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 先锋姓王,本名先良。 布衣鲁人,自号独享。 王先锋,号布衣鲁人,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书协、美协会员,沈北新区美协副主席、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政协委员。毕业论文《也谈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价值》被评为唯一优秀论文。2013年以诗书画入围“辽宁青年艺术家TOP50”项目。书画文作品20余次参展、入集、发表、获奖、馆藏。书法论文多次入选全国研讨会。著有《王先锋书画诗文选》、《布衣鲁人吟草》等。 现代诗词大赛参赛作品 题照《只身太行写大山》 万壑千崖起浩渊,神凝淡定坐岩巅。 静观叠翠拂尘世,挥笔写山成大观。 2013年10月3日,从昆山村经豫晋牌、碑后村去往郭亮路途中,见此峡谷,陡壁绝崖,谷盈叠翠,浩渊凌人。恰见一巨石可登上,便欣然铺纸写生2幅。期间,适逢开封摄影者梁先生摄下此境。因雾霾蔽日,不甚清晰,唯作纪念亦是难得耳。
题《琼枝只合在瑶台》 一树梅花一树诗,琼枝静待佳人迟。 折得寂寞就陈酿,世事因缘总有期。 王先锋De诗词精选 聆鲁美许勇教授讲座感怀 离校经年懒惰添,渐消锐气显庸闲。 昨日偶聆许勇课,省身自愧感无颜。 髦耋尚有青春志,不惑岂如花甲天? 初心莫忘应常策,向善砥行是本源。 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聆鲁美许勇教援讲座有感。其虽年逾八旬,但精神矍铄;其虽名誉四海,而谦怀始终,且至今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此对后学乃最大教益也。 题《石佛寺遗址》 山巅孤塔近千年,落尽华荣已易颜。 虽剩残垣遗韵在,精神风骨代相传。 石佛寺遗址,又称辽双州食家寨净居院,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村七星山上,始建于辽代咸雍十一年,迄今有近千年历史。原寺院早已荡然无存,唯剩此残塔耳。 题《七星山胜境图》 七星北斗映七山,荦确延绵成大观。 古塔辽河相对悦,历经千载却无言。 沈阳七星山旅游风景区概况: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村(第一批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境内,背依辽河,南接沈阳。七星山形成于侏罗纪末期,由南山、塔山等七座山头组成,因其山形分布酷似北斗七星形状得名。景区人文景观丰富,历史遗迹众多:有建于1074年的辽代古塔、北魏拓跋氏建设的石佛及寺院、“双洲古城”遗址、辽金时期兴建的韩家花园遗址、解放战争时期碉堡72个及近年锡伯族西迁纪念广场等,自古就有“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之赞叹。 题《清居图》 世事纷繁多扰心,青峰幽谷最宜人。 闲云伴我听泉歌,溪山无处著纤尘。 此幅作品表现的是北方山水的雄强与刚健。浑厚的山峦劈面而来,石骨外露,机理苍然,着重突出山峦坡石的方厚与房舍、树木、石桥的拙简,使之相互映衬而取得和谐。笔法不再满足于以单纯笔墨来再现某种丘壑山水的状物功能,而力求发现并强化运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节奏与律动,变传统的惨淡经营为势随意运的笔笔生发。以浓墨、线条、点为主,舍弃传统渲染之法,注重笔墨线条的书写性,强调线条疏密、长短、粗细变化形成的节奏韵律感,以书法用笔为之,一气哈成,笔下富于激情,在骚动中有沉着、雄浑,也有凝练、酣畅。率意的书写,情感的宣泄,使得山已非山,树已非树,云已非云,以书法“心画”的方式赋予以情感之美,而不必像画一样依傍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打动观者。 题《山居图》 山清水秀意风发,溪转小桥到我家。 秋到门前皆胜景,春来香沁是野花。 忆故友 别离十载感深长,常忆侍花浇水忙。 今日君兰又竞开,故朋异地可闻香? 我本不喜养花,然这盆君子兰我已经养了十余年了,是一位已经离世朋友的花。我与他是因工作关系认识的。在他的办公室,生前有几十盆他培育的君子兰,每日精心侍弄,长势喜人,不时送人几盆。尽管每次去他办公室他都说叫我拿几盆养, 因我没有养花的喜好,所以一直没要。但突然有一天,得知他突然离世的消息,我还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我匆匆又到他的办公室去想确定一下,从他的同志口中证实了的确是真的。我看到他办公室里原来那几十盆君子兰已经所剩无几,几乎都被人拿走了。本不喜欢养花的我,突然也决定要一盆养,或许是出于对他的一种思念之由吧。 其一:给故友 昨日花开别样红,今朝凋谢亦从容。 人生莫道时光短,两界阴阳本自行。 其二:给自己 昨日花开别样红,今朝凋谢逝华容。 空谈误事时光短,人生奋进当自行。 题 《山高水长图》 万仞摩崖千岭寒,风云际会竟相颜。 静观天地大千外,返璞寻真得适闲。 题《家园大写》 万壑竞妍云海间,通幽曲径入山颠。 潺潺溪水门前过,叠翠当中觅家园。 题巜听雪图》 千里朔风万岭喧,独斋听雪半窗寒。 通幽曲径无幽处,胜日寻芳忆旧年。 题巜风云际会图》 万仞摩崖千岭寒,风云际会竟相颜。 静观天地大千外,返璞寻真得适闲。 题《高山流水觅知音》 层峦叠嶂暮秋寒,万木峥嵘寂寥然。 古韵悠悠空谷荡,高山流水忆前贤。 题《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半隐山,临溪结舍两三间。 四时胜境门前过,相悦无言忘大千。 题《寻隐图》 天宇苍苍本自然,无中生道始人寰。 谈今论古是非事,作茧自缚归大千。 题《山居图》 山清水秀意风发,溪转小桥到我家。 秋到门前皆胜景,春来香沁是野花。 题《静观大千》 千里朔风万岭喧,独斋听雪半窗寒。 通幽曲径无幽处,胜日寻芳忆旧年。 题巜秋寂图》 凄风忽啸叶凋零,万物华英不见踪。 感念春时风惠畅,柳笛仄起应蝉鸣。 题《孤寂图》 何处飞来长嘴仙?只身孤寂更茫然。 静观世事皆一统,万物忧愁各自担。 题《清韵》 横涂竖抹写干枝,数点梅花清韵姿。 自古惹得人皆醉,文人墨客最长依。 题《墨梅》 遒干玉枝香逸浓,纵横寥笔有无中。 今朝遣兴写清韵,留与后来度我情。 题《借取梅花一段香》 从来孤寂伴星辰,世事纷繁多扰心。 借取梅花一段香,偷闲遣兴抖精神。 题《清溪平钓图》 九曲清溪绕远山,数丛林浅韵横添。 泛舟波上欲垂钓,醉景持竿近午天。 七绝十首论沈公 中国书法艺术,其产生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与形式,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其相应的经典与典范,正是这些经典与典范丰富了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的内涵与发展的生动形态。沈延毅作为二十世纪中国书坛的经典与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书学思想是对清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碑学理论的延续,更是执着的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实践者。他别具一格的魏体行书,意象独创,表现出涵盖天地、吞吐八荒的浩然大气堪称经典;他躬身笃研书艺八十载,不求闻达,不趋时尚,孜孜矻矻,孤寂探求,堪称典范。沈延毅作为碑学现代进程中的里程碑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文化现象。对沈延毅价值及其当代意义的探讨,其意义或将超出沈氏自身的范围而成为一种公共话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义不容辞的做出努力——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因史料力及所限,故不揣浅陋,抚今追昔作七绝十首,以诗论形式就沈延毅其人、与辽沈书法、书学历程、书法风格、与碑派书法、其诗、历史地位等方面作一蜻蜓点水式散论,以此来表达对沈延毅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怀念。 其一 别离廿载感深长,常忆挥毫伏案忙。 今又展书读翰卷,沈公异地可闻香? 其二 魁身八尺显儒风,烟斗常衔矍铄翁。 恣性耿直行世事,最怀大爱骂责声。 其三 书擎辽沈逸山关,文史经哲诗韵专。 锐意拓天泽后世,开今继古公卓先。 其四 唐楷筑基年少功,子贞南海两相承。 笃研魏法融行意,卓立碑学一代宗。 其五 雄浑峻伟荡鸿蒙,奇逸朴拙浩气生。 信笔纷披呈大象,银钩铁画蕴时风。 其六 凭学致仕历三朝,起落无惊亦逍遥。 肝胆红心生浩气,百年人物再添骄。 其七 傲世不群九十春,沉浮历尽有其因。 从来青史存公论,大浪淘沙始见金。 其八 学乃浩渊胆似狂,直言灼见有诗藏。 异说书圣出新论,“毕竟南王逊北王”。 其九 音律精深自幼蒙,诗书合璧韵天成。 心声迹化随情溢,恣性旷达铸沈风。 其十 翰墨浸淫八十年,魏行圣手代相传。 烁今震古中坚柱,书史留芳本自然。 奖 首届现代诗词大赛设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各200元;最佳人气奖一名,奖金3000元,优秀人气奖三名,奖金各1000元。 详情 |
|
来自: WENxinHANmo > 《一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