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迦时代略说

 timtxu 2017-05-03



释迦本国的种姓来源不详,有人说不是雅利安种,是蒙古种。住在今尼泊尔南与印度交界处之罗泊提(Rapti)河东北部。从喜马拉雅山以下二十里宽,横十六里,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里,传说共有十个小城,最大的名迦毗罗卫,因以名其国。在传说的十六大国中,没有它的名字,可能当时已不能独立,是憍萨罗的属国(该城遗迹在今尼泊尔之梯罗兰柯提Tilourakot)。


玄奘曾至其地,据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城之废墟仍然存在云云。全国八万户,五十万人,政权是共和制。当时处在强凌弱的形势下,释迦本国正受憍萨罗的威胁。因此,释迦牟尼一出世就对本国负有一种责任:如何摆脱强邻的侵犯?他的父亲净饭王当然希望儿子能继续统治,至少要维持现状。     


可是释迦本人后来不想做政治上的统治者,离开家,跟着思想家去学习,最后还构成自已的学说体系,并传播很广,发展成为宗教。这样,对他的传记就越来越神话化了。学者们对佛传作过很多研究,现在还有人在做,对他的大概情况是清楚了。     



佛的传说,一部分保存在“经”里,大部分保存在“律”里。律有各部派不同的律,因而关于佛的传说也不尽相同。大众部把佛传部分叫“大事”,法藏部则叫“本行经”(它的律叫《四分律》,是汉译佛律之直接导源)。汉译佛典中还有一部完整的佛传:《佛本行集经》(六十卷,隋代译,把五部不同佛传汇集一起的)。各 派律的佛传,都从佛的家世、出家以至成道后六年回家为止,此后的活动,都无记载(《佛本行集经》亦如 此)。马鸣写的《佛所行赞》,也是采自各种传说,就直写至佛死为止(马鸣另一著作《大庄严论经》的皈敬颂 中,皈敬的不止一部,其中就包括有犊子,可见是博釆众说而成)。


释迦成道后,曾组织了一个团体,创设了许多制度,其中有一个“安居”的制度。从现存资料中,佛成道后四十五年内每次安居的地点,都有记载,并且还是合理的:第一,佛经常住在王舍城(摩揭陀首都);第二,有二十多年在舍卫城(憍萨罗首都)。这样,根据记载可以编出—个佛在四十五年的大概行事来。这证明释迦传记是有其真实性的。     


释迦一生的重要行事,可参看《印度佛教史略》中有关部分。大致如此:他自幼受过完备的教育,结婚,生子,二十九岁出家,到摩揭陀一带寻师访道,无所得,苦行六年也放弃了,最后,独立思考完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这是他三十五岁那年的事。从此即开始宣扬自己的学说,历时四十五年。宣道地点,以摩揭陀、憍萨罗、拔沙三国为中心。东到瞻波,西到摩偷罗,范围相当广阔。     



释迦为什么要出家昵?他的学说反映的是什么社会内容?     当时印度自由思想很发达,出身于刹帝利的思想家也不少。婆罗门对许多不了解的问题还要向刹帝利请教(初期《奥义书》中即如此说)。如关于普遍的神我(梵),本是婆罗门自己的理论,后来也解释不清楚,去请教刹帝利。又如“轮回”之说,即由刹帝利般*诃那(亦译卜拉瓦罕)王创立,婆罗门祭言信从其说,并发展为“业力”的理论,被当做“秘说”来尊奉。释迦当时的处境是:如果不能把本国的政治地位提高,个人就要在学术思想上争得领导权。传说他生下后,相士曾预言他将来不做转轮王,就成为大思想家,正反映了他当时面对现实所必须釆取的非此即彼的道路。    


 在释迦出家的原因上,也有另外的说法。如说他看到病人、老人、死亡的痛苦,看到了沙门的自由自在,而引起他厌世之念。还有说他看见农人翻土,小虫被鸟啄食,而耕田的人全然没顾及生命之可贵,这一景象,使他深感无常与不幸等等。是不是他也看到农民种田的痛苦了昵?中国有些记载,说释迦在王宫感觉不到烦恼,走出宫门,接触社会种种现象,使他产生了“世界是苦”的概念。这一记载虽不明确,但说务农是苦,是和他的学说有关联的。



支持释迦学说的,据记载,摩揭陀国的频婆娑罗(影坚)王,是十分敬佩他的,给他供养,还给一处宣传场所——竹园精舍。后来,他得到了本族姓的支持;再以后,还得到憍萨罗国波斯匿(胜军)王的支持。此外,大富豪商如须达多、给孤独等人,都是他最有力的施主。


据说,东园的鹿子母讲堂,即为一富豪家新娘卖掉一件昂贵的嫁妆施建的。释迦后来又去吠舍离,那里原是耆那教势力范围,活动极为困难,但他仍然得到庵摩罗卫献的一处精舍(《维摩经》中提到此精舍。庵摩罗卫的身份有说是长者,有说是妓女,不管怎样,钱财总是来自富豪阶层)。在佛的弟子中,开始是五比丘,其次是商人耶舍,耶舍一次就带来了六十个门徒。从佛陀的支持者看,多是刹帝利、富豪、平民等众多利益阶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