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我们的中医文化就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宝贵的文化瑰宝——方剂。像是小编之前提到的藿香正气散就是其中的一种。 说起中药方剂,就不得不提到一些取名的规律了。小编发现古代的医学著家都习惯用剂中重要中药材的数量起名,例如:四物汤、五皮饮、六味地黄丸等等。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四个“四”。 四神汤 四神汤的由来要追溯到乾隆时期,由于当时下江南时,随性的臣子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上吐下泻。于是有一位僧人开出此方剂,疗效甚佳。 材料:茯苓、淮山、莲子、芡实(或薏仁)。 做法:将四种中药材一起用水煎煮,即可食用。 功效:四神汤是一种有名的健脾药方,它有着健脾养胃,美容养颜以及滋阴降燥等功效。现代多往其中加上猪肚一起炖煮,适合免疫力不足,肠胃虚弱等人士使用。 四物汤 四物汤最早可见于晚唐时期的蔺(lin)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之中,当时是用于外伤,而之后又被后世用于妇科,被称之为“妇科第一方”。 材料:当归、川穹、芍药、地黄。 做法:将四种中药材一起用水煎煮,即可使用。 功效:四物汤有着补血养血,适用于经期不适等女性,还介意起到安胎的作用。一般来说,体质偏热的人更适合饮用生地黄组成的药方,而体质偏寒的人则适用于熟地黄。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有着“天下补气第一名方”的美誉,最早是出自《和剂局方》当中。因为方中的四味中药都是平和之性,取自“君子致中和”的寓意,从而取名为“四君子汤”。 材料: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做法:将四种中药材一起用水煎煮,即可饮用。 功效:四君子汤是一种补益剂,有着补气,益气健脾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症候,主要表现为面色暗黄,疲劳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等。 四子调中汤 四子调中汤来源于《万病回春》的卷三之中。 材料:青皮、陈皮、枳实、香附、黄连、半夏、瓜蒌仁、苏子、白芥子、桃仁、茯苓、木通、沉香、芒硝。 做法:将上述中药材加上5片生姜一起用水煎服,即可饮用。 功效:可以治疗恶心呕吐、小便短赤,便秘以及有着很多痰液等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