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高冷范?小心孤独症!

 板桥胡同37号 2017-05-04


目前尚无法治愈孤独症,必须依据患儿的优点、弱点和患儿及其家庭的需求而实施个体化方案。



作者 | 马学梅 解放军202医院儿科

来源 | 医学界儿科频道


诊室里来了一个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的小男孩,进到屋里就开始旁若无人地到处乱翻乱动,家长制止并无效果,只好上前拉住孩子。小男孩站在我面前,并不看我,直接上手来拿我白大衣兜里的笔。


我问:孩子怎么不好?来看什么?


家人:孩子4岁了,还不会说话。


我:其他方面都正常吗?


家人:都正常,就是不会说话。


我:我发现他进来以后一直没有看过我的脸,他平时和你们有目光对视吗?


家人:没有,从来不看人的眼睛。跟他说话,他跟听不见一样,也不看人。


我:您确认他的听力没有问题吗?


家人:肯定没问题,小时候听力筛查过关,后来又做了听觉诱发电位,都没有问题。他耳朵好使,这屋一开电视,他在那屋马上就跑过来,就爱看电视广告。


我:喜欢跟小朋友玩吗?


家人:不喜欢跟小朋友玩,不爱搭理人,我宝宝比较高冷。


我:有什么特殊喜欢的东西吗?


家人:就喜欢车,成天玩车轱辘,用手转车轱辘。


详细地询问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史和日常表现,同时观察孩子在诊室内的表现,考虑孩子可能是孤独症,我给开了相关的评估量表检查,让家人带孩子去做测试。


结果出来了,支持我的判断,孤独症。



那么,什么是孤独症呢?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具有持续的社会沟通和交往缺陷,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症状必须在发育早期出现。



孤独症有哪些症状?


社会交往能力差,不会来回对话,言语和非言语交流行为缺陷,不会交朋友。刻板动作,重复语言,兴趣狭窄,感觉过敏或反应低下。



如何早期发现孤独症?


研究发现,在生后第一年,发育正常儿童或智力障碍儿童中不出现,但在孤独症患儿中最一致的行为是:对自己的名字反应减少和注意面孔频率减少。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研究显示:目光接触、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共同注意力、假装游戏、模仿、非言语交流和语言发育方面的问题在18个月之前是可以发现的。


以下是孤独症的警示信号:


  • 父母担心社交技能存在缺陷


  • 父母担心语言技能或行为存在缺陷


  • 父母担心频繁发脾气或不能耐受变化


  • 语言技能和社交或交流技能延迟


  • 9月龄还不能咿呀学语


  • 12月龄还不能用手指物或做手势


  • 12月龄还对自己的名字无反应


  • 16月龄时还无法说出单词


  • 18月龄时还缺乏假装游戏或象征性游戏的能力


  • 24月龄时还不能自发说出有意义(非重复性和非模仿性)的两个单词短语



如何监测和筛查?


推荐对健康儿童的每次随诊都进行常规发育监测。应定期在9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或30月龄就诊时进行发育筛查,怀疑存在发育问题时也应进行发育筛查。


推荐对以下儿童进行孤独症的筛查:语言或交流里程碑延迟、社交或语言能力退化的儿童,同胞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以及父母、医护人员怀疑有孤独症的儿童。



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法治愈孤独症。治疗必须依据患儿的优点、弱点和患儿及其家庭的需求而实施个体化方案。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尤其是在行为、功能性技能和交流方面。


临床经验证明,孤独症儿童越早接受适当的干预,其远期结局越好。


总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任何的偏离或落后,都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切不可以为孩子发育晚、有个性,而盲目等待,错失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