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的要素之法律概念

 刘刘4615 2017-05-02
原创 2017-05-02 赵清海律师 增值税公子

第一章  法律概念

法的要素是指法的构成要素,是法的身体;而法的基本原理则是法的灵魂。法的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构成。法律概念在法律体系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疑难法律问题是基于法律概念的因素,而同时法律概念是法律规则表达的基础、也是法律推理的前提。虚开本身是一个法律概念,我们要界定虚开这个概念,应当对概念本身熟悉,从而构建严密的理论体系并保障逻辑上的自治。

第一节 概念

所谓概念,是指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单位[1]。而所谓特有属性,是指一类事物有且独有而其他类事物所不具有的那些属性;该特有属性就是该概念的内涵,而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就是该概念的外延。比如:四川人这个概念,其特有属性就是具有四川户籍的人,其“人”和“具有四川户籍”两个属性的组合就是该概念的内涵,而符合具有具有四川户籍的人的对象就是四川人这个概念的外延。

绝大多数法律规则在表达、理解、推理的时候,都需要运用法律概念而不是直接用条文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来表达。比如: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我们将前半段的行为模式“故意杀人的”抽象为一个概念,即“故意杀人罪”。

  • 概念的分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基于概念的外延是一个还是多个,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外延只有一个的概念叫做单独概念。比如:2017年3月31日、李四的亲爹;秦始皇。在单独概念作为专项的判断中,不宜加上主项表示主项数量的概念,否则会显得非常不严谨而引发歧义。例:我昨天去了一个北京;一个李四的爸爸在日本留学。

外延超过一个的概念叫做普遍概念。比如:中国人。

普遍概念在推理中非常重要,因为:基于普遍概念具有的特有属性,由于该概念的全部均具有该特有属性,故而其所有对象均具有该特有属性;而具有该特有属性的,均符合该概念。

普遍概念是三段论的基础,前者如:中国人是一个普遍概念,其内涵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而李四是中国人,故而直接推导出:李四具有中国国籍;后者如:李四具有中国国籍,所有李四是中国人。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当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时候,我们称之为集合概念;集合概念不可分割,乃为一个整体;当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时候,我称之为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所具有的特有属性,构成该概念的个体不是必然具有;非集合概念具有的特有属性,构成该概念的个体是必然具有的。

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有利于识别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我们看看中国人的概念,其作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的,这里的中国人是指全体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这个整体;中国人都应当热爱中国,这里的中国人是指具有中国国籍的每个人。

我们来看看一个逻辑错误: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的,我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民银行是我的。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我们将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反映对象具备某种属性的概念为正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比如:四川人就是一个正概念;而非四川人就是一个负概念。这里,非四川人相对的概念是四川人,四川加非四川人就是人,我们称之为论域,这里的论域是人。

区分正概念和负概念主要意义在定义方面,这个后文将会提及。

(四)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

基于概念的内涵是具有某种性质,还是具有某种关系,我们将概念分为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相对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概念;绝对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

相对概念是基于其他概念的,比如:哥哥、姐姐,需要参照概念;而绝对概念只需要只需要根据其性质本身即可确定,比如:故意杀人罪。

原则上,我不能用一个相对概念去定义另外一个相对概念,否则会导致概念不明确。比如:原因和结果的定义,不能用原因去定义结果,也不能用结果去定义原因。

  • 概念间的关系

我们从概念的外延探讨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同一关系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叠的时候,我们称这些概念为同一概念。

比如:南京这个概念和江苏的省会的概念的外延是完全重叠的,其实质为同一个概念。

同一关系在法律规范的认定以及证明规则的时候,有时需要运用,比如:A属于B,A具有某种特性,而B的对象中,只有K具有该属性,则K和A是同一概念。

(二)、上下位关系

当一个概念(S)的外延均为另外一个概念(P)的外延组成部分且仅仅为概念(P)外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时,我们称之为上下位概念,即P为S的上位概念。用数学表达为:

P ?S;或S  ?P

上下位一般不能并列使用,比如:中国人和四川人都是勤奋的。

(三).交叉关系

当两个概念(S概念和P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且只有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重合时,我们说这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比如:女人和日本人。用数学表达为:PS。

划分之后的类概念,禁止出现上下位概念和交叉关系。

(四)矛盾关系

设S和P是同一上位概念I的下位概念,S和P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叠,且S和P的外延之和正好等于I的外延时,我们称S和P是矛盾关系。比如:四川人和非四川人。用数学表达为:S∪P=I。

一般来说,矛盾关系的概念通常是正概念和负概念,其共同形成一个论域。

(五)反对关系

设S和P是同一上位概念I的下位概念,S和P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叠,且S和P的外延之和小于I的外延时,我们称S和P是矛反对关系。比如:四川人和江苏人。用数学表达为:S∪P<I。

禁止在反对关系之间的概念中运用排中律进行推理,否则会闹笑话的。公开盗窃的笑话就是这么闹出来的,这个后文会提及的。

三、概念的外延扩张和缩减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少。实务中基于符合判断的需要,我们需要调整概念的内涵从而扩张或缩减外延。

比如:刑法第232条的故意杀人罪,我们需要对故意杀人这个内涵进行增加,即添加非法这个属性,否则就得对执行死刑的法警按照该罪处罚。

限缩内涵的解释也不少,主要用在对行政相对人有利或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有利的情况下。

 



[1]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和德国工业标准2342而给出该定义,特有属性既可以是单个属性,也可以多个属性的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