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丹附汤治疗脾肾气虚兼痰瘀型糖尿病肾病

 柴桂苓 2017-05-02
茯苓、泽泻、猪苓、桂枝、附子、牡丹皮、山茱萸、柴胡、芍药、陈皮、煅牡蛎、甘草



糖尿病在中医属“ 消渴” 范畴,《素问· 气厥论》有“ 心移热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的论述。阐述了糖尿病出现肾病并发症后,饮少尿多,病情凶险。在古代医家论述中,糖尿病肾病见于“ 淋证” ,“ 淋沥” 等病的记载中。《四圣心源。淋沥》日:“ 脾为湿土,凡病则湿,肝为风木,凡病则燥,淋家土湿脾陷,抑遏乙木发生之气,疏泄不畅,故病淋涩。” 笔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因嗜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而湿浊中阻,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化火伤阴,是为消渴。随后消渴日久,伤精耗气,气耗则脾气愈不运,痰饮愈重,脾湿则木失疏泄;精伤则肾不闭藏,母病及子,肝木陷于肾水而发病,此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其病在肝、脾、肾三脏,病机为脾湿痰阻,肝郁瘀滞,肾虚不固,精随溺流。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当以健脾疏肝,补阳敛精,活血逐瘀为法。苓桂丹附汤是临床治疗本证脾肾气虚、标证痰瘀型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方。由茯苓、泽泻、猪苓、桂枝、附子、牡丹皮、山茱萸、柴胡、芍药、陈皮、煅牡蛎、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祛痰,补阳化瘀,分清止淋的功效。方中以茯苓为君,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利湿而健脾气,祛痰而分清浊,一方面从消渴病因入手,健脾而杜绝病情发展,另一方面从症状入手,消痰而分别清浊,使浊溺走而精血留,改善病人现在状况。猪苓、泽泻一方面帮助君药茯苓利水分清,一方面清膀胱而通淋,使浊淋消,痰饮除;附子温肾阳而消水饮,即“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之意;牡丹皮化瘀通经;山茱萸一方面补肝肾之精,兼具涩精之效;柴胡疏肝以使肝气疏泄,以上共为臣药,助 君药之力,共奏健脾,疏肝,温肾,利水,化瘀,通淋之效。桂枝一方面佐助附子温阳,一方面佐助牡丹皮逐瘀通经;芍药即能柔肝,又能活血,且其与山茱萸配合酸甘化阴,润消渴之燥,与桂枝配伍辛甘化阳消痰饮之湿;陈皮上下通调;煅牡蛎涩精而补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配伍照顾全面,从消渴病源和肾病表现两方面同时人手,肝、脾、肾三脏同调,痰、湿、瘀三因并治,津伤、阳虚、气弱三方共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