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第一批广东中医师承导师简介(三)

 乐乐书屋 2017-05-03




陈丁生:男,广州市固元国医馆,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主任医师。

擅长:中医养生保健康复。学贯中西,擅长癫痫、失眠、抑郁症、变异性咳喘、痛经、尿毒症、胃肠功能紊乱等疑难杂症的辨证治疗及饮食相关代谢性疾病(现代文明病)的中医调理。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医保健学院院长。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世中联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高职教育医药卫生教指委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亚健康服务协会副会长。目前承担省教育厅、省科技攻关项目、市科技攻关项目、省医药卫生教指委教改项目各一项。

从中医到西医、从基础研究到临床、从医到药到针灸,漫长的求学经历及多彩的工作经历,使自己成为既能跳出“中医看西医”、又能跳出“西医看中医”、亦医亦药、具有复合思维的中医专才。

学术上强调扶正祛邪,即通过激发人体的自愈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擅长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对呼吸系统的变异性咳喘、COPD、肺纤维化;肿瘤中的肺癌、胸腺癌、膀胱癌;妇科疾病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消化系的难治性胃溃疡、肝炎等有较好疗效。

首创新型健脾疗法,对饮食相关代谢性疾病(现代文明病,即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超重/肥胖)有独特效果。



陈国姿: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中医内科肾病,主任医师。

广东省、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及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曾在国家重点专科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进修一年,是我国肾病泰斗叶任高教授弟子。

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对各种体质偏颇人群进行调补养生指导,包括月经病、带下病、老年病的中医调摄治疗。

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肾内科疾病,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区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各1项。发表二十余篇医学论文。主编参编专著5部。多次主持举办省级、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经历: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内科研究生班,曾在国家重点专科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进修,为我国肾病泰斗叶任高教授、肾病名医刘旭生教授及禤国维国医大师弟子。

从扎实的西医肾病功底再从中医经典理论的深入学习探讨,从而探索并总结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如深入研究并运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中医理论与西医肾脏病理论相结合,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的不同阶段总结了系列的学术经验,提出“养真阴,护肾阳”的诊疗学术主张,形成专病专方10余项,其中肾康颗粒、血尿方、尿浊方、通淋方制成院内协定方,肾康颗粒作为院内制剂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成功摸索出督灸、中医皮肤透析、中医结肠透析、中药足浴、耳穴压豆等中医综合疗法在肾病的使用并在龙岗区多家公立医院及社康服务中心推广。熟练掌握肾活检、腹膜透析腹腔管等肾科操作。

编写了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诊疗规范,主编了《家用食疗补养大全》(58.6万字)、《社区中医师诊疗手册》(39.7万字)在国家级出版社。副主编及参编《内科查房手册》等专著5部。第一负责人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项、深圳市级、区级课题3项。



杜文坚:男,广州中医医院,中医医疗(呼吸/治未病),副主任中医师。

199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37---20093月在广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从事呼吸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20094月起在广州市中医医院体检科工作,注重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指导体检工作。

参与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

1. 1993年《护背帖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气道反应性观察》,已顺利结题;

2. 2000年《固本生金液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状态的临床观察》,已顺利结题;

3. 2003年《参附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顺利结题。

4. 2012年参与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的,由邱鸿钟教授负责的2012年建设中医药强省重点科研项目——“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课题。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基础上进行过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满3个月的服务人群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目前已完成本单位组织的30例服务对象的调查表,正进行归类总结。

任职副教授并担任部分教学工作。

对带教实习管理认真负责,圆满完成带教管理任务;

带教态度严谨踏实,能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注重培养学生勤奋进取的精神,耐心细致做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能认真组织安排、落实、检查实习教学计划,积极做好实习组的思想工作,加强实习生日常管理,帮组解决工作、实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贺敬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宝安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主任中医师。

医保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医疗保险学会个人会员。

技术特色和专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和研究25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学术思想:国内首次运用加减暖肝煎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系统提出从肝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六法;内科疾病重视脾肾脏腑功能调整;对于某些药物运用有独到的经验;注重中医脉学的疾病诊疗价值。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深圳市科技局科研课题3项,主编医学著作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为深圳市科技局及卫计局课题评审专家。



黄金活:男,广州市中医医院,肿瘤中医综合治疗及物理治疗,副主任中医师。

擅  长: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肝癌、食道癌、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各种恶性肿瘤及良性瘤,对运用中药介入治疗多种中晚期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

以中西经典为基础,西医五运六气理论,结合个人多年临床心得,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及杂病,中医治疗肿瘤头块正与社会并重,寒热兼施,结合饮食、情志、起居调节。在肿瘤的机制、改善患者生存后量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效丰富经验。

特别在肝癌、肠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及淋巴癌治疗上有较高造诣。运用经方治疗各种杂病杂症亦有丰富经验。有立竿见影疗效。开展治疗二十余年,在肝癌、肠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的介入治疗经验丰富,疗效理想。每年开展肿瘤的介入治疗近200例,在食管支架、血管支架、肠道支架,化疗等植入更是得心应手。希望通过师承带徒,将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及心得传给后背,学有所承。



黄应杰:男,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师从广州市中医医院老中医张汉副主任中医师的学术思想。

主要是辨证辨病,运用“伤寒”、“金匮”位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的病情,如中风、头晕、头痛、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肥胖症、神经症等疾病,以及配合食疗进行中医体质调理,养生保健。

并采用传统经络学结合现代解剖理论,采用中医药治疗多种常见病、疑难病、临床经验丰富。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男科等疾病。



黄智莉:女,广州市中医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师承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陈志雄学习多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特别是肾内科,血液专科方面的疾患。临床经验丰富,从医16载,长期在临床担任一二线值班、抢救工作。

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

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理事。

 



李建军: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医科主任、中医科教研室主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广东省中药学会理事,

广州市科协健康促进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管理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岭南养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州市抗癌协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对疑难杂症、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亦有较深造诣。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

运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是治疗心血管疾病,根据心肾相关理论,强调肾中元气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补肾强心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山茱萸系列研究或多项课资助。

二是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恶性肿瘤关键病机是“癌毒”之理论,提出治疗“癌毒”四法:即杀、解、化、排。

治疗乳腺癌、肺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刘进先:男,天河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针灸,主任医师。

康复科(针灸推拿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针灸治疗颈、腰、腿痛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偏瘫、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针灸美容、减肥等。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等常见多发性病。

目前从事针灸、推拿康复工作已31年,从事小针刀治疗已16年。

在国内独创“刘氏脊柱九针疗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毫针松解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等针灸新疗法并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20161906011)和广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继续教育学号:2016343601001)担任省市区科信局项目负责人6项。

先后共参加省,市和国家级科研项目10多项。

由其独立设计并担当省厅级科研项目负责人五项。获得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一项,共参加学术交流会20多次,其中国际学术交流会6次,国家级学术交流会10多次。

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1983年中医本科毕业后,在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三甲医院)针灸科从事针灸医,教,研工作14年。1996年下半年,四川泸州医学院将其评为针灸和中西医结合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报四川省教委审批,因后来调动而取消。

19971月作为高级专家人才调入广州天河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任科主任,并兼任康复理疗科主任。

20047200912月应邀去英国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和中医药科研工作5年。

 


蒙向欣:女,广州市中医医院,中西区结合肾病、风湿病,主任中医师。

本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工作21年余,曾师从广东省广州市名老中医刘思琪教授,擅长治疗风湿科、肾病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慢性肾衰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等疾病,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执业经历: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各种内科常见病,特别是肾内科常见病如: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结石、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4年曾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科进修,并师从省名老中医莫愚主任学习各种关节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痛风、膝关节痛、颈椎病、腰椎病、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见风湿病的治疗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潘爱珍: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西医结合妇科,副主任中医师。

副主任中医师,博士,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会委员,广东省骨质疏松学会青年委员。

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水平及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从事临床工作,担任中西结合科病房区长及教学秘书工作。

擅于选用经方与时方结合治疗各类疾病。

对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一定心得,对疑难病的诊治有自己得到见解,尤擅长于诊治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及失眠、疲劳、黄褐斑等亚健康疾病有较好疗效,对于女性的养生保健及中药食疗有丰富的经验。

 

—直致力于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的基础及临

床研究。

继承了岭南妇科学派的精髄,突出肾主生殖的学术思想,认为妊娠与肾气和冲任二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妊娠之机理,主要在于男女肾气的盛实,使男精女血(卵子)得到有机的结合。并认为中医学所说的肾,包括男女生殖系统的物质功能和与之有关的神经一体液系统的功能。

“肾藏精,主生殖,天癸是体内的一种微量体液,男女皆有,直接与性生殖有关,相当于蚕体或性腺之内分泌素,继承了《内经》关于生命起源的经典理论,并结合现代科学把《内经》中抽象的“神”、“精”、“天癸”具体化,较早地沟通了中西医对受孕机理、生命起源的认识。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孕不育及高龄生存需要增加,中医妇科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发挥了重要优势。

肾虚是导致虚证月经病、妊娠病、不孕症的共同病机。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

辨证时强调“审察病机”,论治时要“谨守病机”故病机是确定治法的依据。肾虚是经、孕虚证疾病的共同病机,故补肾法为主是治疗虚证经、孕疾病的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内经》及相关理论,抓住“肾主生殖”的生理特点确定肾虚是导致虚证月经病、妊娠病、不孕症的关键病机,遵循《内经》 “谨守病机”的宗旨,确立以补肾法为主以调经、助孕、安胎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及实验室机理探讨,取得了多项成果,培养了专科专病人才,提高了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水平。

临证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传承创新,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妇妇科各种疾病及内 科疑难杂证。

在临证中提炼科研思路,对中医经典方“苍附导痰涵”治疗PCOS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课题以《叶氏女科》中以“辛开苦降、祛湿豁痰”立法的临床效方苍附痰汤为干预手段,以痰湿型PCOS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蛋白及基因检测技术,寻找痰湿型PCOS大鼠相关组织中oatp表达的规律,同时比较分析千预后组织中oatp表达的变化,探讨痰湿内环境湿浊转运障碍对PCOS的影响,旨在从痰湿转运角度探讨燥湿化痰法防治PCOS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揭示PCOS “肥人多痰、从痰论治”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治疗PCOS提供依据。

课题获得国家自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已完成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2篇及中文较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具有较高科学术研究水平。

同时热爱教学,2013年度荣获中山大学临床优秀带教老师及“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临床优秀中青年教师奖。



裴超成:男,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佛山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工作20余年,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多次,师从著名医学家叶任高教授,深得其传。

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内科疾病,尤其擅长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肾脏病、老年慢性疾病及中医疑难杂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闵存云:男,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闵存云

中医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  长: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及其他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执业经历:

1998年—2004年,师从我国著名肾脏病学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叶任高先生学习肾脏病、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先后师从国家级名中医周伯康,广东省名中医黄松柏、刘和强等学习内科疾病的诊治。

及曾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刘以敏、易修珍、李绍鸿等学习中医内科及妇科杂病的诊治。

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吴伟康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中心余细勇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肾脏病和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荣获2014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学习思想和临床经验:

1. 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肾病综合征:结合西医三阶段疗法,养阴排毒-补气通络-温肾固本。

慢性肾功能:健脾、补肾、排浊。

2.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现代糖尿病的治疗不应当以清热养阴为主流,应以健脾、温肾、促运化为主,以适应现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3. 风湿关节病的中医治疗

采用三阶段疗法:化湿通络--活血消痰--补肝肾、固本防变。

4. 感冒后咳嗽的中医治疗:以健脾宜肺为主。

5. 急危重症(感染性休克,心衰)的救治:以温阳补气为主。

学术专长:肾脏病、糖尿病、风湿关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社会职务: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药材》杂志编委会委员。

学习经历:

2014年520155 美国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访问学者

2001年920046 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博士

1994年919976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 医学硕士

1989年919947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 医学学士

1998年---2003年,师从我国著名肾脏病学专家叶任高教授(原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学习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