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毕业不再“唯论文论”,他们这么说...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7-07

焦点问题:相继中科院、清华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制定《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明确了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相关学术成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重要支撑和参考,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在展开讨论之前先做个问卷调查

有人认为利大于弊,认为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有利于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减轻当前博士毕业压力,提高博士自主创新能力。

有人认为弊大于利,认为“唯论文论”可能转向“唯导师论”,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限制性条件不符合当今社会择业方向,没有论文的硬指标何来毕业之后的好去向。

有人认为利弊之分还为时尚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具体的实施,最怕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定过于模糊和理想,很可能水土不服。

在此和广大博友们讨论博士毕业不再“唯论文论”的现实处境。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查理王

论文固然是衡量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理想主义,但科学研究最本源的推动力就是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取消唯一的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因为担心毕不了业而放弃探索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卵用”的课题,也减少了因为实验结果不显著而造假的动机,对一个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萧旺旺羽毛猫

我认为有利有弊吧。好的方面可能是:博士生以后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方向,不用天天想着怎么容易混到文章了,怎样容易发文章。而是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方向,不带着任何的功利,这样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会导致大家一股脑的研究容易发论文的方向。不好的方面可能是:导师的权利越大,没有相应的监管体制,就容易产生腐败,可能以后像翟天临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且可以顺利毕业了。

@倪明

博士期间不要求有科研成果我认为有两点好处:1.让博士生在学习期间有精力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而不是被论文压力压榨成论文民工。2.将论文考核压力转移到博后或是教职初期。

现在国内三年或是四年的博士,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的人来讲,出第一篇paper基本就要占用一半的时间。这一半的时间还不能在选题上反反复复,必须要找准方向扎到底。除去最后一年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时间,博士生期间是没有时间和机会试错的。取消论文发表,至少提供了一个发现自己兴趣点的机会,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试错。而目前国内的教职基本上都是先签三年,非升即走,必须达到考核要求。将博士阶段的论文压力转移到教职阶段也是合理的。

@我行我素藤

论文取消也许是好事,但没有了硬性的毕业标准,对普通学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明确的标准削弱的是掌权者的最终解释权,是对掌权者的制衡,是对弱势一方的相对公平。大家看看翟博士们,在有明确标准的时候虽然也胆敢无法无天,但毕竟一旦曝光,与硬标准一对照,终是无所遁形,身败名裂。失去了明确的毕业标准,可以想想翟博士们的狂欢和掌权者的窃喜。用明确的标准来控制各方的下限,在当下环境还是必不可少的。

@噜啦啦

导师的话语权更大了。学校的授位标准一般都是最低的要求,比如有的学校博士要求两篇sci就可以授位,但课题组或导师会有额外要求,比如数量更多、IF更高。不过你能达到学校的最低标准,大不了延期,软磨硬泡,老师也会考虑学校标准,最终还是能拿到学位的。以前至少还有个指标,学生至少知道底线在哪儿、方向在哪儿。现在好了,一进学校,导师开个组会表明态度,论文照常要求发(否则怎么评职称)、项目照常要求做出来结题、拉横向的照常拉(用廉价劳动力赚钱啊),可是做了这么多,试问上面哪一条是明文规定的硬性授位指标?你连个申诉的参考理由都没有,妥不妥更是导师的一句话。

@Spontaneous

总体是进步了,但是可能有个更大的雷。举个例子,以前学校要求三篇sci,如果你发够了,除了少部分变态老师,一般还是会让你毕业的。三篇sci的标准,多少给老师和学生心里一杆秤。现在学校取消发论文的要求,那就100%看老板的主观了。客观上有可能激化学生和老板之间的矛盾。读博几年最大的感悟之一,老板的欲望是无穷的,你永远喂不饱老板的欲望。

DR.博

只一家或几家高校的博士授予与论文脱钩还带来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尤其是在找博后或者教职的时候。就像在河北省的一所两所高中搞素质教育不刷题,其结果很可能是搞的自己的毕业生没有出路。去除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关键是需要什么样更好的指标替代,否则就业这一关就过不去。

@Paull

第一眼,好消息,好像博士轻松不少。第二眼,居然隐隐约约从字里行间看出了“人吃人”。这是一个改革大趋势,清华北大作为国内最高学府,向来是改革的领头羊。初衷自然不错,硬性要求被取消了,看起来变简单了,其实是更难了。不看论文数量=看重论文质量/学术成果,这不就是变相提高毕业难度。另外,没了可见的标准,那毕业要怎么办?好的导师当然没问题,那遇到的是恶质的导师呢?博士只得跪舔导师+往死里帮导师干活+还要做出有质量的学术内容,想想就恐怖。大多数事情就是这样,一旦评判标准里有了人,那它往往会演化为一场人吃人的盛会。

毕业标准本来就很严苛,达不到毕业要求的,现在即便有这规定,也还是毕不了业。所以这个规定并不代表以后好毕业了。对于很多领域来讲,确实不应以paper判实力,水平足够高,因特殊原因、学科原因而没paper的,同样应该准其毕业。但我还是觉得,对于大部分领域,paper还是必须要有的,因为归纳、写作能力是博士训练的极其重要一环,培养不出这种能力,可以说博士训练是不完善的。

所以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政策一定要跟上,否则既容易成为权贵博士的一道防水闸门,也可能成为压垮普通博士的稻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