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五脏生成篇第十篇(2)
威灵仙/于郑州
诸脉者皆属于目。 五脏在内,气行周身,诸脉者,周身血气循行之脉道也。五脏精华,上注于目,故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髓者皆属于脑。 诸髓者,周身血气凝聚之精髓也,脑为髓海,故诸髓者,皆属于脑。 诸筋者皆属于节。 诸筋者,周身血气贯通之筋路也。筋连于节,能屈能伸,故诸筋者,皆属于节。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血者,周身经络内外之血也。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气者,周身荣卫外内之气也,肺为脏长,受朝百脉,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四肢者两手两足,八溪者,两肘,两臂、两、两髀,凡此血气周时环转,朝夕出入,故为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 人之朝夕,即天之昼夜,天昼明夜晦,人朝精夕暝,朝则血外行,夕则血内藏,故人卧则血归于肝,盖冲任之血,外行则淡渗皮肤,内入则归肝脏也。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冲任之血,上行头目,偏达四肢,故肝受血而目能视,足受血而足能步,掌受血而掌能握。指受血而指能摄,其血不但上行头目,遍达四肢,且外充皮肤,内荣经脉,下行足之三阴,故举邪风凝之于肤,凝于脉,凝于足以明之。人之卧也,必居户内,若卧出而风吹之,其冲任之血,外凝于肤表,则为痹,痹,转动不利也。内凝于经脉则为涩,涩,涩滞不通也。下凝于足之三明,则为厥,厥,阴阳不相顺接而逆冷也。此凝于肤、凝于脉、凝于足,三者乃血外行而不得内反其骨空,故为痹以及于厥也。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气穴论》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盖会之所在,即分之所在,故人有大谷十二分。凡会之处,各有穴名,故小溪三百五十四名。气穴论凡三百六十六穴,今三百五十四名,尚少十二俞。少十二俞即大谷十二分是也。凡此皆血气之循行,今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此皆卫气之所留止。卫气留止,即邪气之所客也。邪气所客,必籍针石缘而去之,缘,因也,因此针石,去其病也。此一节承上文外合外荣,言血气遍行通体,留止不行,则为病也。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五脏之病,贵乎能诊,诊病之始,当有五决以为之纪,所谓诊病之始者,乃欲知其始,当先建其母,母,病本也,所谓五决为纪者,即以五脏之经脉而决之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巨阳,太阳也,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下属膀胱,络肾脏,是以头痛巅疾,足巨阳经脉病也,下虚者,膀胱之气虚于下,上实者,头痛巅疾,实于上也,巨阳主表,少阴主里,故受病之,过在足少阴,巨阳,病不能愈,必从经脉而入脏,故甚则入肾。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徇作,冥瞑同。瞬视也,蒙,不明也,招,掉摇也。尤,甚也。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蒙而掉摇且甚。经脉虚而风气胜也。目瞑耳聋者,起于目,入于耳也,上文头痛为上实,此蒙招为上虚,故曰下实上虚、言胆木之邪实于下少阳经脉虚于上也。少阳为表,厥阴为里,故受病之过,在足少阳厥阴,设病不愈,必从经脉而入脏,故甚则入肝。
来自: 威灵仙9998 > 《询医问药》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二五脏生成篇第十篇
岐伯录上编藏象之义,复论五脏之生成,五脏各有外合,脉者心之外合,故心之合脉也,五脏各有外荣,色者,心之外荣,故其荣色也,五脏各有所主,肾者,心之主,故其主肾也,外合外荣者,脏之成,主者,...
18.1孙洁讲《内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血气的濡养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而”诸筋者皆属于节”,...
《黄帝内经》选读——藏象(二)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与七窍的生理关系密切,五脏的精气由经脉输送至颜面五官七窍,使七窍与五脏通应相连,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
爱吃甜食不是坏毛病,这是内脏在向我们求救!
第一部分讲了心与脉的对应关系,肺与皮的对应关系,肝与筋的对应关系,脾与肉的对应关系,肾与骨的对应关系。肺被心主,肝被肺主,脾被...
《黄帝内经》论整体八要素
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病在气,调之...
中国文化太美——《黄帝内经》
中国文化太美——《黄帝内经》中国文化太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乃生命之源。《黄帝内经`素问`...
《医学纲目》刺禁
(针解云∶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气口外绝,不知者,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难经》云∶假令肺实而肝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第五十~第六十五
若血未并于气,气未并于血,五脏安定之时,邪无由入,其病亦无由而生,即间有偶感于邪者,亦不过皮肤之微病已耳,故古人命之曰:肺气之白气微泄也。若肺虚为气不足者,正气弱也,则又宜肺气所行之经隧刺...
黄帝内经素问悬解之刺法51-66
四时刺逆从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而病心痛。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