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日神山朝拜三日之旅,让人脱胎换骨

 晨晓光 2017-05-02





扎日神山朝拜之旅

文 |  萧洛



 

2016年10月2日至4日,年过五旬的我完成了自己都无法想象的转扎日神山活动,而且是赶在大雪即将封山的季节。在3天转山行程里,穿越海拔4867的卓玛拉、4997米的夏嘎拉等两座大雪山,以及9个海拔超4200米的雪山垭口与湖泊,沿途没有手机信号,雪山草甸,悬崖陡壁,沼泽泥泞。


扎日的转山朝圣者。摄影 赵春江 



从亚绕到米帕塘宿营


10月1日,当我们一行来到转山入口处所在亚绕村。次日早上7点半,我们一行4人从亚绕出发。曲桑村是扎日乡的一个行政村,亚绕也只是曲桑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现在从曲桑村的亚绕自然村过新桥到机甲寺,已经修了一段长3.4公里的土公路,转山的人若有车送,可节省很多上山的体力。


当我们一行抵达机甲寺时,当地政府正在维修机甲寺,从外观来看,已是当地非常壮观的寺庙了。机甲寺已有850年的历史,毁于“文化大革命”,历经千难万险,就留下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其间被境外的人窃走,几经民间和外交努力,才得以追回。


我们离开机甲寺时,两名背夫也跟了上来,他们均有多年从事背运物资转山的经验。一位叫达吉,腰上挂一把藏刀。在机甲寺背后,“达瓜西热神山”标示牌特别显眼,用中、藏、英三种文字书写,上面标明距隆子县城196公里,海拔5722米,我们可远远望见达瓜西热神山,平时云遮雾绕,就像水晶一样,故当地村民称它为“水晶山”。


在扎日乡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向导、背夫、包车、拼车等服务。图为行走在仙境中的背夫们。 摄影 赵春江 



机甲寺上方谷地是一片原始森林,也是石头遍布的丛林,一条溪流从中流过,溯流而上的地方就是我们当天要翻越的第一座神山——卓玛拉山,海拔4867米。我们从机甲寺后面的一块湿草地钻进了原始森林间,顺着踩出来的光滑的石头路、碎石路、泥浆路向上爬。我使劲往前爬,可爬了一段后,早已是气喘吁吁了,只好放慢了脚步。


我们刚爬上第一个台阶,同行的背夫达吉告诉说,这里可以撒尿。他指着一个标示牌,上面有藏文标示。就在这时,扎顿师傅翻译说:“这就是喇嘛撒尿的地方,当年喇嘛寻找扎日神山,在此撒过尿。”从朝圣开始,扎顿师傅一直告诫大家,你不能想撒尿就撒尿,要在专门立有藏文“喇嘛撒尿”牌子的地方大小便,牌子插在垒起来的石堆上,石头上还系着哈达和经幡,喇嘛会在石台上打坐、休憩,当然也会撒尿。


从原始丛林穿行,当爬上一段路后,便来到一个用塑料布支撑起来的简易住宿点,地上有松枝,上放棉絮,可以睡10多个人,主人提供茶水。我们同藏族僧众相互交换所带食品,当喝上热茶,吃上水果,和藏族朋友的油炸饼,比康师傅方便面更有热量。


扎日之山,在信徒们的心里,早已被传说神化。无数峰峦,绵延上千里,葱茏四百旋,在高原万千气象的变幻中,看那白雪皑皑的山峰,有时云遮雾蔚,有时霞光万缕,有时露出真容清晰可见,有时隐入云霄无迹可寻,有时犹抱琵琶半遮半露。摄影 赵春江)


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前行,前面有一片藏族僧众堆起来的玛尼,石头上面再放上小石头,这是当地独特的一种习俗,就像整齐排列的士兵一样,看上去非常壮观,形成了一道人造风景。再往上走,见到一块巨大石头,上面挂满了哈达,凭着在藏多年的判断,这是一块让路人朝拜的神石。


我们继续往前行,一条小溪上挂满了经幡,上面铺有片石,水从片石下流淌,供行人通行。很快,我们便来到大片杜鹃花灌木丛中,远处的卓玛拉山口猎猎飘动的经幡清晰可见。卓玛拉山口近在眼前,我每走10多米,就停下来歇息一下,这段看上去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的路,竟然走了1个多小时。


我快到卓玛拉山口时,看到几名女人走到山口后就往回返。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女人到卓玛拉山口后,只能朝下走七步便返回,不能再继续前行。女子为何不能越过卓玛拉呢?这个原因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版本。卓玛在藏语意为“度母”,也就是说这个山口是由一位女神把守的,有个版本是说神山脚下有个女湖神,她嫉妒心很强,而山里住着她心爱的人,她怕女人下山后跟她抢夺心上人,所以她就不允许其他女人越过卓玛拉。另一个版本则说,女人在月经期间身子不干净,进去后会破坏神山的纯洁,便不允许女人越过卓玛拉转山。不过,第二个传说倒和汉人道家的说法相符合。


从卓玛拉山口往回返的女信徒。供图 萧洛



卓玛拉山口上挂满了经幡,山口的风很大,吹得经幡哗哗作响。山口两侧的经幡挂得太多,变成了一块厚厚的五彩布挡住去路,我只好托举哈达钻过去,才看到山口另一面的景色。


我们在山口待了20多分钟,两名背夫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背夫取出3条经幡,然后极其认真地挂上去。越过卓玛拉山口,下山的路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坡陡路滑,都是风化了的碎石路,没有任何植被。下山时,下冲的惯性大,人们不得不沿“之”字形小道忽左忽右地下山。


在半山腰时,我就看到了一处石头房,同行的藏族僧众说,那就是今天的宿营地。我看石头房离得不远,便加快了步伐,当走到谷底时,米帕河从草场中穿过,形成了一片宽阔平坦的米帕塘草场。在汉语里,米帕塘听起来是一个有诗情画意的词汇,可翻译成藏语,会让人心里极度不爽。在藏语里,米意为皮,帕意为人,合起来意为“人皮”,即这里就像一张铺开的人皮。不过,我欣喜地看到,一条条小溪从周围高山源源不断地汇入这片草场,这种美景让人暂时忘却了刚才的艰险。


要进入米帕塘草场上石头房,先要经过一条两三米宽的河流,河上有一个三根木头搭起来的“木桥”。我们决定当晚就住在石头房,不再翻山了。3个多小时后,天气突然大变,电闪雷鸣,雨也下得急。


当汽车驶离玉麦乡到隆子,途中翻越一座座大雪山后,海拔越来越高,沿途既有圣洁的雪山、漫山的鲜花和垂落的瀑布,又有广阔无垠的草原、深邃宁静的峡谷、色彩艳丽的圣湖和绵延千里的原始森林,仿佛就是穿行在一幅幅秀丽的山水画里。摄影  赵春江

 

翻3座山口到达颇章雍措


当天夜里,雨下个不停,大家脸色凝重。有几位熟悉路况的藏族信众说,我们选在大雪封山前转山,前面的山上有可能在下雪,明天下山的路会很难走。他还说,明天要翻好几座山,得走十三四个小时,是3天行程中最艰难的一天。


10月3日凌晨3时50分,我们准时起来。4时整,大家摸黑向前赶。我跟在背夫达吉的身后,另一位背夫在我后面,尽管我走在中间,电筒的光亮还是跟不上,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行,一次次踩在泥水里。


黑暗中看到散落着点点火光,前面传来说话声。我们继续往上爬,将翻越海拔4997米的夏嘎拉山,“夏嘎”在藏语里意为干肉山。


6时40分,我们到达了夏嘎拉山口。下山时,天还没亮,一面巨大的山体,从望不到顶处一直倾泻下来,直达谷底,感觉路面光滑湿漉,连老鹰落在上面也会打滑。一边是悬崖,路在斜坡中间,其实多数地方没有路,就是看着山口切过去。头上的冰川顶着巨大的冰盖,冰盖边缘是冰舌,不时有冰雪往下掉。


下山时,我踩在一个个脚窝往前行,也许是连日下雪,结有硬冰。同行的陈总事后微信中这样写道:“3日凌晨6时50分,当穿越夏嘎拉山口时,竟摸不到向下的道路,整个身体像一块铁石横在山梁,又恍若一片树叶挂在空中,骤然一声震耳发聩的哭喊擦响山谷:这是在哪,路怎么走啊?……近百米的悬崖,几乎用完了一生的胆,所幸有扎顿、达吉在,有神山在……”


转扎日神山的朝拜者。摄影 赵春江



走下百米陡壁竟然耗去了半个多小时,天也渐渐亮了。我使劲往前走,前面有个长达40多米的冰坡,快要下完时,突然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


当继续往下走,遇到一块冰雪路,有行人踩出的脚窝,上面结了冰,下面是30多米高的小河。再往前面走,碎石路、乱石滩,硌得脚下生疼,但少了许多惊险。当到达一处平地时,有一块用木棒搭建的简易塑料帐篷,但很久没有住人,早已废弃了。两名背夫等在这里,告诉说:“我们往前面赶,前面有一个石头房,可以烧壶热茶,让大家喝上开水。”


从这里出发,很快便是翻山,这个山没有夏嘎拉山高,但沿途特别陡,路面也很窄。我们特别幸运,爬山时天气好,路也不湿滑。我们费了很大劲爬上一个山头后,接着又是一段爬坡,我问同行的转过此山的次仁平措,他指着前方山谷说:“前面还有3个山头,翻过去后再爬一个缓坡就到了。”我听后无言,坚持走吧,前面就是午餐的地方,那是走下去的希望。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跌跌撞撞,终于到达这座向往的石头房。我也找到一处断墙,将身上背的东西扔在一边,倒上一杯热茶。


在这里休整半个小时后,继续向前走,连续遇到几个缓坡。回望前面走的路,我竟然生出一丝怀念,让人看不到尽头的路,让人崩溃的路,居然也让人想念起来。50分钟后,爬上第一个缓坡,便看到两个连在一起的小湖,也许是观湖角度的问题,水面往外鼓,一条纤细的水流连接,而进出水口又如两条丝带,就像一对大而圆的眼睛。


扎日神山路上的野岩羊。摄影 赵春江



10多分钟后,我们便来到退夏拉山口,后来听人介绍,退夏拉是藏地有名的忏悔山口,佛教徒走到这里,此生有多少罪孽,只要面向达瓜西热神山忏悔,都会求得原谅和解脱。


我们一路向前行,爬过一道道陡坡缓坡,经历大大小小九个湖泊,有条红水泉在路边的山岩里汩汩流出,流经之处,砾石尽染,水色暗红。可在其西侧不远处,还有清泉一眼,冰凉甘洌,饮者甚多,令人称赞不已。当来到一处湖泊时,湖水清澈,岸上花草繁茂,不少牦牛在湖边悠闲啃草。同行的次仁平措说:“这是印控区珞巴人的牦牛,因为扎日乡村民到此放牧路不好走,对面山下珞巴人到此比较方便,他们春天把牦牛赶过来,秋天才收回去,就是自由的放牧,偶尔也过来看一下。”


这天,我们经历了十五六个坡中的一道大坡。这个坡看似不高,也许是大家走的时间太长,这道山坡走起来却是没有尽头一样。我每向上爬10多米,就停下来休息一下。走在后面的次仁平措说:“翻过这座山,就全是下坡,再不会翻山了。”当我们费很大劲翻过山口时,突然下起了冰雹,越下越大,也越下越急,当快要到转山路中的第一神湖——颇章雍措时,冰雹才停下来。颇章雍措湖海拔4504米,我国地图上标为“颇章措”,颇章在藏语里意为宫殿,在某一个角度观看,整个湖像一座宫殿,因此获得了颇章雍措的美誉。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当转山的人们到这里的时候,会把身上的一些值钱的物品抛撒到颇章雍措湖里,祈求平安。 我们来到颇章雍措湖边,同行的两位藏族朋友按照习俗转完湖。我直奔湖畔的一间蓝色铁皮顶的石头房。刚进入房内,腿完全不听使唤,躺下去再也不想起来。

 

过沼泽下至玉麦检查站


10月4日早晨6时30分,我们准时出发。当时天未亮,我只好借助手机电筒的光亮前行。从颇章雍措湖上行,不远处是颇章觉姆湖,两湖可称为姊妹湖,湖边的土为红色,据说还能吃。信徒们相信,这种红土有灵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但不能多贪,否则带来恶报。


从颇章觉姆湖往北走,经过达仓荣、东仓荣,途中翻越夏悟拉山口、当箭拉山口、卡久拉山口,最终到达玉麦乡,沿途还需要两天时间。从这里下山,便可到达玉麦乡。 摄影 赵春江


从颇章觉姆湖往北走,经过达仓荣、东仓荣,途中翻越夏悟拉山口、当箭拉山口、卡久拉山口,最终到达玉麦乡,沿途还需要两天时间。若从这里往南走,有条前些年尚未完工的土公路,可走到玉麦乡的一个检查站,那里已是玉麦乡村公路最偏远的一个点,离乡政府有20多公里,可以租车去乡里,节约一天的转山时间。


40多分钟后,天也亮了。我们来到一片水草地,弄不好容易陷进去,便沿着一条小溪往下行,尽管水打湿了球鞋。我们沿着一片霜打的草地下行,发现前面的路很宽,同行的次仁平措告诉说:“这曾是一条通往玉麦乡政府的土公路,我们今天沿着这条公路往下走,便可走到山下真正通公路的地方,是玉麦乡的一个公安派出所,可从这里坐车到玉麦乡。我的车就停在玉麦乡里,可直接坐我的车到亚绕村了。可不知是啥原因,这条盘山公路修到这里后废弃了。”


上公路不远处,就见几位信徒在一处简易塑料棚前烧茶水。这里也是观察达瓜西热最佳处,也许是神山开恩,我们刚开始看见它时,还是云雾缭绕,可十多分钟过后,竟然露出它的真容来。次仁平措当即对我说:“我和朋友转山多次了,第一次看到达瓜西热的真面目,这次真的是特别有幸!”随即,他虔诚地向神山跪拜3次,口中念念有词。让我惊喜不已的是,达瓜西热半山腰的云雾犹如一条飘飞的哈达。


我们沿着公路往下走,10分钟后,从灌木丛走向原始森林,也许是这条公路多年不用,也没有填上沙石,从林中落下的树叶,形成一层厚厚的腐质土,伴随着不少行人的踩踏,形成半米深的泥浆。昨夜下了一场雨,很多路段的水排不出去,走在积水和着泥浆的路上,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浆路前行,穿的球鞋全在泥水里泡,双脚很快肿胀变形。


我们走南路时,山下是悬崖绝壁,当地政府从这里开出一条路,便于朝圣者穿行。供图 萧洛



伴随着一个个回头弯向下行,意味着距离特别长,原本5个小时就能走完的路,7个小时也走不完,走在前面的次仁平措抄下山小道往前行。我们先后下了两处陡坡,当12时下第三道坡时,只听“唉哟”一声,陈总的哥哥像皮球一样,从峭壁向下翻滚10多米,最终在一块缓坡上停下来,竟然毫发无损。


我们做短暂休整,继续前行。走过一个个回头弯后,路在一处断了,只得沿着险道往下走,再走进一段绝壁开凿出来的小道,上面有股泉水往下流,在我们走的石壁上溅起朵朵水花。就在这段路的下面,是数百米的悬崖陡壁。


当我们前行到一处地方时,因山体塌方形成了一处数百米陡坡,走在前面的次仁平措向坡下走去,很快将我们甩得远远的。这段陡坡特别长,是我们抄近道走得最长的一道坡,也是我们下山花时间最长的一道坡。


我们下完这道陡坡后,再下几个小坡,拐个一个弯,便走在了真正能通车的公路上面,真有种跨进高速公路的豪迈。前面有边防检查站,手机依旧没有信号。我看了一下时间,是下午15时20分。幸遇这里有台生活保障车,拉着我们向20多公里外的玉麦乡驶去。到达中国最小的玉麦乡政府时,手机有了信号。陈总结束此行时,写了一段肺腑之言,更能代表我此行的心情:“白天黑夜路,与世隔绝路,更有这天路心路,越走越长,……”


我们到达玉麦乡后换乘次仁平措的车,当天下午17时分到达了亚绕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