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年最大的旱灾导致一个国家灭亡,中国历史上最冤

 旷野苍狼图书馆 2017-05-02

近日,网上有一种新的观点出现,认为明朝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是天灾造成的。

气象学家也证明了崇祯年间发生的旱灾是500年来最大的一次,在现代社会闹个灾荒还要死那么多人。放在古代各方面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更加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那后果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戈壁滩上的明代建筑

中国水利网在《近500年我国特大旱灾的研究》中提到:

崇祯年间发生是近500年持续性旱灾时间最长,范围最大,受灾人口最多的旱灾。旱灾遍及20个省(市),北方多数地区持续旱灾4-8年, 1637年始于陕西北部,1646年终于湖南,重旱区在黄河、海河,涉及长江流域中下游15个省(区),干旱重灾区连成一片。1637-1646年重旱城市如表1所示。

据文献记载估计,明崇祯大旱自然变异非常明显,黄河和海河流域多数地区持续4年少雨。1640年年降雨量不足300mm,5-9月不足200mm。华北地区1640,1641年连续两年的降雨量均远低于现代大旱的1959-1960年。1637-1643降水距平值也显示出1637年开始急剧下落的趋势,1640年达到历史最低,1643年趋于好转。

另有学者考证:16世纪晚期开始的气候转冷、转干趋势,不仅直接降低了粮食产量,使得整个华北长期处在粮食短缺状态,而且加速了北方军屯体系的崩溃,迫使政府向这里大规模转运军粮,深陷财政危机;另一方面,17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的长达十余年的北方大旱(史称崇祯大旱,为过去500年间华北最为严重的旱灾)

后代研究者认为,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年是最为寒冷的。研究者称,这是一场“千年极寒”,放在一万年中,寒冷程度能排到第二,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六七位,崇祯即位的1627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的1650年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