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丰源老师论文《心智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调理方法》发表

 yesiszz 2017-05-02



  【摘要】基于多年来对于疾病和情绪对应关系的研究,心智医学发现了调理身体不同部位疾病的全新方法,通过化解、消除和清理造成疾病的情绪记忆,能够使身体中淤堵的气道重新畅通,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帮助患者减轻病痛,该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是对心智医学基础理论和调理方法的全面介绍。


  【关键词】心智医学 情绪 气道 能量


  心智医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疾病与情绪的对应关系。在目前的主流认知科学里,心智被认为是“脑的功能,广义的心智包括各种心智活动,如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注意、情绪、意志、思维、推理、语言以至意识等都是心智现象” 1


  大脑是心智非常重要的载体,是思想活动的发源地,但除大脑外,心智与身体各部分都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心智来源于身体,叶浩生2在综合了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内容后,认为虽然“身体在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一直处于受压抑或被遗忘的地位,但是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心智的具身特征逐渐成为许多学科的热门话题。具身心智的中心主张是,认知、思维、情绪、判断、推理、知觉、态度等心智活动是基于身体和源于身体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塑造了心智的性质和方式”;另一方面,心智中的情绪记忆等会储存和作用于身体的各个部分。


  在心智医学的研究中发现:人在经历中所存储的情绪对于人的身体器官具有定位性和定向性。《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离,其气散;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人的身体是全息的,具有对应反射关系,不同情绪导引身体能量也就是气形成细胞记忆而产生淤堵,一旦情绪记忆被释放、化解,这些地方的淤堵会自然消失,这一发现同传统中医理论具有重要关系。


  正是基于传统中医关于气和经络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等关于心智的论述,心智医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思考,总结出了情绪和疾病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本文将对这一新的医学观点进行全面的介绍。


  一、心智医学的基础理论

  心智医学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疾病对应的情绪。情绪会导致身体的变化,身体会记录情绪的记忆。进一步,在研究中探讨了能量、家族、平衡等因素对于疾病产生和作用的影响。心智医学基础理论共包含六个部分,具体如下:


  1.情绪会导致身体的气血产生有规律性的定向流动,并形成生理和病理反应。

  中医理论谈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3,就是说思想使人产生看法和情绪,影响气的正常运转,气血变化形成疾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气血变化,导引生命能量形成不同的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犹如忠于职守的“哨兵”,在监视和阻止肿瘤的扩展和转移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情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当人出现过分的焦虑、紧张、怒气、恐惧、激动、窘迫、抑郁等不良情绪时,会波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到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正常水平和作用,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最终发展为疾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传统上,认知科学忽视对情绪的研究……然而,在过去十年间,对情绪与认知的关联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由于情绪在人类思维和行动中担任的角色,对人们行为原因的解释经常要求提到情绪状态……与情绪的评估观相反,另一派则强调身体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升高,血压升高等”4,情绪使身体产生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强度,强烈的情绪会打乱身体气道的运行,使气息在体内某一点位淤堵,日积月累,形成病变反应。


  总体来说,在不同学科中都已经涉足情绪和疾病关系的探讨。心智医学通过十余年理论和个案研究,进一步总结出情绪对身体的作用具有定向性,不同情绪对应着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器官,具体如下所示:


  头部:对长辈、领导、丈夫、偶像、明星、专家、成功人士、富豪以及历史人物有着不服气、着急、生气、怨恨、害怕、恐惧、看不顺眼、亢奋、激动等情绪;对一些人事物等害怕或觉得惹不起的情绪。


  颈椎:链接头部与身体躯干,对父母、领导、做得好的人等看不惯、看不顺、不服气、不认同、生气、较劲等情绪。


  眼睛:生理功能具有观看的意义,所以各种与“看”相关联的看不惯、看不顺眼、不想看、不想面对某人或某件事情的情绪。


  耳朵:生理功能具有听的意义,所以耳朵疾病与各种“听”相关联,有着不想听、不爱听的情绪,患耳病的人身边通常都有一个让自己感到啰嗦或者不想听的人。


  嗓子:具有说的意义,所以喉咙疾病来自于与各种“说”相关联,如不想说、不愿说、说了也没有人听的情绪。


  牙齿:与决定有关,源于有需要决定但是又决定不了,或反复纠结,或产生于对某些人搬弄是非等各种“混淆”言行的反感、怨恨、忍无可忍等情绪。


  鼻子:源于小时候被父母管教的很严格,受到压抑、想说但又不敢说的情绪。


  心脏:对“好”的盼望、希望、惦念、挂念、高兴、兴奋、激动、紧张、担心、害怕等各种不平情绪。


  肩膀:为了各种事情扛着,责任感太重,扛太多事情,凡事都一肩挑,产生怨气、冤枉、委屈的情绪。


  肺:对未来前途、命运担忧,遇到事情有委屈、压抑、悔恨、窝囊等情绪。


  咳嗽、气喘:压抑、被限制、窒息的爱、有话想说又害怕,有想要表达的事情、观点、感受、态度、主张或情绪受到压抑。


  肝炎:出于好心,为得到好去做事,结果失败、上当受骗、别人不理解,产生窝囊、委屈、冤枉、急、气、恨、怕等不平情绪。


  胆结石:为“对与错”过分较劲并总认为自己的思想正确。

  子宫肌瘤:源自于与母亲的关系问题、与丈夫的情感问题、对孩子的担忧、与房子有关的情绪。


  腰椎:对某些重大事件难以承受有关,或自己承担很多家庭、事业和他人的重担却没有得到别人认可的情绪。


  胃痛:对某些人、事、物不能接受、生气、怨恨的情绪,与生活、工作、事业、经济压力重的情绪。


  大肠:产生于对钱的各种不平思想,多花了、白花了、花钱没有控制好或买错了东西造成浪费。


  肾的疾病:对以前选择的人、事、物担心、后怕、后悔,两性之间感情关系所产生埋怨、委屈、愤怒、担忧、后悔、怨恨,还有早年的伤害留下心理记忆等情绪。


  发烧:发火、生气,强烈的压抑,说不出来、无法表达愤怒的情绪,特别是孩子对于家长答应的事情没有做到产生的情绪。


  肿瘤:压抑、悔恨、冤枉和曾经因生活状况想过死,说过“死了算了”、“活着还不如死了”等话,当时遇到难过去的事情或者生活压力、受到冤枉时的情绪。还有对别人给予自己的伤害非常恨对方,恨之如骨,恨不得对方死,恨别人,怒骂别人,说狠话等情绪。


  2.只要找到情绪记忆中影响健康的对应点,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将它释放、清除和化解,疏通形成疾病的能量淤堵点,就能达到缓解、减少、清除疾病的效果。


  我们的身体对于情绪是有记忆功能的。“它们(实验鼠)还能够习得以情绪为基础的条件反射,这样它们就能够掌握更多合适的接近和逃避的行为……。因为(大脑)边缘系统的周边最初正是扮演者‘嗅觉大脑’的角色,并逐渐进化为“情绪大脑”。它是大脑皮层中与记忆和学习有关的一个重要区域”5,这是在实验中发现的大脑对于情绪的记忆功能。实际上,基于全息理论的观点,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具有这种记忆功能。只要是所产生的情绪与身体部位具有对应关系,这个部位就会保存关于情绪的记忆。


  这些情绪记忆并非全部以意识的形式存在,更多的是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而且,情绪记忆的时间是很久远的,很久以前的情绪也会对我们现今的生活产生影响。只有找到情绪产生的源头,才能够化解和释放当时的情绪,改变认知,从而使身体中的气道重新畅通,能量再次流动,疾病也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除。


  3.疾病是能量缺失或淤堵程度的显现,能量的变化影响疾病的程度。

  著名心理学家大卫·R·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运用一种称为Kinesiology(人体运动力学)的技术给予心智的能量级别以量化的测量。他认为心智级别的关键反应点在200 (勇敢)。所有低于这个级别的态度、思想、感觉、行为都会显得虚弱,而那些高于这个心智标度的则比较强壮。200以上的能量级别包括开悟、平和、欢愉、爱、理性、接受、情愿、中庸;200以下的能量级别包括骄傲、愤怒、欲望、害怕、悲伤、冷漠、自责、耻辱。


  在处理宫寒、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病症时,耻辱的能量表现尤为明显。这些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在早期生活中有过性侵害的经历:有的是被男生辱骂,语言很低俗、很难听;有的是在幼儿园睡觉时被男孩子脱下过裙子;有的是在上小学时被男生摸过一次屁股;有的是被有势力的男孩触摸过身体;有的是被亲属性侵害过……在这些经历中都有令自己耻辱的情绪,这种耻辱感的累积最终导致很多女性的妇科问题。

                                                      

  4.在人的生命延续过程中都会因经历所形成的情绪留有深刻的细胞记忆,并以遗传基因的方式,形成源生疾病。


  人的遗传基因中有着不可分割的属于自己的基因排列和信息秘密。这些基因中也包含着健康与疾病的传承。不同的基因造就了人不同的禀赋与病源。带有疾病特性的细胞记忆,会在生活条件与环境符合的情况下,使人的身体形成疾病的表现状况。我们无法选择基因,但我们可以通过找回附着在基因上的“细胞记忆”,清除心智障碍,治愈身体疾病。


  5.疾病是内在需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需要”,也是自然界和谐与平衡的结果。


  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传入大脑的信息,会迅速在人的心智中搜寻以往经历中发生过的类似事情,同时导引身体做出反应与行动,并向思想示现隐喻、暗示,对身体起到保护作用。比如当身体超负荷工作时,就会让人感觉到疲惫,或者头痛或患上轻微的疾病来引起你注意,如继续消耗身体就会使人得更大的疾病。疾病虽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其实是对我们现有生活状况的一种提醒和平衡,会让我们从中认识到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同时在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层面上,疾病也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学会尊重自然规律。


  6.每个家族都是一个特有的系统,家族序位紊乱或者成员的“过失”都会影响和作用于本系统,导致本系统中某些成员以“疾病”的方式来平衡系统关系。


  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在研究中发现:在每一个家族的内部都隐藏着一股动力,家族中每一个成员都会受这股动力的影响。这股动力存在于人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不易察觉,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家族能量。


  如果家族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家族成员就很有可能以生病的方式来进行偿还。家族都有其运行的秩序,比如孝顺长辈、关爱子女、兄弟姐妹和睦等,每个人都有其对应的位置。如果强行打破这种秩序或者不尊重这些传统,比如过分溺爱孩子、不孝顺不尊重老人等等,那么家族序位就出现了问题,家族成员就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病症。家族中一个成员的错误或者过失,就会同时影响其他人,甚至导致其他家族成员的病痛。


  7.疾病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是自然、社会、家族、个体之间的平衡关系,经历疾病是一个更好地领悟生命的契机,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改变一些错误或者执着的思想。


  人体所产生的病痛几乎都有着相同的目的性,都是要让人看见、去改变和平衡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形成的行为方式。其实,外在的病症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疾病的产生映照出了我们内在的心智状况,特别是我们内心深处排斥的东西和一些深藏于我们内心的情绪记忆。作为病人,不仅仅是受害者,更是肇事者。


  身体的病痛源自于内在的心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细菌、病毒等,但它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引起疾病——相反,是人们利用他们的存在来实现自己的病痛。也就是说,疾病是人内在思想的表达,病毒、细菌等只是人们实现生病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


  二、心智医学的调理方法

  心智医学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基于情绪、能量、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的。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情绪,引发能量的变化甚至堵塞、淤结。只有当思想发生改变时,才能够平缓我们的情绪,从过度的喜悦、悲伤、恐惧、忧愁等情绪中剥离出来,释放、缓解、消除在心智中存储的情绪记忆。由此,我们身体的气道就能够再次被打通。能量的淤结点就能够得到疏通和缓解,能量在身体内自由的流动,人的精神状态也会由此发生变化。在治疗手段上,情绪清理是最重要的环节,配合气道淤堵点的疏通,最终使人能够在健康的状态下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


  1.通过科学有效的“唤醒法”、“面对法”、“呼吸法”、“共振法”等方法,查出细胞记忆中不健康的情绪记忆,并予以释放、化解和清除。


  针对情绪记忆的处理方法共有四种。

  (1)唤醒法:用于清除因需要得到尊重、支持和关爱,但没有得到而产生的失落和恐惧情绪;受到意外伤害而导致的害怕和担忧情绪;做了错误的选择或事情而形成的内疚和自责情绪等。唤醒法从当下生活中的情绪出发,找到与此情绪相关联的“程序”,回到事情的原点进行有效处理。


  (2)面对法:用于化解因各种没有完成离世亲人对自己的嘱托,或没能送别亲人最后一刻而产生的内疚、自责、悔恨、失落的情绪。这些情绪的形成都会在人的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甚至是加剧自身的痛苦。面对法可以有效化解这些情绪对人的困扰,并建立与家庭成员的链接,提升内在能量。


  (3)呼吸法:通过特殊的呼吸方式,快速找到身体上致使能量淤塞的情绪点,根据情绪点的对应关系,找到并化解多年来一直压抑在人心里那些看似不经意,却严重影响着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情绪,使人的思想从当时产生情绪的状态中解放,同时化解人身体上的病痛。


  (4)共振法:找到并解读引发当下问题的过往事件,就能使人的生命能量与家族能量有效链接,从而改变当代人甚至是后代人的健康状况。


  2.舒缓产生疾病的能量淤堵点,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实现无创伤改变、减轻疾病的目的。


  身体不舒服或者有病理反应,都会在对应的地方找到痛点,也就是能量淤堵点。用手按揉会出现酸、麻、胀痛等反应时,表示有能量淤堵状况。我们可以用手法按揉来缓解身体难受的状况,随着疼痛感逐渐消失,对应身体部位的症状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3. 帮助患者在回顾生命历程的过程中转变心智。

  心智医学对于疾病的解读和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症状本身,而是要深入到人的生活、工作、家庭、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帮助人找出其中的心智障碍,清除掉阻碍能量流动的情绪记忆,使人重新审视疾病与生命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疾病与命运的关系,通过提升内在能量和思想境界,使生命得以重建,获得身体健康与心灵富足的人生。


  三、案例分析

  本文主要以子宫肌瘤、糖尿病、头痛、高血压、心脏病五种疾病的个案处理来呈现心智医学的处理过程。


  1.子宫肌瘤

患者,女,性格内向,情绪敏感且不稳定,2015年初体检时被诊断为子宫肌瘤多发,最大为5.5 x 4.5CM,有宫腔积液。


  第一次处理时,以情绪释放为主,患者开始转变对母亲、丈夫和孩子的态度,学会体谅和关心家人,真心付出对家庭的爱。处理后腹胀症状消失,子宫肌瘤最大者降为3.6x3.3cm。第二次处理时,同时结合情绪释放和气道疏通两种方法,通过疏通腹部气海,再辅之按揉其他子宫肌瘤对应的淤堵点,患者腰和后背部开始发热,再次进行B超检查,显示最大肌瘤为2.9x2.2cm,宫腔积液也已消失。


  接下来,需要患者在生活中坚持正向的思维方式,充满爱意的对待家人,症状会逐步减轻。


  2.糖尿病

  患者,男,调理前测量血糖指数为18.4mmol/l。调理时,首先处理了他淋巴等部位的气道淤堵点,然后按压脚底涌泉穴附近部位,患者表示非常疼痛。进而引导其讲述与糖尿病相对应的控制情绪的来源。患者讲出自己2016年试图控制某一市场,但没有控制住,而且亏损了非常好的朋友投资给他的钱,一时心理压力陡增。这件事情及情绪产生后不到半年,检查发现患上糖尿病。在讲述过程中,患者失声痛哭。后来慢慢引导他放下当时的情绪,逐渐使其恢复平静后,再次测量血糖指数,降为14.9mmol/l。前后时间不足半小时,但效果却非常明显。


  3.头痛

  患者,男,39岁,头痛30年,在医院检查一直找不出病因,父亲去世后头痛次数增多,经常失眠,习惯性服用止痛药。在调理时,主要使用了情绪释放疗法。通过观察,发现其肺经不够舒展,导致胸部内凹,肺活量不够。肺部对应的情绪为担忧,因而主要针对他担忧、害怕、恐惧的情绪进行了处理。过往情绪逐一被发泄出来以后,患者后背部开始发热,头部变得轻松起来,当天晚上轻松入睡,此后头痛症状明显减轻。

 

  4.高血压

  患者,男,调理前血压为205/106mmHg。调理时使用气道疏通手法,按压其两侧锁骨窝处,患者表示非常疼痛,通过按揉舒缓此处的淤堵点,然后按住两眉中间向上捋,多次舒缓后,拍打其头部,使气散开。五分钟左右,再次测量血压变为152/93mmHg。


  5.心脏病

  患者,女,心脏跳动时快时慢近十年,医生诊断为心律不齐,需长期吃药调理,并且不能生气、不能吵架、不能快走。调理时采用气道疏通手法,在其后背心脏部位对应的反射区,寻找痛点并按揉,逐步舒缓痛点,打开堵塞的气道。二十分钟左右,身体有发热和冒汗反应,患者表示心脏舒服多了,偷停现象消失。在医院检查后心电图显示:ST-T无异常,窦性心律72/分,心电轴不偏度,P-R间期0.16秒,QRS时限0.08秒,QT0.40秒。数据表明心脏部位比之前有好转。


  四、总结

  心智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西医和心理学有关情绪与疾病关系的论述,在处理个案和思考研究中总结出:人的思想变化会产生情绪,情绪导引气血产生定向反应,形成身体各器官规律性变化和身体中能量的淤堵,影响气血流动,造成免疫力下降,出现病理反应或者加剧原有病情。心智医学的治疗方式为: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查找出细胞记忆中不健康的心智记忆,释放、清理病患的情绪记忆,疏通产生疾病的气道淤堵点,实现通则不痛的效果,达到无创伤改变、减轻疾病的目的;进一步帮助患者在回顾生命历程的过程中转变心智,重新审视疾病与生命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疾病,懂得敬天爱人,尊重生命,籍由心智的提升以增加免疫力、激发修复疾病的自愈力,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心智医学是对中医理论的延展与创新,是现有中西医治疗手段的有力补充;是对释放当代人在生活、事业、婚姻、亲子关系中形成的恐惧、担忧、焦虑、愤怒等情绪的科学方法;更是帮助人在回顾生命历程中建立人与内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链接关系,提高思想境界和生命能量,创造更高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唐孝威,陈硕.心智的定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1:1

2 叶浩生.心智具身性:来自不同学科的证据[M].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117-128

3 《素问·举痛论》

4 [加]保罗·萨伽德.朱菁,陈梦雅 译.心智——认知科学导论[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175-177

5 [英]安格斯·格拉特利,奥斯卡·扎拉特.陈莹 译.心智与大脑[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01:93



  《健康之路》杂志创刊于200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注册的正式公开出版物。本杂志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广东省医学会和中国保健协会主办国家级优秀医学科技期刊:是各级人事部门评定各级职称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认定期刊。


  本刊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8801,国内统一刊号:CN44-1540/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