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小叶紫檀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木材,从明代起,就已经受到了皇家的重视。 到了清朝,紫檀家具几乎被宫廷垄断,成为了皇宫专用的贡木,一般,平民百姓是不能用的,用了是会被杀头的。 所以,制作收藏茶刀艺术品,它成了刀柄材料的首选。我在旁边看工匠师傅在这根小叶紫檀上画竹节,有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竹节的画线,画几节,具体怎样弯曲,弯曲多少度,打磨的深度,哪里凸哪里凹,工匠师傅不需要用尺子量,他已经烂熟于心了。 用锉进行粗磨之后,再用圆锉加深打磨。 直到竹节基本成型。 这时再换成三棱锉加深打磨竹节处,这时看到工匠的指甲,突然对这把竹节茶刀,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打磨竹节后,竹的立体感陡然提升。 最后,工匠用不同目数的砂纸,从800目一直到5000目,反复抛光。你知道,5000目的砂纸,基本就等同于我们手指的摩擦力了:相当于,你用自己的手指,反复几小时地去打磨刀柄。 所以,刀柄没有经过上漆、上色处理,就能这样鲜亮剔透。这种果冻般的晶莹光亮感,实在是赏心悦目。难怪小叶紫檀在古代是皇家专用的贡木。 你轻轻晃动茶刀,会有一种“刀柄好像是透明的”这样的错觉。 我拍了半天,也没能把眼睛看到的这种感觉给拍出来。这种剔透的感觉,还是等你亲眼去感受吧。 凹凸有致的竹节造型,呈现出一种3D艺术美感。而当你拿起茶刀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管从哪个角度握持,都恰到好处。 同时,竹节的起伏还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另外,你还会发现一个小细节:刀柄向刀头过渡的竹节部分,是渐渐加粗、加宽的。 因为撬茶时,你的手指会抵住这段竹节向下用力。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增加刀柄和手的摩擦力,防止你在用力时滑手,伤到自己。同时,也会让你在撬茶时轻松很多。对工匠的用心,突然有点小惊喜。 更让人惊喜的是,你把茶刀立起来,仿佛是一滴水,十分有意境。 同时,刃部的“S”形曲线,又展现出了一种丰满的腰线之美,减少了一丝杀气而增添了许多的亲和感。 然后你细细观察刀身的花纹:就像是一朵朵玫瑰,在光线下,折射出一种层层绽放的既视感,宁静祥和。 而你再一遍看,又感觉花纹像是洋底不断翻涌的浪花,激情澎湃。这时,自己缥缈得仿佛进入了一种幻境:恨不得无限扩大这块大马士革钢,看看这到底是一片花海,还是一片洋流...... 从上面这张图,除了缥缈灵动的花纹,你还会发现一个小细节:刀脊到刀锋,是渐渐收薄的。 你用普通的茶锥或者茶刀撬茶时,茶叶经常被戳得支离破碎。但是,小叶紫檀茶剑这样渐渐收薄的圆滑过渡,却可以让刀头和茶饼充分接触,不会伤茶。 另外,刀头向刀柄过渡的骨架部分,工匠把这个最咬劲儿、也最脆弱的地方进行了加厚设计。这使茶刀更具力量感,避免了你在撬老茶砖的时候,刀会折断的尴尬。 茶刀的刀鞘也是工匠手工雕花缝制的,是鱼的造型,寓意富贵有余。查看更多,点图片上方我的头像,进入主页后点最下面一行按钮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