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资深语文老师贡献的写作文秘诀

 清源渭水 2017-05-04
 

孩子习作之难到底难在何处


 

走进校园,能够把写作文当作自觉行为的孩子并不多,更多的是咬着笔杆子不知怎么办,难怪许多孩子把作文歪念为榨文,言下之意,许多文章纯粹是榨干了脑汁才能颤颤巍巍完成。

不要以为作文之难完全是差生才可能出现的,殊不知优等生也在写作问题上苦苦煎熬关键就在于如何才能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许多孩子的作文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如履薄冰,如果不是语文考试需要,有几个人愿意在写作上绞尽脑汁呢?正因为如此,许多孩子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旦需要写点文字,立马变色,不知如何着笔,往往会借助网络,七拼八凑,到底需要表达什么,恐怕连自己都搞不清楚。

孩子作文之难并不完全在于文章本身而在于平日里写作训练之繁杂带来的恶果有人说得好写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说话。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什么作文课,编教材的人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孩子们的写作从写话开始。一个孩子只有学会了从口头上表达自己才能够为今后的写作顺利进行服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似乎省略了孩子们写话的过程,往往揠苗助长式的直接让孩子习作,提出了许多条条框框,看上去合情合理,殊不知,直接打击了孩子们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一个孩子把写作内化为自觉行动。

 

许多语文老师他们在讲台上一套又一套的到底能不能按照自己所说的进行娴熟写作恐怕谁都无法打包票一大群只知道按照评分标准来训练孩子的语文老师他们说出来的条条杠杠无疑是飞机上吹笛子只能是空对空往往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写作顾虑

一个人想要写好文章学了许多条条框框到底能不能表达出灵性的文字只有真正从事写作之人才能深切感受到文章的灵性来自于写作者的顿悟而不是刻意为之陆游说得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试想,擅长写作的人都没有说刻意为之就能够感动智慧女神,否则,只要稍微学点写作技巧,不是人人都能够写出像样的文字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发自肺腑地点出,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多年的构思与修改,尽管是“满纸荒唐言”,但在作者心底却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五六年的文字生涯尽管没有写出惊天动地的文字来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有些想法不知有没有用如果没有权作姑妄听之

 

孩子作文之难在于模仿出了问题不明白真正的习作除了模仿更需要写生画画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想要娴熟地画出门道模仿固然需要但绝不能放弃写生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时常常会读一些范文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从模仿中找到写作规律。哪里知道,许多孩子只要上作文课,就会本能地拿出优秀作文来模仿一番,难免会让人有“东施效颦”愈写愈不着调之尴尬。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开宗明义:“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我们教师推荐的,孩子们模仿的,绝大多数都是同龄人的所谓佳作,再加上“假大空”肆虐其中,许多孩子又怎么可能写出别样的文字来呢?

写文章不能没有模仿但绝不是模仿那些七拼八凑或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所谓佳作伟大的作品应该从经典中去寻找。一流的写作训练,模仿的样式不妨从经典作品中去寻找规律,有创意地表达心声。林黛玉没有胡乱推荐什么诗篇,而是根据写诗的规律循循善诱,让香菱如痴如醉,竟然在不长的时间内写出像模像样的诗来。事实上,许多孩子的文章,我发现不在表达自己,而是在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在作文设定的框框里涂鸦文字。无非是词语的堆积,感情的矫作,难怪许多阅卷人特别苦恼,想要找出“真善美”的文字来,往往是凤毛麟角,纯粹稀有之物。

文章的模仿千万不能成为墨守成规的藩篱许多孩子整日里模仿别人就像邯郸学步里的燕国人一样不知不觉中连自己原来如何走路都不知道了我们一方面固然需要模仿经典但绝不能缺乏生活体验和有创意的表达

 

文章之所以难写我想走进生活观察与体验之则,往往如悬在半空中,难免文章会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文章的生命来自于生活,如果缺乏了生活,我们不可能写出别样的文字来。

一个孩子不应该躲在书斋里捉刀有必要走进大自然漫步人世间用自己的身心去寻找生活的气息竟然达到“诗言志,歌咏言”的最高境界来。文章无他,无非是一个人静悄悄地与大自然、社会进行和谐对话,而不是堆积华丽辞藻,没有发自肺腑的文字。为什么有些文章,你读了会感动,原因就在于作者所表达的一切思绪恰好与你的经历相似,才能够走进读者之心灵。我们许多孩子害怕习作,往往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愿意看第二眼,试问,又怎么会感动阅卷老师呢?

生活本身就是五彩斑斓的问题是许多人辜负了上天的恩赐愣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当然没办法从生活中找到光和热笔下无文当然行而不远有许多人在旅行中他们不在乎风景本身而在一个劲儿地拍着自个人的搔首弄姿殊不知自己行万里路的目的为何恐怕一趟下来又有什么独特的体验呢风光无限好一个人只有真正走进去才能领略物外之趣我发现伟大的作家他的生命体验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紧密正因为如此写出来的一切才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论语》中写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夫子说的尽管是读书人如何成为君子,殊不知,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只有让自己的文章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高于生活,才能够创造出别样的文字来。

 

文章所谓的忠实于生活并不是完全模仿生活而是创造出可能存在的生活鲁迅先生说过“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可以说,文章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否则,写出来的一切就会四不像,没有了可读性。

写作的田野上不需要过分受别人的指手画脚只要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算是普普通通的文字都能够写出精彩来许多孩子之所以写不出特别的文字来就在于没有了写作自信只知道亦步亦趋看上去文字斟酌了又斟酌到底能否创意表达恐怕就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伟大的写作应该奏响人类生命的乐章不妨如苏老爷子那样“聊发少年狂”,以“天作棋盘,星作子”,给读者一个广袤深邃的思想洗涤,何必拘泥于患得患失的自己呢?许多孩子躲进小楼成一统,杜撰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字,一篇不上七百字的闲文,“我”、“自己”出现的频率太高,完全忘记了最美的文字恰恰是“无我之境”。

《管子·心术上》:“虚其欲,神将入舍”,一个人想要保持写作的灵感,就需要克制欲望,在“无我之境”自由遨游。所谓有创意地表达就在于如何发挥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左顾右盼,“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否则就会“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从孩子的视角去审视写作多从鲜活的生活中去寻找灵感“无弦琴”激荡孩子们“心灵乐章”,让忠实生活与创意表达融为一体,又何谈写作之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