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思: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哪里?好多年之后才开悟!

 马思鹰眄 2017-05-02

反思: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哪里?好多年之后才开悟!那是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事情。一次,校长来听课,记得当时我讲的是四年级的《列宁和卫兵》。一节课,我大讲特讲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累得我口干舌燥。课后,校长检查学生对这篇文章留下的印象。校长提问: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中的列宁是一个怎样的革命领袖?诺班洛夫是一个怎样的战士?这些问题学生记得清清楚楚。校长又提问: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写了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个别学生记得也很清晰。校长再次提问:谁记得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写的?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早晨,太阳照在斯摩尔尼宫上,没有一个学生能记得清楚原文的语句。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清晨,阳光透过薄雾,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摩尔尼宫上。”

反思: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哪里?好多年之后才开悟!

评课时,校长语重心长地说:“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用课文教语文。咬文嚼字,是教母语的传家宝;朗读背诵,是学母语的传家宝。这两个传家宝你都给丢了,整个一堂课除了分析,还是分析,学生记住的只是情节和人物。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应当以课文为例子,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好好品味语言,离开语言的吟、咏、品,容易造成语文学习任务的旁落,那就不是语文课!”校长检查课堂教学,暴露了我不懂语文,更不会教语文,校长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通过《列宁和卫兵》的教学,我明白了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失落。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只记住了一个大概的内容,而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没有贮存到自己的脑子里去,甚至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教学语文,学生的语言怎么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好多年过去了,语文教学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我始终记住了那次失败的教训。语文教学无论怎样顺时演变,怎样与时俱进,都应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语文之本,语文之源,语文之魂,语文之脉。无论我们的课改之路走得多远,“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语文课最本质的东西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是永恒的。

反思: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哪里?好多年之后才开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