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赤芍、附子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98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为我国重 型肝炎 中的主要类型 , 治疗棘手,疗效差 ,病死率高。 笔者近年来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重用赤芍 、附子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选取湖南中医药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4 年6月 一2008 年 12 月住院慢性重型 乙型肝炎患者 98 例 , 男性 85例 ,女性 13 例 ;年龄 21 ~68 岁,平均 (4 1.68 ±12. 10) 岁。西医诊断符合 2000 年第 1O 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病毒性肝炎 防治方案》关于慢性重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中医辩证分型参照 《中医 内科学》 黄疸辨证标准 ,其中湿热发黄证 45例 ,瘀热发黄证 32 例,脾虚寒湿发黄证 2l 例。 所有病例辅以西 医护肝 、对症支持 治疗 。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 ,湿热发黄证予甘露消毒丹加减 :滑石 、茵陈 、白蔻仁 、藿香 、通草、黄芩 、连翘 、石菖蒲等;瘀热发黄证予解毒化瘀汤加减 :茵陈 、赤芍 、蛇舌草 、丹参 、山栀子 、郁金 、枳壳 、大黄 、田基黄等; 脾虚寒湿发黄证予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 、白术 、附子 、干姜 、甘草等。 均加用赤芍 50 ~100g,附子 5 ~15g ,每 日 1 剂,水煎取汁 300m L ,分 2 次温服。 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 ,TBiL < 85~="" m="" ol/l="" ,="" pta=""> 50%。 好转 :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TBIL < 171~m="" ol/l="" ,pt="" a="">40%。 无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并 自动 出院或死亡者 。 比较 见表 1。结果示 治疗后生化指标 2.2不 同证 型疗效比较 见表 2。结果示各证型间疗效无显著
3 讨 论
孙思邈《千金翼方 》谓“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发黄”。 湿热疫毒之邪隐袭 日久,内著于肝,肝气郁滞,血行不畅 ,瘀血 内生 ,久病必瘀 ,因此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均有血瘀的病 理改变 经云“肝为 阴中之少阳”,肝藏血 ,故云体 阴 肝主气主疏泄,气为阳 ,故云用阳 ;“阳生 阴长 ,阳杀阴藏”、“阳气者,若天如 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肝藏血 ,肝 主疏泄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肝 阳的温煦 、推动 、气化、固摄 ,阳气的盛衰关系到肝脏功能的强盛与衰亡, 因此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基 本病机为肝阳虚损 。 综上所述,慢性重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瘀 ,基本病机为肝 阳虚损 ,活血化瘀 温阳应贯穿于治疗始终。疫毒之邪属热邪,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祛瘀之功,能行血中之滞 ,赤芍凉血化瘀退黄功效 已得到现代医家认可。 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重型肝炎取得 良好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赤芍能抑制胆汁郁积 因子,降低血浆血栓素B 改善肝脏微循环 ,加强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 、排泄等功能。药理研究证明赤芍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凝集、解痉、扩张血管等作用,赤芍总苷对缺血性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附子味辛,性热,为扶阳第一要药,走而不守, 通行十二经 ,有回阳救逆 、温阳扶正、散寒除湿、温经止痛之功。北宋《伤寒微 旨论》即用附子治疗黄疸,如小茵陈汤、茵陈四逆汤、茵陈附子汤、茵陈茱萸汤等均使用附子。赤芍配附子,寒热相配,去其性取其用,赤芍的寒凉可制约附子之温燥,以免温燥伤阴 ,附子的温热可制约赤芍之苦寒 ,以免苦寒伤脾 胃。杨祖贻等从温里药配伍的活血药血药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角度证实:温里药与赤芍配伍能提高芍药苷 的血药浓度。笔者治疗慢性重 型乙型肝炎在中医辨证基础上配伍使用赤芍与附子取得一 定疗效, 无论是阳黄证 (湿热发黄证与瘀热发黄证) 还是阴黄证(脾虚寒湿发黄证)疗效均满意总有效率达 8O.61%,值得进一 步探索 。 |
|
来自: 昵称32241333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