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砂糖桔脂点黄斑病的解决方案!

 流远流远 2017-05-02
柑橘脂点黄斑病

异名 柑橘脂斑病、柑橘黄色腻斑病

英文名 Greasy yellow spot of citrus 

柑橘脂点黄斑病为普通病害。在梧州部分地区逐年蔓延,严重的果园引起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柑桔树势。 

病害症状

脂点黄斑病主要为害我区砂糖桔成熟叶片,有时也可侵害果实和小枝,在田间表现症状有3种类型。

(1)脂点黄斑型:叶背先出现针头大小的褪色小点,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后扩展成黄色斑块,叶背病斑上出现疤疹状淡黄色突起小粒点,随病斑扩展和老化,小粒点颜色加深,变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与脂斑对应的叶片正面上,形成不规则的黄色斑块,边缘不明显,中部有淡褐色至黑褐色的疤疹状小粒点。

(2)褐色小圆星型: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的近圆形斑点,后扩展成直径1~3mm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灰褐色,边缘颜色深且隆起,中间的色泽稍淡且凹陷,后期呈灰白色,其上布满黑色小粒点。秋梢叶片上病斑为褐色小圆星型。

(3)混合型:在同一张病叶上,同时发生脂点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夏梢受侵染后,最容易在叶片上出现混合型症状。果实受侵染后,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病菌不侵入果肉。


病原特征

病原为柑橘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itri Whit.。

(1)形态:分生孢子器,随圆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单胞,球形,卵形或丝状。子囊壳埋生于黑色子座中,球形,单生或簇生,直径420~700?m。子囊无色,无柄.长棒形, 大小(42.3~58.5)?m×(6.5~12.1)?m。子囊孢子梭形,单胞,无色,大小(10~16.3)?m×(3.32~5.91)?m。每个内子座1小时可释放子囊孢子1 120~8 662个。


(2)特性:生长适温为10~35℃,最适温度为20℃。卵形分子孢子发芽温度5~35℃,适温为15~25℃。丝状分生孢子不易发芽。   


侵染循环

病原多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在树枝上越冬。当春天气温回升到20℃以上,病叶经雨水湿润,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  树龄大发病重,幼龄和成龄树发病轻。春梢发病比夏梢和秋梢严重。

 

栽培因素

历年发病重,冬季清园不到位,老病叶多的果园,当年发生病害就会严重。果园失管,树冠郁蔽,树势弱,则发病重,落叶多。 


环境因素

梧州地区3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上旬大多数两年生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斑,引起大量落叶。6~7月份当年生春梢叶片上病斑逐渐变多,9月大量落叶。在新梢成熟期,温度适宜,湿度大,病害流行,甚至爆发。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推广矫形修剪技术。以矮化、开心、通风透光,主枝分布均匀为原则,改高冠圆头形为低干开心形,改平面结果为立体结果。

②对树势衰弱,历年发病较重的果园,要开展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科学根外追肥,及时补充树体营养。冬春季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结合清园,疏剪密生枝、纤弱枝和病虫枝,集中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

①清园后树冠喷波美0.8~1度的石硫合剂;或杜邦杀得三千1200倍液。

②在新梢转绿期和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选用科举(唑醚.戊唑醇)2500倍—3000倍,可杀得三千1200倍液,或靓默(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以下是小编及品控人员用科举在梧州市产区内的田间示范跟踪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