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手抄本古籍:清代宫廷写本《玉牒》

 率我真 2017-05-01

中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手抄本古籍:清代宫廷写本《玉牒》

 

中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手抄本古籍:清代宫廷写本《玉牒》

  清代宫廷写本《玉牒》

 

    《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起,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清代《玉牒》记载了自显祖皇帝塔克世以下子孙名谱,其中有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大体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男女各按宗支、房次等进行排列,规定10年修造一次。清代皇族按血缘远近分为本支“宗室”(俗称“黄带子”)和旁支“觉罗”(俗称“红带子”)。当时规定,凡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上报掌管皇族事务的宗人府一次。每隔10年修纂时,活着的人用红笔书写,故去的人用墨笔书写,遇到名字重复的情况,位卑者或年幼者就要改名字。清代《玉牒》分满、汉文两种,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玉牒》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玉牒》按册籍大小分为大开本和小开本,大开本为90厘米х45厘米,小开本为54厘米х31厘米,每册厚度一般在50至80厘米间,越是后来的朝代,《玉牒》的页数越多,份量越重,至清末最厚者达140厘米,重200余公斤,可称为纸质书中的世界之最。清代《玉牒》的纂修,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清朝前期重要文书,俱用满文书写,修《玉牒》也是如此,顺治、康熙两朝所修《玉牒》,仅有满文。雍正元年,增设汉主事二人,于进士内遴选,经皇帝引见后,补授职官。以后每年宗室觉罗子女开列送府时,即以满汉两种文字造入册籍。因此,清代《玉牒》除少数前期纂修的是满文外,基本上都以满、汉两种文字写成,其格式内容完全一致。最后一次修订的清代宗室《玉牒》多达7000页,其中仅详实记录的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从这个角度说,清代《玉牒》堪称世界上记载最丰富的族谱。清代《玉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数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连续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女性人口资料和婚姻资料齐全。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学者眼里,清代《玉牒》是一个真正的宝库。此外,清代《玉牒》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也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玉牒》修成后,要举行“恭呈御览”的礼仪,请皇帝“御保和殿受书,御太和殿受庆贺礼”。仪式隆重复杂,先由钦天监择良辰吉日,礼部在太和门设《玉牒》香案,宗人府设彩亭,自玉牒馆恭捧《玉牒》置于彩亭内,行至太和殿,捧置中和殿案上,展开《玉牒》,请皇帝升中和殿“恭阅《玉牒》”。迎送《玉牒》的礼仪中,由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奏导迎乐,文武百官穿朝服跪迎、跪送。礼仪结束,一套《玉牒》送皇史宬尊藏,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牒库暂存,备送盛京,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