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章)解读

 雪域小子 2017-05-02

一、原文

第十章      人欲之弊与道境之妙(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二、译文(意译)

啊精气和形体和合,能不分离吗?集形气、精气达至柔之和,能像婴儿那样安宁而无欲吗?洗净杂念,深视内心,即使是明慧灵妙之心,能否做到没有半点瑕疵?爱惜民众,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而治吗?感官动静、用止,能像大母神一样宁静而自守吗?通晓事理而无盲区,能不动用机巧之心吗?生产万物、养育万物,却不居有万物;使万物发挥各自的功用,而不自恃有功;可为万物之主,却不去掌控、命令万物,这就是最为高妙的得道之境。

三、释词

载:语气助词,发语之端所用。犹“夫”,亦犹现代汉语之“啊”。

营、魂魄:“营”本义为四周垒土围绕而居,引申指魂魄。古人认为魂为阳,魄为阴。魄是先天的,随形而生,为附形之灵,故又引申指人的形体和由形体而生的“胆识、精神、精力”如体魄、气魄、魄力等。魂是后天的,随气而生,为附气之神,它附身则人活,离身则人死,故其本义即为灵魂。“营”在中医学上又指“营气”,是人食五谷而生的“精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卫”皆气。故“营魄”连用,是以“营”代“魂”,合起来还是指“魂魄”,但似更强调“魂为阳气”的含义。或如《内观经》所云:“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即一指流动之气,一指静定之形。

抱一:“抱”即《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之谓;“一”即道。“抱一”就是指“得道”,亦即魂魄统一、阴阳和合,是对道境的一种比喻。

抟:读tuán,指聚集,“抟气”即聚集气,是指把形气和精气聚集起来。

玄览:“玄”为深色。“览”、“鉴”古代通用,古人用盆盛上水来当镜子用,用以照察颜面,是为“鉴”,也写作“监”。“玄鉴”就是“监玄”,即观照“道”的意思。只是此处的“道”也是指人的内心、心灵,即“心镜”,故“玄览”或“玄鉴”又是在比喻人的心灵的深邃灵妙,或明慧之心。

疵:本义为病,又指痣,黑斑,引申指缺点,缺陷。

天门:指本然之“门户”,即人体自然之“感官”如眼耳口鼻等。

阖:本义为门扇,也表示关闭。

雌:本义为母鸟,也引申指母兽,母的,女性,又引申指柔弱,此处指“柔静”、“守静”。

畜:此处读xù,指饲养,养育。

恃:依赖,倚仗。

宰:本义为罪人充当的家奴,掌管杀牲之事。后用作古官名,又引申指主持,治理;主管者。

四、阐解与应用

1.人境(人欲)之弊

《老子》此章是在讲人如何做才可“得道”?即“修身功夫”。用的是“设问”或“反问”的策略,即是说在实际中,人通过特殊的修炼办法可使形体和精气浑然和合,但能否持久?人通过气息的调适、凝聚,可达至柔和之境,但是否可像婴儿般的既“柔极”又“无欲”、“无我”之极呢?还有,你“吾日三省吾身”,想以内心的修习来获致道境,或已经感到内心澄明,十分明慧、灵妙了,但是否就再也没有一点瑕疵了呢?等等。总之,老子认为人为之巧,总是不保险的,或者说人性、“人境”总是先天的、基础性的具有“反道境性”,即它在本性上是与道境不相合的。或再可易而言之曰:人欲不独非道境,它与道境还天然的背反、矛盾。

那么,人境之弊又有何表现呢?我认为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曰“自我中心”(自恋),二曰好“自以为是”(自信),三曰爱“自矜自伐”(自夸),四曰“喜炫耀、卖弄”(自显),五曰“以己为优”(自傲),六曰“有功则喜”、“有过则讳”(喜居功而饰非),等等。这些都正好与道境相悖反,是获致道境之“天敌”、“顽敌”、“凶敌”、“大敌”。不知此,焉能得道?可见,老子是怀着一腔知人、悯人、济人之情来以“反问”的形式给人以“棒喝”,想促人猛醒。

2.道境之征

道境又有什么特点?总的特点是“道境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在此章老子具体列出三点:①生养万物却不居有万物。②有大功而不恃功。③本为万物之主却谦己卑下,不以长而臣万物。总之,是有大为、大功,却无欲、无我,就像天地自然一样,是有大创造、大覆盖、大包容,却不自矜自伐、自尊自傲。因此,一个人要想达臻道境就必须“克己”、“抑欲”,尽量向“道境”看齐。

灵活一点看,基督教的“禁欲”而爱上帝,佛教的“破我执”而求“梵我合一”,中国宋明理学之“存天理而灭人欲”等等,在一定意义上其实和《老子》的这种价值旨归也并无二致。或者说,它们似都在佐证着《老子》“道境”价值、意义之高端性与普遍性。

当然,抑人欲而求道境,我们也须积极地来看,即应把它仅视为一种哲学和美学的“智慧”,或者说,你有人欲,也不妨尽可正常地去追求、去享受,但却万不可过分地执念于它,局限于它,要知道在它之上本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或还有更大更过瘾的“大道之欲”在等着你感验和享受呢!那是天地、宇宙之“无欲”之“大欲”,是最高的智慧之美,是最丰盛也最“绿色”的精神盛宴!这就是“玄德”,是最高妙的得道之境、修身之境。这就是《老子》此章对我们的宝贵启示。

五、心得妙语

人境之弊端,自我尊在前。自觉己聪明,难得有自谦。有功爱夸恃,情态自难掩。欲望是动能,意识喜表现。做个无欲我,难上又加难。恋我又喜功,道境正相反。大为若无为,大功也等闲。本为天地主,却无为君念。不在有身为,贵在把意敛。若此体气一,开阖亦宜然。玄鉴难加垢,国民亦自安。婴儿大妙境,凡夫皆可盼。

 2017年4月6日星期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