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酒客病”,有些注家犯了一个错误,审题不清,将“若酒客病”解读为“若酒客患太阳病”,造成不能自圆其说,因为嗜酒之人患了太阳中风证之后,服桂枝汤是不吐的,好不纠结,是仲师错了还是自己错了?搞不清楚。其实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酒客病”,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解释的最清晰不过,“酒客,谓好饮之人也。酒客病,谓过饮而病也。其病之状,头痛、发热、汗出、呕吐,乃湿热熏蒸使然,非风邪也。若误与桂枝汤服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多简单,一针见血。长期嗜酒之人,喝了酒以后浑身发热,头疼、出汗,想要脱了衣服,光着膀子,恶心,严重的还会呕吐,这一系列证候与太阳中风证特别相似,特别容易误诊,所以仲师专门列一条加以说明,“不可与桂枝汤”。为什么呢?仲师自解,“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如果喝了就会呕吐,这是因为酒客不喜甘的原故。酒体为水为阴,甘味的药物有保水的作用,不利于酒水的代谢。在伤寒论中,只要是防止津液流失的处方之中都有甘草,而排泄水湿的处方之中都不用甘草,这也是久服甘草会出现浮肿的原因。 酒之为物,体阴而用阳,酒体为水为阴,酒气性热为阳,阳则伤阴,肺为阴,肺主皮毛,酒之阳性迫使肺中津液化汗外出,玄府大开,让大脑中枢误以为是发热。所以有发热、汗出之证,酒后则形寒,让大脑中枢误以为是受寒,命令玄府闭合,所以有头痛之证。酒体为水为阴,留滞胃中则成水饮,上逆则呕,所以酒客呕吐之时,有内容物则吐内容物,无内容物则吐水,无水则干呕。 这样一比较,酒客病的头疼、发热、汗出、呕吐与太阳中风证的头疼、发热、汗出、干呕虽然极其相似,但是其病因病机有本质的区别,不可以桂枝汤治疗“酒客病”。 仲师没有出方,如果遇到酒客病患者,我们如何治疗呢?既然知道伤的是肺与脾,那么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敛肺的杏仁,苦温的厚朴,去掉酒客不喜甘的大枣、甘草,方子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课前思考 1. 什么是喘家? 2. 喘家为什么不用麻杏石甘汤或者小青龙汤?为什么可以用桂枝汤? 3. 加厚朴杏子有何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