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拱墅 洋关

 作家山哈 2017-05-03
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新开辟杭州作为通商口岸。1895年11月,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珍田舍己来到杭州,欲在涌金门旁的西湖边开辟租界,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只愿将杭州城北15里处拱宸桥以北、京杭大运河东岸划为类似宁波江北岸性质的外国人公共居留地,中国保留行政管理权。浙江巡抚廖寿丰又立即着手在这一地区开辟马路、建筑海关。1896年9月27日,中日双方经过激烈争执,最终签订《杭州塞德尔门原议日本租界章程》,划定了面积1809亩的福连塞德尔门(Foreign Settlement),属于由中国政府管理的外国人居留区,其中北半部约900亩为日本人居留区。1897年5月13日,杭嘉湖道道台王祖光与日本驻杭州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在杭州重新签订了开辟杭州日租界的章程《杭州日本租界续议章程》,规定日本人居留区改为日本专管租界,中国政府修建道路等开支日后由日本人偿还。

简介/杭州日租界 编辑

因为《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开辟了杭州苏州等四个新的内陆通商口岸。在之后的谈判中,日本又进一步取得了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权利。随着拱宸桥租界的开辟,日本势力逐步深入浙江地区。晚清的最后十几年里,日人以租界设立为契机,通过吸收浙江留学生赴日,派遣日本教习来杭等活动逐步巩固和扩大在浙江地区的既得利益。[1]

历史背景/杭州日租界 编辑

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新开辟杭州作为通商口岸。1895年11月,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珍田舍己来到杭州,欲在涌金门

杭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图册
旁的西湖边开辟租界,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只愿将杭州城北15里处拱宸桥以北、京杭大运河东岸划为类似宁波江北岸性质的外国人公共居留地,中国保留行政管理权。浙江巡抚廖寿丰又立即着手在这一地区开辟马路、建筑海关。1896年9月27日,中日双方经过激烈争执,最终签订《杭州塞德尔门原议日本租界章程》,划定了面积1809亩的福连塞德尔门(Foreign Settlement),属于由中国政府管理的外国人居留区,其中北半部约900亩为日本人居留区。1897年5月13日,杭嘉湖道道台王祖光与日本驻杭州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在杭州重新签订了开辟杭州日租界的章程《杭州日本租界续议章程》,规定日本人居留区改为日本专管租界,中国政府修建道路等开支日后由日本人偿还。

设立/杭州日租界 编辑

杭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图册

甲午战争后,日本不仅获得宝岛台湾和二亿多两白银的赔款外,还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租界的权利。杭州日租界就是根据1896年9月27日签订的《杭州日本租界原议章程十四条》划定的,这也是日本在华设立租界的第一个章程。据此,划定杭州武林门外拱宸桥北,运河东岸一带,自长公桥起至拱宸桥止,作为日本专管租界,总面积为718亩。由于原议章程中中国对日租界的行政管理权、司法权还没有完全丧失,日本政府要求同清政府继续交涉。最终又在1897年5月13日签订了《杭州日租界续立章程六款》,将行政管理权夺去。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所谓日本租界乃一片无房屋、无树木、无道路的沙漠”。特别是由于日方在司法权和管理权上的无理要求,延缓了租界开发,致使“日本租界迄今仍抛弃,未曾有何改善动作”,以致租界“大半近于草原”。1899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来杭州时,日本租界还“无一间房屋,茫茫荒野仅为杂草所占领。”本来杭州的商场集中在城北,但沪杭铁路通车后,城东迅速繁荣起来,致使拱宸桥地区变得更为冷落。由于上述原因,很少有人居住在日租界内,1899年在杭州的日本侨民大约有40人,多数居住在城内,极少两三人住在租界。

经营/杭州日租界 编辑

租界内的基础建设也十分缺乏,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与以往的农村没有什么差别。日本人本身也将经营重点放在租界以南的公共通商场,日本侨民的洋行、店铺和住宅也建在这里。日本人在此兴办戏馆、茶馆、烟馆、菜馆及妓馆。此后有开办赌馆,形成所谓的“六馆”繁荣。其中尤以妓院兴盛。到了1929年,当地尚未公开登记的妓馆233家,妓女434人。拱宸桥的妓寮成为杭州最大的淫窟。到30年代初,政府禁娼,杭州市内已无公娼,但拱宸桥妓女却依旧可以悬牌营业。然而日租界仍旧再走下坡路,1930年妓院减少为145所,妓女为145人,1931年又分为减少为101所、117人。面对租界的萧条状况,日本人已经丧失信心,不过再过界内的事物,形成了“无形由吾国自管”的局面。

收回/杭州日租界 编辑

1937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曾经短暂接收了这一无日人居住的租界,但1938年杭州沦陷后,租界重又恢复。不过此时的杭州日租界已经无可救药,日本也不再做重行振兴的努力。只是在界内划出一片土地,专作杀人的刑场。日本投降后,人们曾在低洼处挖出累累白骨。“汪伪政权”建立后,企图以收回租界作为遮羞布,加之日美战争爆发后,西方各国为争取中国,纷纷放弃租界,归还给中国。日本以惺惺作态,在1943年3月将杭州日租界“交还”给汪伪政府,实际上仍旧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中国才正式收回,结束了这一长在杭州的毒瘤。[2]

交通/杭州日租界 编辑

拱宸桥有铁路通往杭州艮山门。 

贸易/杭州日租界 编辑

杭州日租界因为远离杭州城,始终未能繁荣,绝大部分地段一直是农田和坟墓。 

娱乐业/杭州日租界 编辑

部分日本人前往租界以南的公共通商场,开设大量妓院.1929年达到233家。 

现状/杭州日租界 编辑

昔日的杭州日租界,今天成了浙江麻纺织厂,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南面的公共通商场,还留下海关建筑和当年开辟的马路以及行道树。[2]

附图

一首歌谣揭示昔日杭州日租界畸形繁华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一首叫《拱宸桥踏歌》的歌谣这样写:“沉香香来十里长,檀香香来十丈长,一切兰香桂香梅菊香,总勿及姑苏青阳地个花韵香。旱烟水烟雪茄烟,加上乌烟三四钱;阿姊陪勒朵床面前,替郎打烟露出子个十指尖可尖”。 ——说的就是当时作为日租界的拱宸桥的“风花雪月”;花韵是一名妓,歌者讽拱宸桥只有虚香之名,而失兰桂梅菊之实。写出了当时杭州拱宸桥一带,日租界里的畸形繁华。

  清末到民国时期,杭州拱宸桥一带名声不好,老杭州人估计都知道,这里一度烟街柳巷,是纸醉金迷的销金窝。当年日本人在租界内开设的烟管、酒馆、茶馆、戏馆、赌馆以及报馆,还有福海里、大马路、桥西开的妓院,是妓院集中地,福海里是拱宸桥“公娼区”中规格最高的上等妓院,悬牌营业。

  类似于当时上海的“长三堂子”;堂子是妓院的意思,“长三”是上海的时髦,是从长三幺二传到姨太太之流,长三幺二,是指“旧时上海妓院中妓女的等级名称,头等的叫做长三,二等的叫做幺二”。“长三”表面上是卖艺不卖身的,只弹唱侑酒,甚至被称为“先生”,住的地方,叫“书寓” 。

  在当时拱宸桥的风尘格局中,福海里多上等妓院,称作“长三”,有200多户;二等妓院则“杂居”在“大马路和里马路的市肆楼上”,称作“么二”;而三等妓院和当街拉客的季节性“野鸡”,则统统在桥西数不胜数。

  从周作人文章《知堂回想录》之十九《拱辰桥》,也佐证了这一事实:“拱辰桥是杭沪运河的尽头,在那里开辟商埠,设有租界,像上海似的,论理是应该很繁华热闹,但在那里设有租界的只有日本,诸事苟简,很不像个样子,可是既名夷场,总有些玩意儿,足够使得乡下有几个钱的人迷魂失魄了。”

  周作人从花牌楼回绍兴两年后,便赴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每次从南京回绍兴,都要经过拱宸桥。有一次“小火轮”到达杭州,已近傍晚,进城来不及了,船上又不容留宿,于是就在拱宸桥附近找了一家客栈,也就是这一夜,让周作人心惊肉跳,从此不敢再光顾。刚一入住,即有茶房请去“白相”,茶房劝不动,结果“小姐”、“大姐”联袂出动,亲自上门来兜生意。一番苦口婆心,好不容易劝走了,晚上又不得入睡,因为隔壁的“野鸡”,通宵达旦,喁喁闲话。可见当时娼妓猖獗,普通住宿宾客都受严重干扰了。+订阅

洋关
南楼

    洋关现位于杭州市温州路126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属于拱宸桥街道温州路社区。

    1895年清政府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杭州被迫成为开放商埠。同年10月,商定在拱宸桥附近划出土地作为日本商民居留贸易之地。

公共通商场与日租界的设立,正式撕开了杭州对外通商的口子,英、美等国均要求在拱宸桥的通商场内租地经营。浙江巡抚只得“照复诸国”。拱宸桥一带

遂成为各帝国列强经商、投资、掠夺的乐园,因应这样的情势,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7月间,在杭州设立“海关”开港通商,当时杭州“海

关”的全称为“杭州关税务司署”,即人们所说的“洋关”,关署建在杭州拱宸桥通商场(现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1896年10月1日,杭州海关与通商

场及日租界同时正式使用。当时的杭州海关是杭州最主要的征税机关,也是货物进出的枢纽。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杭城前夕,杭州关撤出辗转外地,抗战胜

利后,杭州关虽奉命恢复原建署,但处址已非拱宸桥原址,并于1945年12月4日闭关。在抗日战争时期,拱宸桥“洋关”留下的几幢房屋,一度成为日本宪

兵队队部驻地。抗战胜利后,“洋关”的一部分成为国民党杭县县政府所在地,另一部分划为农科所宿舍。解放初期,“洋关”全部归属农科所,1954年才

由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
 
    洋关留存至今的三幢房屋现位于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内,北楼现为医院总务办公室所在地,东楼作为院方培训学员的宿舍,南楼目前是医院的药

品仓库。三座建筑呈“品”字形布置,间有后期构筑的医用建筑。东、南、北三座楼平面矩形,皆为二层砖木结构,红色清水砖外墙,立面多采用仿英的“

券廊式”,屋顶坡形,出檐短浅。
 
    洋关的兴建,与杭城拱宸桥地区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状况密切相关,是了解本市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窗口”。“洋关”的遗存建筑,其风格具有半封建

、半殖民地时期的特征,为后人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的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2000年7月9日,洋关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已划定。目前管理使用单位为杭州市第二人民

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