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格局的投资者,很可悲。 熊安特区题材的投资思路,真的错了吗?部分追高股票的被套,这段时间,让小蜂一直在反思。一直到今天,小蜂都不承认对雄安题材判断的失误。这是本届政府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甚至没有之一),毋庸置疑。至于未来雄安受制于自身特点能达到的发展程度是否能够跟浦东、深圳特区相比,这点受到怀疑可以理解。资本市场从短期来看,往往受到过多的情绪因素影响,短期内大起大落也是正常的。但是,真正的投资者,不能过多的被市场短期噪音所干扰,而是要有一个大的格局。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雄安特区建设的格局: 第一层次:雄安新区作为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分散人口压力的作用,这是第一个大家能够直观看到的格局。这种格局无疑是比较小的,那么,在首都副中心建设都没看到效果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内陆城市的建设,最终效果如何,自然让人怀疑; 第二层次:目前,国内经济单靠房地产一个行业拉动的模式越来越没有出路,沿海步入发达阶段,而内陆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困境重重,通过雄安新区的实验开拓出一条内陆新城不靠房地产的发展之路,这对我们跨过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未来30年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是一个中观的格局; 第三个层次:千年大计,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这才是雄安新区设立大的格局。 三种格局,三种不同的投资思路。 从长期来看,我们都要死去。因此,千年大计可能不适合我们的投资,但是30年的国家大计,还是应该想一想的。目前来看,变是国家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唯一的出路,而内陆城市的发展,才是关键。雄安将起着内陆城市发展引领者的作用,被寄予厚望。 当然,最后的结局如何?不好说。很多时候,愿景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不过,那已经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而十年时间,足矣让你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只要坚信这样一个政策国家能够坚持十年,不,是五年,那么对你目前的投资如何做,你都会清晰很多。 本周,雄安题材股整体表现出色,但在涨幅上分化比较明显,部分环保、基建股创了新高;而部分盘子比较大的如钢铁、房地产类的股票还仅仅是企稳回升阶段。一方面是市场增量资金不足;另一方面这也是选股上的格局问题,国家不让炒作房地产,雄安新区的发展肯定不可能走原来发展房地产的老路,环保、创新、智慧新城才是核心。另外最受益的股票也不见得就是本地股。整个新城的创建是要集全国之力啊。虽然一开始小蜂就想到了这一点,新区消息出来后第一时间就给出了投资思路: 看清大势,四月份的下跌我们本来可以躲过。本周大盘终于出现了探底回升。创业板、次新股也有企稳迹象。但是仔细分析,大盘前两周的下跌,我们本来可以避免。 监管部门的动作及有可能对市场带来的影响,我们早已经看到。小蜂早从一行三会监管趋紧上给大家进行了分析。在3月底到4月初不下3篇夜报中提到这方面的风险,调整前4月10号的夜报更是长篇幅进行了分析:
这些才是进入4月份以来我们投资中首先应该看到的格局,然后才是雄安题材下跌后的布局行为 。可惜,被题材冲昏了头脑,让小蜂对风险失去了警惕,风险偏好做了进一步提升。不然,雄安题材将是一个很好的赚钱的机会,而非现在还在考虑如何解套。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成就。每天在股市中追涨杀跌,短线操作,这不是投资,而是投机。真正的投资不仅仅是要学会分析单一股票的内在价值,还要对经济、政治、社会脉络发展有大的格局的观察和思考。这才是真正保证我们能够无论市场如何变,我们都能保持定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保证我们投资长期能够赚钱的根本。 可惜,太多的投资者,眼界太窄,格局都太小。就是盯着某一个股票,某一个题材,三天的涨跌决定自己的持仓。最终整日忙忙碌碌,多年后才发现资产还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下降。 20年前,如果能够看到国家启动商品房试点目的是发挥房地产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作用,从而坚持持有万科等优秀房地产公司的股票,自然可以分享国家经济增长成果。有几个人有这个眼界呢? 格局下投资策略依然不可忽视。有了大的格局,看好一个题材,并非无脑立刻买入,投资策略依然是要有的,不然就会有如追高雄安题材股高位被套的情况出现了。追高被套,上方套牢盘重重,出现了反弹,也并非一直持有等待解套赚钱,采用熊市解套策略探低成本依然是必要的,只是,千万别丢了底仓。 格局+策略,才是投资赚钱的根本秘诀。你我都需要修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