。
你注意这里的脉缓,不要当作缓慢来解,而是当作跟紧脉相对应的松弛来解,也就说,是脉气不紧张。
 
以上有鉴别意义的两组症状,哪一组更容易拿来作鉴别呢?
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把脉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真正容易掌握的,就是感冒偏于风寒的时候,你就要判断,是有汗还是无汗,没有汗的是太阳伤寒证,有汗的就是太阳中风证。
治疗起来也不一样,太阳伤寒证,由于没有汗,你可以放心的发汗散寒,这个时候是用麻黄汤为代表方。
而太阳中风证,是风邪在体表,这个时候你需要发汗祛风,但因为这个证是有汗的,所以你的发汗就不能过了,这时是用桂枝汤,桂枝汤是发中带有收,要发汗,但又不能发汗太过。
 
你看,中医不单讲诊断,也讲鉴别诊断,太阳伤寒证跟太阳中风证,这两个证,那么相近,但是因为一个有汗,一个无汗,他们治疗起来的方略及用方都不太一样了。
所以辨证论治,其实可以辨得比较细的。
 
同时还有一个要注意,不要看见感冒有汗出,就以为一定是太阳中风证,就上桂枝汤。
你得注意,我刚才的比较,是在风寒基调上作的比较。
感冒见出汗,还有另外一个证,就是风热犯肺证,因为热迫津液,它也可以出汗,所以,感冒见到出汗的,除了太阳中风证,还有是风热犯肺。这两者,证的基调是不同的,一个偏凉,一个偏热。
风热风热犯肺,在八纲辨证中属于表热证,常用方是银翘散或桑菊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