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茶连箫
太安茶连箫兴起于万州太安镇凤凰茶山,唱词内容以“茶”为主,主要有采茶连箫,品茶连箫,茶歌连箫等。它是渝东地区传统舞蹈表演艺术之一种,起源于隋唐时期,兴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2014年1月,太安茶连箫成功入选第四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连箫又称连响、花棍、花枪,外形似洞箫,长约1.2米,利用荆竹两端打孔,穿上铜钱装饰而成。太安茶连箫打法多样,有八下,十下,十二下不等,可串花,可摆字,边打边唱。唱词版本较多,可唱茶韵、唱景致、唱风情、唱人物、唱故事等。比如,唱人物:正月采茶正月正,洪武打马下南京,三月采茶桃花红,白马银枪赵子龙;又如,唱风情:春季里来春风吹,幺妹采茶描画眉,画眉描得再好看,独守空房无人陪。语言风趣,朗朗上口,唱词优美,和仄押韵,句式可长可短,随机灵活。
太安茶连箫特点是:形式独特,阵容强大,节奏明快,灵活多变,形象鲜明,演员可多可少,舞蹈结构完整。
随着社会的空前发展,连箫这一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且皆为老年人从事传承工作,演员显得青黄不接,很多表演技能已不能得到传承。有幸的是,如今在万州太安镇上,还能看到一群热衷连箫表演的中年妇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