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花了近4个小时,看完罗振宇专访罗永浩的《长谈》。有些感触,我尽量粗粝而温柔的叙述出来。
占有 碎片化时代,每个商家都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一个商家对用户时间占有的越多,就越牛逼。比如腾讯,你上班打开电脑要用QQ,平时你要刷刷微信朋友圈和被解放的mogwai的公众号,你还要和三五好友玩它出品的游戏《王者荣耀》。
这就是强势商家对于用户时间的占有。占有时间,才能占有金钱。
听两个胖子在长达四小时时间里扯蛋,无疑是占有了用户大量宝贵的时间。然而,竟然有很多人愿意被占据,说明所谓的碎片化信息传播是错误的。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已经厌倦了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他们需要的是信息传播的人格化、完整性、真实感以及那些隐秘的细节。
就像罗永浩说的:“他们不是我的粉丝,他们是某种信念,某种价值观,某种生活态度的粉丝,只是我凑巧在这几个他们高度认同的方向和领域上,凑巧做了这些事,并且走进了公众视野。”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特别理解和知道他们到底是想做什么,因为他们是某种理念价值观,人生态度,这种东西的粉丝,我刚好呢,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并且代言了执行者的一个角色。”
这对于我在米课做的工作,是有启发的。凭什么人家要来听你的公开课或录的几百节课?是因为你身上得有吸引别人的点。这个点可能并不精致,甚至有点粗粝,但却是你独特的东西,融合了你的阅历、思想、价值观以及古怪的想法。
他们需要你把话说完,说你自己的话。
潮流 这个时代,似乎碎片化快速传播成为了潮流。
长达四个小时的长谈,看似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但效果却出乎意料。这里面除了网红IP的号召力外,反潮流趋势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素。
就如同在小鲜肉、IP偶像剧横行的棉花糖时代,芒果台竟然高价买下《人民的名义》的首播权,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
反潮流的内在是什么?是你有价值。这个东西可能并不是潮流,但有价值,保不准未来会成为潮流。
投资也是如此。我在股市上能赚到大钱的时刻,都是所有人都不看好、对股市置若罔闻的时候。我就坚信买的这些东西便宜、有价值,未来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的潮流,就行了。至于什么时候潮流会来,我也不知道。
总之,你别去追潮流,让潮流追你。
情怀 罗永浩是被大众和媒体贴上“情怀”标签的商人。但罗永浩确认为,有的时候你自己知道的,你和真相,和公众眼里的,这三件事永远都是三件事,不是一件事。
关于情怀,他举例说:
“我们出去跟人接触的时候,对方想跟我们合作,他误以为我会很好这口,然后他坐下来,比如说他是一个中小规模的供应商,然后想跟我们做生意,他就会坐下来以后先说,我们也是很看中情怀的什么的,说这种试图拉近距离的这种话的时候,我也是很尴尬吧。但是反正这些标签别人贴给你之后,是不是真相不重要,它会一直跟着你走。”
我写这个微信公众号,有时候会跟大家谈点情怀。因为本人年轻时有点文艺气息,所以谈点这个也很正常。
但如果说到投资,大家可别真觉得我有情怀。或者说投资本身是件有情怀的事情。
我以前有过一两次决定卖房炒股的时候,其实一点情怀都没有。我会把准备工作做的很细,把重仓标的翻个底朝天,去参加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想办法找到他的供应商、竞争对手、行业条口媒体记者等了解情况。
搭上老本+身价的 all in 投资,没有任何情怀可讲,必须赚钱。
创业 上周和老华聊天,我以为他已经看过《长谈》了,因为聊的一些话题,就貌似和罗永浩说过的一样(果然老板的困恼都是一样的)。
创业的苦恼和投资的苦恼是不一样的,对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我大概在30周岁之前,就已经放弃了创业的想法。因为我深刻认知到,人性以及我性格上的缺点和优点。
这些性格上的东西,实际上是我从交易物业、从拍卖行低价拍到瑕疵房产转手再买的倒手经历中,体会到的(我不能说的太具体,因为那样会让我的形象不那么nice)。
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原来想的那样,这世界也并不是我原来想的那样。
我的选择和罗永浩一样,不是补自己的短板,或者改掉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而是做自己擅长的,顺应欲望,顺其自然,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把结果交给命运。
投资者和创业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我在投资方面的性格匹配度是更高的,而我性格特征里有短板并不特别适合于创业(如果我自己会创业,一定是找到了能够弥补短板的合伙人)。
曾仕强用易经讲人生格局这个话题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人生来不同,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的格局是摩天大楼,而有的人出生平凡,他的格局是小小的房间。人后天的努力与抉择就在于,你是在你自己格局的天花板上还是地板上。”
本次券商给出的优惠,仅针对粉丝,且名额有限 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来报名体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