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恨歌之物华天宝1天宝繁华

 金色年华554 2017-05-02

 演讲人:蒙曼

讲师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代表作品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蒙曼说唐—武则天》等

内容简介:唐玄宗统治中国40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29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15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富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历代开元盛世。从今天开始蒙曼老师将带领我们走进唐玄宗统治的第二个阶段天宝时期,那么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问题就是开元二十九年结束后,正当大唐各方面都达到鼎盛之时,唐玄宗为什么要突然改名天宝呢?天宝时期的唐玄宗都做了些什么?

 全文: 

那可能大家要问了说开元这个年号都用了29年了,用的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改名叫天宝呢?根据《唐大诏令集天宝改元制》以及两《唐书》的记载说当时有一个叫田同秀的小官来给皇帝上祥瑞来了,上的是什么祥瑞呢?这个田同秀就讲他在上班的路上在大明宫的丹凤门之上看到了一个人,不是看到一个人,看到了一个神仙,哪个神仙呢?就是老子,太上老君。他说,他听到太上老君在空中跟他喊话,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什么意思呢?我藏着一个宝符,藏在尹喜过去的宅子里。这个尹喜又是怎么回事啊?这就涉及到一个传说了,传说当年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就恳求老子留下点文字材料,老子大笔一挥就是5000个字,就是后来道家也是道教的那个经典《道德经》。那现在老子在空中喊话了,我不仅留下那么一本《道德经》,我还留下一个宝符呢,就在尹喜过去那个宅子里。那田同秀把这个祥瑞汇报给唐玄宗了,唐玄宗赶紧派人去找,一找果然找出一个宝符来。好了,天将宝符,改元天宝。

可是我们也要知道,唐朝每年这样的祥瑞多了去了,中国古代一直讲祥瑞嘛,为什么过去有别的祥瑞的时候不改元,非要这个时候有一个宝符就要改元呢?改元肯定还有别的原因,我觉得这个时候从开元改到天宝至少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这个时候改元唐玄宗是想避一避晦气,有什么晦气啊?我们要知道开元二十九年的年底,李唐宗室可接连死去了两个重要的人物,第一个就是唐玄宗的大哥宁王李宪,第二个就是唐玄宗的堂哥章怀太子的儿子邠王李守礼,这两个人一死唐玄宗兄弟这一辈就剩他一个人。那唐玄宗当时也是年近60了,弟弟也死了,哥哥也死了,什么时候轮到他啊?他这个心里也是不大自在啊。那这个时候反正到了开元二十九年年底了,年来干脆改一个年号得了,这是躲一躲这个晦气,这是一个消极原因。

那除了这个消极原因还有一个相对比较积极的原因,什么呢?就是到这个时候唐玄宗觉得一生中所要办的大事基本上全都办完了。你看太子也挺好的,就是李屿,原来的忠王后来改名叫李亨的那个家伙。太子选好之外宰相也选好了,谁呀?就是李林甫嘛,李林甫这个人又精明又能干,还又柔顺,唐玄宗用的也是顺心顺手的,他也不想再换了。宰相选好之外呢,内廷的心腹也选好了,谁呀?就是老宦官高力士,其实到开元二十九年的时候宠妃也选好了,谁呀?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啊,我们以后还会讲到。反正人生创业时节基本已经结束了,该办的事情都已经办完了,剩下的时间需要用来享受生活了,那人生的主旋律发生变化了,这时候改一个名号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就这样,唐玄宗不仅改了一个名号叫天宝,而且还给自己上了一个尊号叫做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这口气多大啊?志得意满啊。

解说:经过唐玄宗近30年的励精图治,大唐王朝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玄宗也表现得志得意满,他这样又改年号又加尊号是不是太骄傲了呢?蒙曼老师认为唐玄宗的骄傲也有他的道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唐朝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状态了呢?

我们先看经济,到天宝年间唐朝的经济非常非常的发达。那我们过去就讲衡量古代的经济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人口,一个是粮食。那当时人口数字怎么样呢?武则天统治结束的时候唐朝一共有3700万人,到了天宝元年已经达到了4890万人,那么到天宝末年唐朝一共是5288万人,人口多了。粮食呢?人均的粮食占有量当时也上去了,这个我们在第一集讲过,唐朝天宝年间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多少啊?每个人是700斤,700斤这是我们建国之后1982年才重新达到的数字。在古代来讲那是极了不起的,老百姓人均粮食占有量上去了,唐玄宗当然高兴了。不过他最高兴的还是长安城的粮食问题彻底解决,那我们都知道长安是首都嘛,官多,兵多,老百姓也多,所以呢吃粮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虽然说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毕竟它的面积有限啊。开元前期的时候比方说一闹旱灾,风灾,水灾一有任何灾荒,唐玄宗就得带着整个政府班子往洛阳跑,不能在长安久住,粮食问题解决不了,那这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个大问题,好多的大臣也在想办法。

那天宝年间又有一个人想出新的办法来了,谁呢?就是李林甫推荐的那个宰相牛仙客,牛仙客使用的办法叫做和籴法。和籴法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在丰收的年景由政府大量向老百姓收购粮食,然后荒年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这个办法非常好,一方面它解决了荒年的粮食问题了,另外一方面它也解决了丰收年景下谷贱伤农的问题,属于一举两得的事情。

那因为有了大量的收购储备了,所以长安的粮食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那从开元后期开始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就再也没有出过长安。那和籴法在长安行之有效之后又迅速向全国推广,全国都在丰收年景下大量收购粮食,储备粮食,一共储备了多少?天宝年间全国的储备粮食达到了一亿石,一亿石是一个什么概念?那是当年四年的粮食总产量啊。国家的仓库里储备着四年的粮食储量,你想想多大的灾不都能扛得过去吗?粮食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那么粮食是基础,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社会真想繁荣还得靠物资流通,物资怎么流通呀?很多人马上说了靠驿站啊,其实这个还真不是个问题。中国古代驿站的主要功用是提供公文传递和官员往来的方便的,不是给老百姓用的。那官家的驿站不能用,又需要物资流通怎么样办呢?当时私人经营的驿站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各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这个私人驿站还是连锁经营,经营什么呢?经营驴,你哪个客官你到我的驿站住宿来了,我可以给你提供一头驴,你骑着驴走,下一个驿站你就可以把驴扔在那儿了。然后再下一个驿站你再雇一个驴,再接着一程一程的走,一头驴一天能走多远啊?也好几十公里呢,我们今天看这是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这个速度已经比较让人满意。

不过我们也知道这个驮人或者驮少量的货物驴可以,可是如果驮大宗的货物的话这驴就不行了,大宗货物运输靠什么呀?主要还得靠水运,那我们刚才讲过当时江南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像什么铜器啊,丝织品啊,珍珠啊等等海产品还是江南的好。江南生产的东西好,可是当时这个消费中心在长安,而且流通中心也在长安,怎么样才能把江南的东西给运到长安来呀?当时有一个财政大臣叫韦坚就开始想办法了,他主持一项大的工程,把从江南到长安的水道彻底地疏通了一遍,同时还在长安城的禁苑之间挖了一个非常大规模的人工湖,起名就叫做广云潭。这样,货船从江南就可以一路开进长安城了。

那到天宝二年三月的时候第一批货船就要到达长安城了,那你想韦坚主持的这是一个动用全国人力物力的大工程啊,现在这个工程终于要见效了,他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想表功,想让唐玄宗看一看他有多能干啊,怎么表这个功呢?他就让唐玄宗亲自参观者第一批货物入港。那好,唐玄宗就在天宝二年的三月就站在广云潭旁边新修起来的一座望春楼之上眼看着二三百支船,而且都是新船就从东南方向往长安开过来,每一个船上都写着江南的一个地名,这个船中间装的是大米,两边摆的是所在地的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每个船前头还立着一个船夫,这个船夫都是头戴大斗笠,身穿宽袖衫,脚踏草鞋,一幅江南水乡的打扮。二三百艘船连在一起,也是好几里地啊。这么多船总得有一个领头的啊,这个领头的传站着一个艄公,这个艄公更不一般了,他穿着一个水绿色的露出一只胳膊的这种短衫,然后呢批着一个锦半臂,就相当于咱们现在说织锦的小坎肩。然后头上系着一个红布条,就是红抹额,站在第一艘船的船头,就奔着望春楼驶过来。在往这个要伙子身后一看不得了,后面还有一百个美女呢,这一百个美女都是盛装打扮跟仙女一样坐在这个小伙子身后。唐玄宗一看着亮丽啊,心里正在那儿赞叹呢,这个要伙子就已经开着船到了这个望春楼下了,就忽然唱起歌来了,唱的什么歌呢?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舟船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他唱一句后面那100个美女就喝一句,多热闹啊。那唱的到底是什么呀?咱们解释解释,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是说的头一年改元天宝得到宝符那件事,皇帝真的从弘农得到宝贝了吗?真的得到宝贝了。潭里舟船闹,相州铜器多,今天广云潭为什么这么热闹啊,是因为从江南从扬州地区运来了大宗货物,这个货物呢又以铜器最为精美,最为著名了。最后一句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三郎是谁啊?李隆基啊,唐玄宗啊,他不是排行第三吗,亲切地管他叫三郎。三郎坐在大殿上,就听我唱一首《得宝歌》吧。

那唐玄宗一看唱得这么亲切,也是哈哈大笑。两岸老百姓的欢呼之声是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唐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广云潭盛会。当时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庶,通过这一次盛会就得到了一种全方位的淋漓尽致的表现。谁说这不是物华天宝盛世风流呢?

解说:有历史学家认为开元天宝时期唐朝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它是继汉武帝之后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二次繁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那么,盛唐气象在蒙曼老师看来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既然社会也安定了,生活也富裕了,大家就安心享乐吧,所以当时真是歌舞升平,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都油市场。那最流行的娱乐活动是什么?天宝年间最流行的娱乐活动是斗鸡,因为唐玄宗是属鸡的,他特别喜欢玩这个斗鸡。上行下效,全国跟风,但玩儿斗鸡。那好多人为了买一只斗鸡宁可倾家荡产。当然都是玩儿斗鸡那穷人和富人境界肯定不一样,最有本事的当然是唐玄宗了,他是皇帝嘛,所以他专门在宫廷里设立了一个鸡坊,专门养斗鸡的,挑了1000只斗鸡搁这坊里了,这1000只斗鸡都是什么样的啊?个个都是金毫铁踞,金色的羽毛,钢铁一般坚强的爪子,这是一等斗鸡。那为了伺候好他这些宝贝鸡,唐玄宗还在禁军子弟中挑选了500个青少年给他这些斗鸡当保姆,你看1000只鸡500个保姆,一个人就带两个斗鸡。

那唐玄宗有本事啊,可是呢一般老百姓他没这么大的力气呀,怎么办呢?有钱人家当然也是花钱买一个还像点样子的,穷人就买不起真的斗鸡了,只能玩儿那种木头鸡。可是就在这些玩儿木头鸡的穷人里头涌现出一个真正的斗鸡人才,谁呢?这个斗鸡高手名字叫做贾昌,本来也是军人的孩子,家里穷,小的时候就在路边拿两只木头鸡在那儿玩。正好有一天唐玄宗出去巡游,看到贾昌了,一看这小孩玩木头鸡都玩的那么有模有样的,就特地下令把他给吸收进那500格斗技小儿之中,这一年贾昌多大呢?才7岁,别看是个黄口小儿这个贾昌对斗鸡是很有天分的,这个鸡是什么性格,什么品级他打眼一看就能才个八九不离十。所以呢,进入斗鸡坊之后很快就成为这500个斗鸡小儿的头了,那鸡一经过他的调理可不一样了,每次斗鸡比赛一结束,这些鸡都按照成绩排名先后,在这儿自动排队,强者在前,弱者在后,鱼贯而行,自动自觉地排成队回鸡舍。大伙儿一看着贾昌把鸡训练的比人还聪明了,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神鸡童。那贾昌13岁的时候他和他父亲一块儿陪着唐玄宗出行,在路上他父亲就发急病死了,唐玄宗当时非常宠这个贾昌啊,就特定下令他父亲灵柩回到长安这一路的传递以及回去的安葬费用统统由国家负责,这是一种何等风光的事啊。所以,当时人看贾昌因为斗鸡也走了运了,眼红得不得了,就编了一首歌来唱他,这歌是这样说的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充满了羡慕之情,那这么狂热当然是有点过分,但是咱们也知道娱乐业发达本身就是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解说:俗话说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在大堂盛世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危机,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天宝时期也正是唐玄宗统治有盛转衰的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究竟出现了什么状况呢?

首先唐玄宗本人对政务没那么热心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叫做倦于万机,对于日理万机感到厌倦了。那大家知道开元盛世当时能够出现是和唐玄宗本人励精图治分不开的啊。开元初年的时候唐玄宗为了选一个好宰相那往往是夜不能寐啊,可是天宝年间唐玄宗就没这个劲头了,天宝三载的时候唐玄宗曾经有一次跟高力士闲聊他就讲了: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说我没有离开长安城已经将近10年了,天下也还真就平安无事。所以从此以后我就想清净无为,我想修身养性去了,我就想把政事全部委托给李林甫干,你看好不好啊?他这样问高力士。

那咱们在前面多次讲过高力士是一个头脑很清醒的政治人物,他一听皇帝这样想他觉得很不妙,马上就跟抢地讲,他说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说天子不能老待在京城里,他应该在全国到处的巡视,这是古代留下来的制度,肯定是有道理的。更重要的是皇帝绝对不能把权柄随随便便交给哪一个人,如果你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别人了,那么这个人一旦养成自己的权威,你皇帝很可能也就驾驭不了了。大家说高力士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啊?非常有道理,句句都是好话啊。唐玄宗应该怎么办?如果这还是开元年间的话唐玄宗应该把这些话好好地写下来,然后贴在御座旁边天天提醒自己。可是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开元年间了,这是天宝三载了,唐玄宗不仅没有听进去,他反而生气了,变了脸色了。那高力士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啊,一看皇帝变了脸色他马上吓得就跪下了,跟唐玄宗说:臣狂疾,发妄言,罪当死。说我发昏了,胡说八道,我真是罪该万死,陛下,饶了我吧。

唐玄宗一看高力士跟了自己好几十年了,吓成这样赶紧安慰他,还赐给他一杯酒喝。可是高力士酒是喝了,万岁爷是喊了,心里可就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了。从此,他在唐玄宗面前说话就再也不敢这么坦率了,这是倦于万机的例子。

不过我们也要知道唐玄宗本来就不是那种事必躬亲型的皇帝,他习惯的是选一个好宰相然后委任责成,所以这时候他自己厌倦于做事了,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宰相的话应该说政事也不会太坏。可是我们要知道天宝年间政治方面的第二个大问题恰恰就是宰相也失去了政治理想,也只懂得顾权保位了。天宝年间的宰相是谁啊?就是我们提到过的李林甫。那我们想想开元初年唐玄宗任命姚崇当宰相的时候怎么样?姚崇一上来先说陛下我有10个条件,你答应我就干,你不答应我还不伺候呢。姚崇为什么这么硬气啊?其实就是因为他有政治理想,他觉得当宰相就是要为国家谋福利的,如果不能谋福利的话这个宰相不干也罢。换句话说在姚崇心里那是社稷为重,官位为轻。可是现在李林甫不一样啊,李林甫只要能够顾权保位让他干什么事都行,那怎么样才能保住他这个相位啊?首先当然是要讨好皇帝,李林甫怎么讨好皇帝我们讲过,就是花大把的时间、精力、金钱去买通皇帝身边的宦官啊,妃子啊,这类亲近的人,每天对皇帝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了如指掌。好了,提前知道皇帝的想法了,第二天一上朝唐玄宗这儿还没开口呢,李林甫抢先把皇帝要说的话给说出去了。唐玄宗一看行啊,从来没有一个宰相能跟我这么保持高度一致,这难道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吗?对李林甫是超级满意。那当然我们也要知道想保住位子只有皇帝喜欢你还不够,你还得确保没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你的不好,要上下一致喜欢才行。那怎么样才能能够保证没有人在皇帝面前说李林甫的不好呢?李林甫想来想去觉得谏官最危险了,谏官最有可能说他坏话了,为什么呀?谏官的职业不就是挑别人的刺吗?怎么样采用确保谏官不说话呢?李林甫刚当上中书令不久,马上召集谏官开会,跟他们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什么意思呢?说如今啊陛下是个明主,我们这些做大臣的顺着他就行了,哪轮得着我们说话啊。诸位你们没有看见过仪仗队的那些马吗?它们可是吃着三品的饲料,养尊处优,日子很滋润,可是哪天只要他敢叫唤一声,保证就要从仪仗队里给剔除出去了,那时候日子可就苦了,后悔可都来不及了。什么意思啊?就是威胁这些谏官,告诉他们你们就像仪仗队里的马一样做字摆设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乱说乱动,你要敢乱说乱动我就有本事把你赶出朝廷,那时候你就悔之无及。那好了,谏官一看宰相说出这样的狠话来了,谁还敢乱说话啊。皇帝已经不勤政了,宰相再一味巴结,再一味排斥不同意见,这政治不就要开始走向混乱了吗?这是第二个问题,宰相也出问题。

解说: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到了天宝年间步入老年的唐玄宗慢慢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整个深心进入懈怠的状态,而这时的宰相是号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的目光和心机决定了宰相班子也出了问题。但蒙曼老师认为这时期除了政治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天宝时期的衰落,那么这一问题会是什么呢?

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开元后期乃至天宝年间不光是政治出问题,社会还出问题。社会出什么问题啊?上层人物追求奢侈孵化,社会差距拉大。那我们都知道开元初年的时候整个社会崇尚艰苦奋斗,开元二年唐玄宗为了表示自己不喜欢奢侈享乐把后宫里那些金器,银器都给搜罗到一块儿就交到国库去了,让国库给熔化一下,熔成金锭,银锭,就是现在我们说的金砖银砖藏到国库里就好了,我们不使这些东西。那金银器都被熔化了,珠玉锦绣这些奢侈品怎么办啊?那些就更惨了,唐玄宗直接把它拢成一堆放在殿廷之前一把火烧了,跟虎门硝烟一样,表一个态,我当皇帝的不喜欢这些奢侈的玩意儿。那有皇帝做表率,上层人物也得纷纷表态,都是表示要节俭。

可是到了开元后期乃至天宝年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上层人物就再也不这么节俭了,奢侈腐化就开始蔚然成风了。咱们还是先从皇帝讲起,当时财政大臣为了讨唐玄宗喜欢,在正常的国库之外又给他设立了两个私人仓库,一个叫琼林库,一个叫大盈库。还跟他讲这两个库里放的对象可不是那些正常的税收,这都是节余额外的税收,反正跟国民生产生活无关,您随便花。皇帝有了两个自己的私人仓库,那就阔绰了。赏赐起人来可就没有节制了,皇帝阔了,整个皇族也跟着阔了。唐玄宗的兄弟生活都非常奢侈,举一个例子,唐玄宗的大哥宁王,宁王李仙当年不是把太子之位让给唐玄宗了吗?唐玄宗一直挺感激他的,他这人在政治上从来不多说话,唐玄宗对他特别满意,特别满意生活上就要多关照他了,怎么关照呢?唐玄宗觉得天下的美食只有御厨里做出来的才是最好的。大哥既然给我这么多的好处,天天让御厨给他送饭去,那皇帝赏赐精美饮食宁王这儿得做笔录啊,一年的笔录下来接受了唐玄宗多少次饮食的馈赠呢?300多次,一年一共才365天,那不就等于唐玄宗天天给他大哥送饭吃。宁王吃得奢侈一点也罢了,玩儿得也奢侈,精致。宁王喜欢玩什么呢?他这人就爱养花,后花园里种满了奇花异草,他就怕鸟飞过来把他这些宝贝花给糟蹋了,怎么办呢?他就在花园的上空用丝线织成了一张大网。可是,光用丝线织成网,这个网松了鸟会飞进来,如果网织得太密又不透阳光,怎么办呢?他在网上又缀上了不少小金铃,那好了,这鸟一下来只要一碰这个网这个铃就乱响,那鸟不就吓得飞走了吗?他的宝贝花就保住了。

你看看差别多大啊,开元初年的时候是皇帝把后宫的金银器都送去销毁,现在现在是宁王花园的上面都挂满了小金铃。那皇帝的兄弟这么奢侈,女儿也不甘落后啊。唐玄宗开元初年的时候对公主们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公主每家只有三百封户,日子过得不太富裕。可是到了开元后期乃至天宝年间这封户就从三百户涨到三千户了,工资涨了三倍,那平常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好了,公主有钱了开始攀比了,攀比什么呢?唐玄宗的公主攀比孝心,怎么表现孝顺啊?她们的爸爸整天给宁王送好吃了,好,他们也从宫外头整天给爸爸送好吃的,不过,公主给皇帝送吃的,这不能叫送吃的这叫进食,或者叫做上食。这上食上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啊?唐朝也没有菜谱留下来我们也不知道,不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了一笔,说每一盘辄费中人十家之产,一盘子的费用就相当于中等人家十家的产业,公主们来上食来了,皇帝这儿也不能无动于衷啊,得派人接啊,怎么迎接呢?有一次一个中书舍人赶来了,他下班正好是公主上食,一看这场面可太大了,前面好几百个小宦官作为先导,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拿一个大棍子,干什么?清道,老百姓谁要是这时候出现在路上你倒霉了,要是躲闪不及的话马上就挨几棍子。那这中书舍人是一个文官啊,平常疏于锻炼,腿脚也不太利落,那天也没少挨了棍子。

那大家看皇帝这么奢侈,王公大臣这么奢侈,公主也这么奢侈,社会风气就变了。民间的富人也就看着眼红了,开始斗富。当时长安城里号称有四大富人,其中首富姓王名元宝,咱们一听这名字就有钱,王元宝有钱没处花怎么办啊?宁王不是在花园的上空挂小金铃吗?王元宝在花园的地下铺铜钱,王元宝他们家花园的甬路全是用铜钱夯实而成的。为什么要砸铜钱呢?王元宝说下雨天省得鞋上沾泥,这是什么话啊?这明明是有钱烧的嘛。

可是呢,我们也要知道这个社会财富在一定阶段总是恒定的,有些人多拿多用,有些人就得少拿少用了。虽然说天宝年间整个社会经济在发展,但是上层社会这么穷奢极欲,还是反衬得老百姓生活比较可怜了。我们都知道大诗人杜甫不是号称诗史嘛,他写的诗最贴近生活了,杜甫有两首诗分别描摹开元时代和天宝时代的特别有名,第一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这是一种上下多么和谐的景象啊,可是他写天宝时候是怎么写的呢?这句诗更有名了,在座诸位都会背叫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门大院里飘出来酒肉的香味了,而路边就有冻饿而死的穷人。

虽说路有冻死骨夸张一点,可是中国人讲究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社会差距那么大老百姓能满意吗?正因为存在这么多问题,所以中唐的诗人也是政治家元稹在评价天宝年间的时候他就讲:天宝之际,气盛而微。什么意思呢?天宝年间社会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但是精气神下来了。

那么,在这一个繁华和腐朽并存的时代还会发生哪些事情呢?我们下集再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