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三思:我不建议以下7种人读博

 pursuitman 2017-05-01

本文为募格学术征稿 转载请联系后台

看了最近几期募格公众号的关于读博期间的思考的推送,文字间十分迷茫。看完后只有一个问题:如果这都算问题?当初为何决定读博?读博确实是一场“赌博”,压上你的黄金岁月,没有人会给你保证一定能赢。


读博需谨慎,请一定三思后再做决定:



1

为了找到好工作的人


如果还在幻想拿到博士毕业证书就一定能有好工作,请注意目前是2017年,可以了解下每年海内外有多少博士生毕业,有多少博士后在焦头烂额地投简历,又有多少职位可以提供。


读博的最大风险是这是一件时间成本很高又生产率极低的事。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三至四年间,“好工作”的定义又会如何改变,没有人知道。甚至在更多时候,博士学位会把求职者推向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那些志向在于“好工作”的同学,也许更应该珍惜自己的黄金时间,世界那么大,你该闯一闯。



2

想要改变世界的人


读博只是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没有那么了不起,也不该过分理想化。如果在象牙塔中志存高远地为了“拯救宇宙、造福人类”去读博,也许会让自己从高处跌落、摔得生疼。单对读博这件事来说,不用掺杂过多华丽的“情怀”,毕竟谈情怀是需要底气的 。



3

仅仅为了发文章的人


也许还没入学,大部分人就被灌输了一个概念:要发文章,发文章就是成功! 虽然文章里有漂亮而脆弱的说辞,但看完大部分“paper”常常令我想到这样一个笑话:“若贵方提供基金资助我研制一台会打羽毛球的机器人,在不远的将来,这类机器人也许可以用来治疗癌症。”

“If you fund our grant to build a robot that can play badminton, um, that robot might later opt to cure cancer. It could happen.” 插图配文来自《Surviving your stupid, stupid decision to go to grad school》(Adam Buben)

 

在目前的环境下,导师和学校崇拜的更多的是影响因子(IF),我承认作为底层学生所能做的就是:做你该做的事情;对你能力的认可即是:发表文章。但同时,这决不能是你博士之旅唯一的机械的目标,那就变成一种毫无价值的功利主义追求。另外,过分崇拜所谓的“paper”和崇拜宗教没有差别:他们都在编故事,他们都说自己的故事是至高无上的真理。



4

追求学术圈名利的人


学术圈给人高不可攀的表象,不过只要是“圈子”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总是掺杂着金钱链与关系网。再加上“学术”两个字神秘的面纱,说着旁人望而生畏的生涩语言,学术圈更是盛产伪君子的圈子。所谓的学术圈,已经被太多追求名利的人拖累,已经有过多的“学术泡沫”,请不要再去掺杂这个岌岌可危的名利场。



5

过分迷信导师的人


各学科研究生们最有共同语言的话题一定是“吐槽老板”。


不过,首先你要记住:导师也是人;其次你要了解你与导师间成熟的关系是项目合作关系。如果认清了这些现实,就会少些不切实际的期望。


“导师一个月不出现?”:导师并不负责教你认每一个单词,如果你已经是博士生,该有的是自主学习的热情。


“导师太烦人?” :某些攀附名利的导师们想要的只是在paper里署上他们的大名而已,与其堂而皇之地说是在“训练你”,不如说是在尽力“驯化”你成为一个毕业后不那么给自己高尚的教授名声“丢脸”的人。


另外,也没有多少导师经过系统心理辅导训练,所以,不用期盼在你失落绝望时寻求来自导师的心灵碰撞,他们真的精力有限。



6

现实内忧外患的人


这包括一些客观且无法一时改正的现实情况,比如说:个人与家庭的经济状况、复杂的个人情况等一些难以解决的牵绊。在做决定前,一定要问清自己是否足够坚定。毕竟在“读博”这趟旅程中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你花时间去思考与解决,直到真的能够胜任“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7

思想不够独立的人


与上一条呼应,“读博”这个决定必需是自己的负责任的决定。依赖父母,他们会去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如何;依赖导师,他们只会看你有发几分“paper”的潜力;依赖朋友,他们会说三道四… 请重视“读博”这个选择,不要随波逐流,否则必定会失去方向。


 如果你正在抉择,请给自己多一点选择空间,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如果想窥探一位博士生的心路历程,推荐华裔教授Philip Guo在网上分享的博士阶段回忆录:《The PH.D. Grind》(中文有被译作“研磨记”,http://www./PhD-memoir.htm),也许会带来一些启发。如果想看一位高级黑兼段子手怎样谈论这件事,推荐来自Science撰稿人Adam Buben博士的书《Surviving your stupid, stupid decision to go to grad school》,看到书名,你该知道了:做“读博”这个stupid、stupid的决定要多么、多么慎重了吧!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热门图文TOP5

1、107篇中国学者论文被撤 唯论文至上的体制是背后原因(附机构名单)

2、从求学到工作,一位清华博士给考研和读研学子的建议

3、山大'千人'留德23年后带团队回国:还是想为国家做贡献,欲重入中国籍

4、大学毕业买不起房怎么办?多地鼓励在读时就缴存公积金引热议

5、如何与新研究生磨合,这位老师来告诉你

·END·

募格学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