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成长股频繁踩雷,原因难道是它?

 小马889 2017-05-03

     从2016年下半年至今,成长股承受了非常大的下跌,高估值纷纷回归。成长股估值高是常态,不是2016年才高,为什么别的时候不回归,偏偏2016年下半年要回归?如果说是市场风格的切换造成,那么还是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时候市场风格要这么切换?
     2017年的一季报已经全部出炉,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就是上游资源类的同比增长,而中下游的企业则出现下滑。简单说来就是周期股逆袭,成长股踩坑。成绩单亮相,暗牌变明牌,关于业绩和方向的推演博弈暂告一段落,所有股价也将重新出发。会怎么出发,我想有必要想明白和看清楚一些事情。
      去年上半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供需再平衡,对上市公司中的上游类公司来说都是强势的受益者,他们并不在被供给侧改革的名单中,有不少还在强势增加产能。下游竞争激烈,对所有公司来说,第一选择都是向供应商压价,轻易不会去做第一个向消费者直接提价的出头鸟。通货膨胀的前半段,最惨的往往都是中游,上游强势提价,没有议价空间只能被动接受,向下游提价则困难重重,最终的结果就是保市场牺牲利润,利润率大幅下降,业绩被蚕食。恰恰成长股大部分都是产业链中游的公司。 
      我看到大量所谓的成长股爆雷。这不是公司不行,而是经营环境不行。当然,少数特别优秀的公司还是能够逆势增长,但真的不多。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过去这些公司表现得很行,或许只是经营环境很行而已。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为它们赢得了所谓成长股的名号,在过去几年里,大量的高速成长股都是处于产业中游的公司,市场需求端爆发,供应端的原材料价格低迷,上下通吃,利润率节节攀升,业绩迅猛增长。这样的优秀成长股非常值得投资,恩是的,三年前五年前绝对非常值得投资,但早已是过去式,过去的成绩完全无法用作未来的参考。以上推演并没有考虑一部分公司为了匹配市值管理对利润表所做的一些你懂的调整,进入逆风期之后调整空间变小必须要为之前的调整埋单,会使业绩表现更加的窘迫,变脸变得更惊悚。雷可能不止体现在一季报,而有可能贯穿全年。 
  所谓的成长股只看营收和净利的增长,在接下来的投资中已经明确行不通了。市场里的投资者整体在不断进化,从只会看简单的PE,PB指标,到会看成长性,再到会看成长性背后的本质,看经营现金流净额是否出色,市场占有率是否提升,看现金分红力度这些非常难以作假和欺骗的指标,市场整体表现出来的聪明让人吃惊。市场风格为什么切换?没有巧合,没有布朗,没有套路,全都来自逻辑,来自深度的基本面。市场整体在变聪明,个人投资者也必须变得更聪明才行,学会一招半式等着市场癫狂坐轿子的好事现在很难了。
      中国A股走到今天,终于走到非常匹配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时点。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看到谁在裸泳,我不知道是不是巴菲特第一个说这句话。我对巴菲特价值本质的理解是拒绝裸泳。裸泳严格来说又称为薛定谔的裸泳,每一家公司都有可能是在裸泳也可能不在裸泳,撑到最后的说自己全程都穿着棉袄在游泳也行,半路挂了那就证据确凿是在裸泳,在情况发生变化结果出来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原来问题可以那么严重。一家公司是否在裸泳,要看对经营环境的依赖程度,如果抽走一两个条件就会活不下去,那无疑是在裸泳。有些因素可以帮助量化裸泳风险:比如大量现金流进账的公司一定比大量应收款挂在利润表里的要经得起折腾,比如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的,市场变化再大也是最能够活下来的公司,比如能大量现金分红的公司,就像经常请大家吃大餐的朋友,真土豪概率肯定比经常在朋友圈炫富的朋友要高。A股走到价值时代,大格局大战略已经不靠谱了,能够证明一家公司真正靠本事在赚钱的,才是真正靠谱的价值。现在市场只相信裸泳概率非常小的公司,不介意短期溢价当接盘侠,但坚定拒绝踩巨坑万劫不复。 
      对所谓的成长股来说,盛极必衰已经表演完,否极泰来何时出现我们都很期待,看上去现在是个随时会转向的时点。如果你站在经验论和情绪交易层面来看,确实是这样 。从交易层面来说,大幅度下跌一定会酝酿反弹,所谓的成长股会有惯性的反弹行情,毫无疑问。但从深层逻辑看,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在经济增速下降和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可以确定大范围的成长行情很难出现。市场风格变化是伪命题,本质是经济基本面和公司经营环境。如果商业环境从你好我好大家好变成了市场的零和博弈,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无论市值大小)依然能够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继续保持盈利能力,通过继续增长或者通过分红压缩体量来保持净资产收益率,但是很多成长型公司烧钱赢未来的策略会难以为继,被迫战略收缩之后极大概率是高空坠落,甚至一战定十年,很长时间都难以翻身。所谓成长股的赔率和风险已然不成正比,这里面没什么侥幸,只有确定,因为事实逻辑其实非常清楚。 
      下一波看上去很美好的成长股行情呼之欲出,到时候要喷我很容易。但我敢说回光返照和否极泰来的比例至少是9:1。如果只会看跌幅,看总市值,看简单的几个财报数据,就想去抄底落难的成长股,请问你想好怎么死了吗?
    其实投资不分门派,无论是拒绝裸泳投资,还是成长投资,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价值。目前的判断是:成长与周期暂时还是零和,只要周期股的业绩继续高歌猛进,资源价格不明显回落,成长股就没有起来的基础。长期看,中下游公司不会始终保持弱势,最终需求的疲软会传导到上游使价格回归到合理的价位,产业链上下游完成再均衡。股市的反应也会按惯例快一步完成。对于下跌幅度非常巨大的优秀公司,困境翻转也会先行一步,早出手当然可以锁定最低价,但抄到最底价的同时也要承受风险,这一段利润属于风险溢价,如果没有明确信号增加胜率,那么等中报出来再来确定买点或许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