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证论治痤疮粉刺

 谭一僧 2017-05-03
辨证论治痤疮粉刺
1.阴虚内热
主证:面部皮疹以红色或皮色粉刺丘疹为主,或伴有小脓疱、小结节。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
1.1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泄火,清肺凉血。
方药:消痤汤
女贞子20g ,旱连草20g ,知母12g,黄柏12g, 鱼腥草20g ,蒲公英 15g,连翘15g,生地15g,丹参25g,甘草5g
1.2阴虚内热
方解:女贞子、旱连草,滋肾阴,知母、黄柏,泻肾火,一补一泻,调整肾之阴阳于平衡; 鱼腥草、蒲公英 、连翘,清肺解毒,散结消肿;生地、丹参,凉血化瘀清热;甘草解毒清热并调和诸药。
1.3阴虚内热
加减:大便秘结不通,加大黄、枳实通肺泻热;大便稀烂不畅,舌苔黄腻厚浊,去生地加土茯苓、茵陈蒿利湿清热解毒;失眠多梦者,加合欢皮、茯苓宁心安神。
2.肺胃热盛
主证:面部尤其是鼻部,有较多鲜红丘疹,结节,大小不一,部分顶端有脓疱、肿胀、疼痛。口干苦,大便秘结,肛裂出血,小便短赤,或伴咽红肿痛,吞咽困难;挤压后疔疮走黄,面肿发热。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洪大。
2.1肺胃热盛
治法:清肺解毒,通便泻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合大承气汤加减
黄连10g, 黄芩 12g,枇杷叶 12g,桑白皮 15g,生地 15g,大黄 10g(后下), 枳实 12g, 甘草 5g..
2.2肺胃热盛
方解:黄芩 、枇杷叶 、桑白皮清肺热;黄连、大黄 、枳实 清泻肠中实热结滞;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解毒清热并能调和诸药。
加减:面肿目赤者加菊花12g、石膏30g;久治体虚者加人参叶12g。
3.瘀热痰结
主证:面部以大小不一的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和凹凸不平的疤痕为主,自觉疼痛,可伴有脓疮、红色丘疹、粉刺或色素沉着。舌红或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滑或细弦。
3.1瘀热痰结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仙方活命饮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银花 15g,野菊花 15g,蒲公英 15g,丹参 15g,赤芍 10g,红花 5g,皂角刺 6g, 浙贝母 10g,天花粉10g,甘草 5g
3.2瘀热痰结
方解: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清热解毒;丹参 、赤芍 、红花,活血化瘀;皂角刺解毒透络,消肿溃坚;浙贝母 、天花粉清热解毒,排脓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血热炽盛者加生地15g;囊肿壁厚久不破溃者加乳香5g,没药5g.
4.冲任不调
主证:本证见于女子,面部痤疮皮损的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月经前面部皮疹明显增多加重,月经后皮疹减少减轻。或伴有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4.1冲任不调
治法:养阴清热,调理冲任
方药:柴胡疏肝散和消痤汤加减
柴胡 12g,郁金15g,白芍1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鱼腥草15g,蒲公英15g,丹参15g,山楂20g, 甘草5g。
4.2冲任不调
方解:柴胡、郁金、白芍,疏肝清热调理冲任;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肾阴,平和天癸;蒲公英、鱼腥草,清肺解毒;丹参、山楂, 凉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月经后期不至、乳房胀、小腹隐痛,加香附15g、王不留行12g通经止痛;月经先期或月经量多,去丹参,加益母草25g,香附15g调经清热。胃酸过多者去山楂。
(二)外治法
三黄洗剂、颠倒散洗剂、痤灵酊:外擦患处,每日2-3次,视病情可加入氯霉素2g或灭滴灵2g.
痤灵霜:适合秋冬季外用,每日2-3次。
四黄膏:外敷较严重的结节和囊肿。每日换药1-2次。
中药面膜治疗:用消痤散加温水和少许蜂蜜调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皮疹处,30分钟后洗去,每天或隔天1次。炎症明显者可用绿茶水调敷或加入苦瓜汁调敷,亦可外加石膏倒模,有热敷消炎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