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解伤寒论第二条:什么是太阳中风证?

 秦楚古方 2022-02-12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注解伤寒论第二条:太阳中风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163篇原创文章

注解伤寒论第二条:太阳病表虚证中风,我们先来看原文:

伤寒论原文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王冰说:“缓者,缓纵之状,非动而迟缓也”。即应指柔和。),名为中风。(即现在的伤风,与后世方书所载猝然晕倒,口眼喎(wāi歪)斜的中风不同。) 

名家集注

伤寒悬解:太阳之经,有营卫之分,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风寒客之,各有所伤,风则伤卫,寒则伤营。卫伤则闭其营血,故发热,营伤则闭其卫气,故恶寒。营为寒闭则无汗,卫为风鼓则有汗,以卫气初闭,营郁犹得外泄也。汗出卫泄,是以表虚而恶风。寒性凝涩,伤寒则皮毛闭塞,故脉紧,风性动荡,伤风则经气发泄,故脉缓。

陈修园:太阳脉浮,头项强痛之病,若得病而即见发热、风为阳邪,其性迅速也;且见汗出恶风,风干肌腠理而外不固也。恶寒之微,见风始恶,顼为恶风,风性散漫,于浮脉之中,而觉其怠缓者,此病名为中风。其名为中奈何?盖以风者善行而数变,由毫毛直入肌媵,如矢石之中人也。此论凤中太阳之肌媵。受业薜步云按:风,阳邪也。太阳之标为阳,两阳相从之为病,重在“发热”二字。

曹颖甫:风为阳邪,当皮毛开泄之时,由毛孔内窜,著于肌肉,而腠理为之不开,肌腠皆孙络密布之区,营气所主,营血热度最高,(华氏寒暑表95度),与风邪抵抗,易于发热,故始病即见发热(成无己以为风伤卫者,误也),热势张于内,毛孔不得复合,故汗出。汗方出而外风又乘毛孔之虚,犯肌理而增寒,故恶风。气从内泄,毛孔不外闭,无两相抵拒之力,故脉缓。脾为统血之藏,风中于肌肉,则脾受之,故解肌之桂枝汤,用甘草,生姜,大枣,以助脾阳。桂枝以宣阳气,芍药以泄营分,务使脾阳动于内,营郁发于外,血中凝沍之水液,得以分泌成汗,直透毛孔之外,内热既随汗泄,则毛孔闭而汗自止矣。服药后,啜热粥者,亦所以助脾阳也。

医宗金鉴:太阳病,即首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之谓也。卫为表阳,风属阳邪,风邪中人,则卫受之,从其类也。风中于卫即发热者,以风、卫,皆阳,其性本热,故变热甚捷,不似伤寒待其闭郁而始热也。卫病不能固表,又为阳邪所蒸,故腠理开而汗出也。汗出表虚,为风所忤,故恶风也。风性柔软,故脉缓也。此承上条言太阳病又兼见此脉证者,名曰中风,以为中风病之提纲。后凡称中风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

【集注】方有执曰:脉缓即下文阳浮而阴弱之谓,言既有如首条所揭之太阳病,加之发热,汗出,恶风而脉缓者,则其病乃是触犯于风所致,故名中风。

汪琥曰:中风,非东垣所云中府、中藏、中血脉之谓。盖中字与伤字同义。仲景论中,不直言伤风者,恐后学察,以咳嗽、鼻塞、声重之伤风,混同立论,故以中字别之也。脉缓当作浮缓看,浮是太阳病脉,缓是中风脉。中篇紧脉,亦当仿此。

郑钦安:太阳既为风邪所伤,风为阳邪,卫为阳道,两阳相搏,拂郁而热生,故见发热,风邪扰动,血液不藏,随气机而发泄于外,故见自汗,脉缓二字,指此刻正未大伤,尚得有此和缓之状,是亦病之轻浅说法也。

综合解析

中风证具备太阳病的共同特点:脉浮,头项强疼,恶寒。但也具有不同的地方: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发热 :以上注家大多从营卫理论来解析发热,认为是丰伤卫气,两阳叠加所以发热,说的人似懂非懂,唯有曹颖甫解释的浅显易懂:当人体皮毛开泄的时候,风邪趁机从毛孔进入,与肌肉腠理展开正邪对抗,因为肌腠毛细血管较为密集,最易发热,所以中风一开始就展现出发热的症状,

汗出:因为人体毛孔打开,所以汗液自动就从排泄出来。关于中风的汗,胡希恕描述为微汗,身体潮乎乎的汗并不多,而且还有臭味。

恶风:因为人体出汗毛孔不闭,所以就特别的怕风寒。中风的人也恶寒,但相对而言更怕风,这是因为人体的卫外之气比较虚弱造成的。

脉缓:胡希恕形容缓脉之象就像卷烟卷得不紧,脉管不禁按的那种感觉。为什么出现脉缓,是因为气从内泄毛孔不外闭,无相抵拒之力,故脉缓

关于中风证的风邪,胡希恕认为古人将现象当本质,认为风不一定就有邪气,但认为中风的“中”指的是“中之于内”的意思,病位较伤寒在表的病位较深,直入肌媵,如矢石之中人。所以后面的条文中会出现“欲解外者,宜桂枝汤”,这个“外”就是相对于伤寒的“表”而言,指的是病位。

那么中风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人体的卫气虚弱,就相当于保护罩消失了,病邪从表出入,人体与病邪抵抗,想要通过排汗的方式驱邪外出,但由于在表的气血不足,虽然汗出了,但没有达到驱邪的目的,邪气依然停留在肌腠的部位,或者是因为肌腠部位虚弱,邪气趁机入内,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总之,本条指出太阳病中风,应当看做是伤于风,与感冒一样,都是外感风邪的病。《证治要诀》说:轻则为感,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故《伤寒论》中的中风证,应看做是是伤风的重证,后世的感冒乃伤风中的轻证”。

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形成《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里出现的“中风”,再进一步发展,就成为猝然仆倒,口眼斜的心脑血管中风病。由此可见,后世的“中风”也是由外感的中风证,逐渐由表而入肌腠,有肌腠而深入肌肉、筋骨,以致于阻塞血管,由此由外而内,层层深入而发展为危重疾病。

那么中风证肌肉病位在肌肉,内脏对应为脾脏,所以用桂枝汤解肌,甘草,生姜大枣,以助脾阳,桂枝以宣阳气,帮助气血朝体表输送,芍药以泄营分,疏通因病邪阻塞的毛细血管,从而促进人体发汗直透毛孔之外内热也随出汗而降低毛孔闭合,自汗现象也就自然停止了。

秦楚古方   秦岭深山民间中医

【秦楚古方秦岭深山民间中医正心修己,习医济世。酷爱传统文化,偶尔舞文弄墨。专注风湿骨病学习实践,并通过微信、知乎等互联网平台,热心咨询风湿骨病问题,诚挚欢迎中医同道共同学习交流

行走秦山楚水|传承古方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