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股骨头坏死(ONFH)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ONFH系指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紧接发生随后的修复并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甚至塌陷的系列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按中国分期) 1.临床前期(Ⅰ期):无症状和体征。 2.早期(Ⅱ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度髋部不适,包括腹股沟部或大转子部不适,强力内旋出现髋部疼痛,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 3.塌陷前期(中期,Ⅲ期):出现较重的髋部疼痛,跛行,内旋受限,强力内旋疼痛加重。 4.塌陷期(中晚期,Ⅳ期)疼痛中重度,跛行明显,关节屈曲内旋及外展均中度受限。 5.骨关节炎期(晚期,Ⅴ期):疼痛中或重度,跛行重度,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屈曲、内收、内旋),关节畸形(屈曲外旋、内收)。 (二)诊断方法:重视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建议按下述程序 1.X线片:推荐双髋正位及蛙式位。出现新月征(crescent sign);或坏死灶被硬化骨包绕及节段性塌陷,则可诊断。X线片可排除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及类风湿关节炎等源自软骨的髋部病变。 2.MRI:诊断ONFH的金标准。其特异性及敏感度均在99%以上,推荐的序列为T1WI、T2WI及T2WI抑脂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典型ONFH的图像为T1WI:带状低信号包绕脂肪(中、高信号)或坏死骨(中信号),T2WI:双线征(double line sign),T2WI抑脂:病灶边缘的高信号带。对T1WI显示带状低信号,T2WI抑脂显示股骨头颈部除病灶区外骨髓水肿及关节积液(Ⅰ°—Ⅲ°)者,应视病变已进展到塌陷前期或塌陷期。 3.CT扫描:CT扫描虽不能对ONFH作出Ⅰ期诊断,但可清楚显示软骨下骨板断裂,坏死灶范围及修复情况等,建议行冠状位及轴位二维重建。 4.核素骨扫描:可对Ⅰ期诊断提供线索,敏感度高,特异性不高。显示热区中有冷区提示ONFH,但需MRI证实。 5.股骨头数字减影造影(DSA):为侵入性检查,不建议常规应用。 6.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侵入性操作,建议在作髓芯减压及关节置换时并用,以证实诊断。ONFH的诊断标准为骨小梁内骨细胞空陷窝>50%,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和骨髓组织。 (三)诊断标准:有或无高危因素,有或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下述之一即可诊断 1.X线片:坏死灶被硬化带包绕;节段性塌陷;新月征;股骨头塌陷但关节间隙维持。 2.MRI:T1WI:带状低信号,T2WI:双线征,T2WI抑脂:坏死灶周缘高信号带;T2WI抑脂:股骨头颈除病灶区外骨髓水肿且T1WI带状低信号。 3.CT:轮廓清晰的坏死灶;软骨下骨折。 (四)临床前期(Ⅰ期)的诊断 1.对ONFH的高危人群,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建议在髋部外伤后(包括内固定术后);大剂量GCs用药后(从用药日起算);3月~12月内行MRI扫描。 2.对高凝低纤溶及减压工作史者就诊时行MRI,必要时每6月复查一次。 3.一侧髋已明确诊断为ONFH,若无对侧影像则应作双髋MRI。 4.对大量饮酒者目前尚无确切早期诊断措施。 (五)骨梗死的诊断 MRI示长骨骨干或干骺端骨髓呈地图样改变,晚期CT及X线片可显示骨髓钙化或骨化影。 三、分期股骨头坏死一经诊断,则应分期。分期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评估疗效。国际上常用的有Ficat分期、ARCO分期、Pennsylvania大学分期、Marcus等分期、日本骨坏死调查班(JIC)分期等,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四、分型依据坏死灶占据的股骨头部位分型。分型对预后的估计及股骨头塌陷的预测,选择合理的保髋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每一例拟行保髋治疗的患者都应分型。国际上有日本骨坏死调查班(JIC)分型和中日医院(CJFH)分型,本规范选用CJFH分型。 以股骨头三柱结构为基础,以坏死灶占据的三柱结构情况,选用MRI或CT扫描冠状位正中层面,分为: M型(内侧型)坏死灶占据内侧柱;C型(中央型)坏死灶占据中央柱;L1型(次外侧型)坏死灶占据外、中及内侧柱,但外侧柱部分存留;L2型(极外侧型)坏死灶占据外侧柱,中央、内侧柱存留;L3型(全股骨头型)坏死灶占据全股骨头。 五、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特别适合Ⅱ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治疗,以下是手术举例:切口设计 切取腓骨 髋部开槽 植入腓骨 吻合血管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