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盛_王_朝 2017-05-02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关注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与冯叔更近一步

说起冯叔的经典妙语,可谓举不胜举,诸如著名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是墙上的美人,现实是炕上的媳妇」等等。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冯叔这独特的思维模式是如何炼成的呢?

01

问:冯叔总是能够语出经典,我们都很佩服您,不知您怎样恰如其分地把经商和为人的心得,与一些段子联系起来?

冯叔:这叫性社会学,是一种科学。实际上要把人的问题说透,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对这件事情 360 度的全息观察。多数人看一件事是「看见」,是一个平面;但如果用 360 度来看事情,就能看破、看透、看穿,也就是你看到了伟人的脑瓜后面的东西。看透了才能说透,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第二个方面就是表达。你的语言系统要足够丰富,词汇要多。比如形容哲学,如果你没有女人的、男人的、普通老百姓的、官场、江湖的语言系统,那你就只能有一种表达。一旦你有了这么多词汇系统,你就可以随机地从脑子里抽出一种表达方式,一下就把你要说的东西、看到的东西描绘出来。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黑客帝国》丨高人一等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量

02


问:那您掌握了这么多语言系统的精华部分,是生活给您带来的沉淀吗?

冯叔:不,它是被摧残的结果。人在整个社会当中,会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摧残、蹂躏,就像是不断泡在腌制咸菜的大酱汤里,然后那些颜色和气味就不知不觉地染到你身上了。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大染坊》丨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

03

问:您的说法听起来相当惨烈,对于这样的摧残,难道您一点反抗的办法都没有?

冯叔:没办法,这一点都不是我故意的,我也不想当作家。因为我读人文科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律等专业都读过,本身就增加了很多词汇,所以谈到任何问题,比如一些国际时事,我可能比一般的企业家知道得多一点。另外,你自然对词汇比较敏感,就会造成你对语言、词汇、历史等现象特别敏感。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超体》丨斯嘉丽变成了女神,在一开始也并非自愿的

04

问:不知您身边的人是怎么接受您这样特殊的思维模式的?

冯叔:我也不是一天就变成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对吧?其他人也是这样,都是被生活一天天地磨,磨到最后就适应了、妥协了。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超能陆战队》丨突来的保姆,小宏最终被磨得没了脾气

05


问:您为什么会用「不伦不类」来形容自己,甚至后面还跟着一个「东西」?

冯叔:其实我一直觉得,「不是东西」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因为用一些概念来定义一个人,是非常不准确的,而且很困难。媒体经常把人分成这样、那样,既是为了大家好识别,也为了大家好追捧,还为了大家好糟蹋他。但实际上,人是非常多样性的。

我要是画自画像,会很希望自己像水一样无色透明,能够适应各种地形,然后再来发展自己。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 李小龙曾说「清空你的思想,像水一样无形」,他的生活哲学也如水一样无形而又有冲力

06

问:水的适应力的确非常强,但滔滔江水也有被大坝拦下来的一天。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生意场上遇到了实在过不去的坎,该怎么办?

冯叔:我们常常在心目中给自己设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毅力烟消云散,而忘记了我们自身的力量其实非常强大。比如当年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我原来对这个数不太敏感,后来我和王石开车去了西亚五国,也是两万五千里,中途我们还徒步走过一百多公里宽的戈壁滩。

我算了一下红军长征行进的时速,大概是一天 40 公里。而正常人的行走速度是多少呢?一小时 3-5 公里。也就是说,你一天至少要走 10 个小时。那个时候,人们吃得还不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红军还能做到一天走四五十公里,也就是人生命的极限。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长征》丨这是一项依靠人的毅力完成的伟大事迹

07

问: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好,可为什么我们再也没有听说过类似长征的奇迹发生?

冯叔:按理说,今天的人们有 GPS,有救援队,还有各种各样的保护,应该走得更多,但是我们正常人却走不了——因为多数人都放弃了。所以我发现,今天能做成事的人特别能死扛,特别有毅力,对自己有着超强的期待和要求。

当然,这种毅力在我们生活当中表现得很庸俗,例如,碰到困难怎么办?碰到别人打击你怎么办?碰到一些烂事怎么处理?其实每一天都会有这样的事情,但是这样一些事情,你一天一天地过,坚持几十年之后就变成了传奇,如果当时放弃,这就变成了失败。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肖生克的救赎》丨只要有毅力,滴水能穿石

08


问:您在前几天的文章《整整一个月,我5点起来在风雨中做着划艇训练》里提到了深潜训练,毅力也是能锻炼出来的吗?

冯叔:毅力其实是朝两方面用力。一方面是表现为一种体力,坚持力和对痛苦的抵抗的力量。深潜训练对于我们这个年龄、这样精力的人来说,确实非常严酷。但靠这样的往复训练,可以扩张你的精神力量,让你有了巨大的忍耐力和抵抗力。

毅力的另一个方面,其实是内心的诉求,也就是所谓放下和价值观的坚守。比如马云一直强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认为这件事情是存在的,也没有人认为这是有价值的,更没有人认为这是值得做的事情。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冯仑风马牛》丨马云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你呢?

09

问:很多人认为,人过五十万事休,人的一生是否就在那前半辈子上定格了呢?

冯叔:事实上,王石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爬完珠峰之后才发现一件事:他教育感动的不是年轻人,而是 50 岁以上的公务员。

有一次,王石在云南等飞机,遇到一个人来感谢自己,「让他又开始了新的人生」。为什么呢?那人说:「原来觉得我到了 50 岁,对付一下这一辈子就过去了,没有进取心。看到你才知道 50 岁根本不是概念,因为你 52 岁爬上了珠峰。」

这就是奋斗。你不奋斗能知道自己跳得了这么高吗?毅力就是跟区分普通人最重要的因素。你专注在一个事情上足够长的时间,也可以超过别人,做生意也同样如此。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 登山也好,走路也罢,做任何事都需要毅力

10

问:不管是面对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年过五十的中年人,您有什么关于人生态度、人生追求的总结吗?

冯叔:我从小就在想怎样让自己的人生绽放,长大以后,我慢慢理解了,只要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秒都不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尽可能地拓展人生的深度和广度,这就是一种极致的努力。让我们每一天都做一个努力的人,每一分钟都做快乐的自己。

「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如何养成的?丨十问冯叔

▲《楚门的世界》丨我们都应该做个努力且快乐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