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备考上戏编剧学理论(MA)研究生?

 灰白心的暖色调 2017-05-03


先默默膜拜一下那位初试405分的大神……


我是初试总分390(英语72、政治68、专一115、专二135),专业里排第二;复试笔试75、综合面试88,不管是复试还是总分都依旧是第二,只有综面是第一。

 

好啦我承认这真的不算是很好的成绩,至少自己不是很满意,不过对于只复习了四个月的专业学校两跨的往届生来说,客观来讲已经算是比较高效了。

 

有学弟学妹说想要看经验贴,我就厚着脸皮分享一下好了,毕竟上戏是个连考试题型都看心情的难以捉摸的学校,考上不容易。

 

 

一、备考前期

 

说实在,虽然我也是小透明出身,但是我真的挺烦那些一上来就把明明可以自己搜到答案的问题抛出来的傻孩子们。

 

譬如什么有哪些专业,招几个人,去年复试分数线,考试科目时间地点,怎么算排名,学费多少,读几年,奖学金几何……学长学姐又不是招生办,你能不能自己去官网上找?明明全都有的。

 

搜集基本资料的能力都没有的,考也别考了。当然其实我也曾经问过白痴问题,但我们自己要有觉悟嘛,要认识到这是不对的呀。

 

此外,也千万不要把需要自己独立做决定的问题抛给别人,譬如读什么专业,选择MA还是MFA。没人能帮你选择未来。

 

就上戏而言:MA是学术型硕士,偏理论(考核方式多是论文形式,但同样也注重实践),学费8000元/年,不提供住宿;MFA是专业型硕士,偏实践(重要考核方式多是实战,写剧本啊什么的,也需要实习),2万元/年,外地生源提供住宿。二者目前均无直博机会,海外交流机会均等。

 

当然在初试的时候,MA题更难,理论偏多而且要求理解更深入,英语一也比英语二难,复试的笔试MA还是考理论知识,MFA就考剧本写作相对不用那么紧张。


但是考编剧MA竞争相对比较小,今年应该是几十号人初试进8个,最后录取6个;考MFA的人多,竞争大,像今年编剧MFA就几百人报考,一下子进了快四十人,要刷掉一多半,最后录取名单里一溜四百多分的,吓死人了。

 

到底怎么选择,自己做主。

 

像我选择上戏的理由是:我想从事影视行业,而国内这方面的专业高校就那么几所,和在北京的中戏相比,我更想留在已经熟悉了的上海发展。而且上戏华山路校区的周边环境比中戏昌平区的好一些。如果我想出国交流,也是有很多机会的。

 

选择编剧MA的理由则是:第一,我尊重编剧这门艺术,想多读点书,肚子里多点墨水再开始;第二,我能保证自己在读研期间除了学习理论,也不会停止创作;第三,既然MA实践和理论都能照顾到,并且学费又便宜一点,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后来我才意识到,MA特么都没有宿舍,就上海静安区这地价,一年租房子的钱何止一万二啊摔!

 

 

二、初试准备


以下是我自己备考时借助的各种工具啥的,可能每个人的习惯和方式还有基础都不太一样,不必完全照着来。


  • APP:不背单词、有道词典、考研帮;

  • 微信公众号:考研网、考研英语、肖秀荣教授、ART四月;

  • 经验贴:去百度、google、知乎、人人……所有你觉得能够找到一点有用资料的地方,都要去搜,你不能不付出点时间精力就指望着某一个人全告诉你;

  • 学长学姐:我当初是在官网找到了上一年的录取名单,然后去人人上一个个搜索,确认到是他以后不要脸地在私信里请教和索取微信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明确你想问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不要过度打扰,如果对你帮助很大,要有最后请客吃饭的觉悟。当然接受与否是他自己的事儿,但毕竟学长学姐不欠你的;

  • 资料书:

    1、政治:肖秀荣的全套,大家也知道这次肖老板大题全中的伟绩吧?不过也因此导致政治分数普遍被严压,选择题此时就非常重要了;

    2、英语:单词我就在“不背单词”这个精分的app上背了,买了一套近十年的真题做,最后还买了张剑的考研英语作文。

    3、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611):《艺术概论》(王次炤),《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学基础知识》。

    4、编剧学理论(820):《编剧理论与技巧》(顾仲彝),《故事》(罗伯特麦基),《编剧的艺术》(拉约什·埃格里),《中国戏剧史》《世界戏剧学》(余秋雨),《西欧戏剧史》(廖可兑),《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中国话剧通史》(葛一虹),《文艺鉴赏大成》,《编剧理论与技法》(陆军),传说的中戏必看60个经典剧本。

 

  • 其他:

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

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一个并肩作战的坚定研友(需要与否看个人);

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可以细致到月、周、天。

 

 

三、初试复习


1、政治:


我复习开始得晚,九月份主要复习了政治和英语,做肖秀荣1000题并结合知识点精要把主要知识点过了一遍。十月份开始加上专业课,时间就不太够,做了两套真题了解了题型,就重点做八套卷、四套卷,和背诵各种知识点。政治还是关注一下肖秀荣老师的微博或者微信,他会提供参考方法,会答疑,也会补充一些时政,你也能从评论里看到大家的复习状态。建议最好是根据自己的进度设计方案,不要照搬照套;

 

顺便提醒一下,政治是重要的,选择题很重要也很有随机性,不要以为自己还没开始复习的时候就能把真题做到很高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样想的人最后实战时可能是会吃政治的亏的。

 

2、英语:


有充足时间的话,就可劲儿背单词吧,每天都背,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背,你会在做真题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你开始在阅读里发现越来越多眼熟的词了。

 

阅读做题的话,我是只做真题,买试题专门按照年份分册,做完才有详细解读的那种,隔几天做一套,剩下的时间用来对答案和认真分析。作文我是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准备,在考前一天才真正自己模拟写了一篇,事实证明这样不好,后来考试的时候作文当真占了我很多时间,导致完形填空没时间好好做,更不用说检查了。

 

所以但凡有时间,几个板块都要重视,也要练习在规定时间里做完一套真题,提高做题速度。

 

3、专业一: 


这是蛮坑爹的一门。当初学长学姐都说这门考八大艺术综合知识,我一个门外汉可劲儿背柴可夫斯基啊、野兽派啊、芭蕾舞啊什么的,结果我们这一年,居然一个也没考。真是白瞎我花那么久时间了,气死我了。

 

但我之前说了,上戏很阴晴不定的,今年不考不代表明年不考,能背还是背背吧。书主要就是上面说的611的那几本,艺术概论我主要看了王次炤的,考了有大题,比如如何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彭吉象的那本我只看了一部分案例,有时间还是结合着都看看。

 

4、专业二:


我觉得有一个学姐的经验贴写得很对。你要了解一门学科,肯定要先疏通筋骨,再丰满皮肉。戏剧史是编剧学的骨骼,接着中西戏剧学是筋脉,最后才是具体的方法论,怎样写剧本这一类的。而经典剧本是可以在零散时间当作故事去看的。

 

根据这个思路去看书,不仅知识架构搭建得很有条理,循序渐进之中也会发现自己的基础能打得很扎实。反正我在看的过程中是乐在其中而且受益匪浅的。

 

《文艺鉴赏大成》这本太厚了,我没时间,主要是看了文艺理论、戏剧、电影这三个板块,并且很不厌其烦地提炼和抄写了文艺理论的100个词条。结果也用上了很多,比如“艺术一定要是美的吗?可不可以又美又丑?”这题,用罗丹的话简直非常契合啊!在其他的论述题里,什么歌德、黑格尔、恩格斯、车尔尼雪夫斯基,甚至毛爷爷的话,能在合适的地方加以理解地用上一用,分数自然就上去了。100个戏剧和100个电影,也可以当作素材在论证的时候加以使用。还有一本戏剧大百科,是中戏考研的时候需要的书,在最后的时候背一背词条还是对名词解释有点用的,好像复试就考到了一个。

 

其他的什么报名啊、确认考场、订酒店之类的事情,各个攻略和各种文件里都说得很明白,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自己去搞定好啦。

 

 

四、复试准备

 

上戏的复试也不是很容易搞定的哦,尤其是今年。

 

初试分数今年是2月15号出来的,你就知道自己的而已,复试名单三月中下旬出,还不带大家的分数和排名的,其实很不科学,让卡在边边上的孩子了解不到全部情况,也就不好决定是不是要调剂,最后可能因此错过升学机会。

 

我打电话问老师为什么不可以知道大家的分数,即使只是自己排名。老师很冷漠地怼了回来:“人家的分数为什么要告诉你啊?”好吧,如此大言不惭,我竟无言以对。


然后磨磨蹭蹭的到了四月初才开始复试。今年因为双重改革,所以名单出来得巨慢,一般一个礼拜就可以出,今年愣是从7号考完拖到27号才出。


无论如何,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明确了非上戏不去,并且根据往年录取分数觉得自己有希望,那么从初试结束的那一刻起,你就该想着复试的事情了。当然那之前也还是可以先玩一玩调整一下的。只是提醒你不能掉以轻心。


复试科目大家也能在官网上看到,共两天,一天考英语口语、听力、专业课笔试,一天是导师面试。准备自然也就从这几个方面准备了。

 

英语口语大概就是雅思的模式,只是没有自我介绍(至少这两届没有),都是一些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平常多练习练习套句,注意语法和丰富词汇量,考试的时候不要慌就没问题。

 

听力貌似是六级题型,我觉得稍稍有点难,可能是那天进入状态有点慢,可以提前多做改革后的六级听力练习一下。

 

笔试是初试专业二的加强版,真的是加强版,md加强到我都要懵逼了。后悔没有利用初试完之后的时间再把没看完的书看完和巩固一遍。比如“移堂就树”,分明就是叶长海老师的《中国戏剧学史稿》里金圣叹批《西厢记》那个部分的,我都做了记号,结果考试的时候完全忘了,回答了一个完全错误的版本。

 

面试的话,大概因为是艺术类院校,所以是不用穿正装的,穿着干净得体就行,看上去怎么舒服怎么拾掇,也可化淡妆,尽可能给人第一印象好一点。

 

这个专业好像就我拿了彩打的简历,事实证明也有点帮助,因为给了老师看简历的时间,就给了你自我介绍充足的时间,也有机会主导面试走向。

 

但是你拿不拿要考虑一下,因为你得考虑简历里能写什么东西,是会加分还是会减分。比如你的本科学校、报考专业相关的实践、获奖经历等等。这些都没有的话还是不要多此一举了,你应该不会想要导师知道你的本科履历有多么不值一提吧。

 

而且也不要什么都往上写,可以查一些复试简历的模板,把基本的、专业相关的、能够吸引导师的写上去就行。

 

我是在去年8月份写了个电影剧本拿了个编剧比赛的奖,然后本科期间也有在影视传媒实习过,写作方面有基础,本科院校本身也拿得出手,所以才敢专门做了个好看的简历拿去的。

 

至于本科院校好一点有没有帮助,我想其实人都会更倾向于用你过去的表现来估量你未来的表现,说没有帮助是假的。而能有多大的帮助,也要看你在与导师面对面时候的表现。因为如果你是重点院校出身,别人就会用这个水准来要求你的。

 

老师会问的问题根据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多看看考研帮上的经验,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好。要诚实,要冷静,至少看上去脑子要灵光。

 

 

五、2017年真题


1、初试真题:

今年和往年的题可去上一届学姐的公众号“ART四月”里获取。或者在这个公众号后台回复“真题”获取我的不完整回忆版(鱼的记忆力,没办法)。


对了如果是编剧MFA,也可以去上一届学姐周苏婕的公众号里找“上戏编剧MFA收割攻略”这一篇推送。

 

2、复试笔试

名词解释:戏核;母题;戏剧情节;移堂就树;荒诞派戏剧

简答:1、分析《日出》的人物关系;2、人物心理活动外化的几种方式

论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好啦,该说的能说的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此后不再专门回答这类问题了,也麻烦不要加我微信QQ啥的,因为我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忙去咯。


祝你们顺利!

 

-ing-



露哥
生性潦草
不喜待客
微信号:lugesto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